播州土司

嘉熙年間置播州安撫司,治今遵義市。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改為宣撫司,明洪武六年(1373年)升為宣慰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播州土司
  • 外文名:Tusi in Bozhou
  • 時間:宋嘉熙年
  • 改名:宣撫司、宣慰司
簡介,土司遺址申遺成功,海龍屯軍事城堡,

簡介

土司楊氏世有其地,本為唐朝南平夷楊端所據,後楊延郎(楊六郎)之孫楊充廣之子楊貴遷過繼給播州,由此守播境者皆楊家將後裔也。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平楊應龍,次年改置遵義府。

土司遺址申遺成功

海龍屯 位於貴州省遵義市匯川區,是播州宣慰司楊氏土司專用的山地防禦城堡的遺址,是戰爭時期播州土司的行政中心,其屬民以仡佬族、苗族為主。
在德國波恩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9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我國“土司遺址”通過審議,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至此,我國世界遺產總數已達到48項,繼續穩居世界第二位。
此次土司遺址申遺成功,標誌著湖南、貴州兩省實現了世界文化遺產“零”的突破,也使生活在我國西南山區的土家族苗族和仡佬族第一次擁有了自己的世界文化遺產。

海龍屯軍事城堡

海龍屯:沉睡700餘年的軍事城堡
作為中國西南地區歷史最久、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土司城堡之一,貴州遵義海龍屯土司城堡始建於南宋。3日上午,記者來到海龍屯村,探尋這座建於孤峰聳峙、東南北三面皆為懸崖陡壁處的軍事古城堡,由於地勢險要,《明史》稱其“飛鳥騰猿,不能逾者”。
海龍屯曾是宋、元、明時期西南播州楊氏土司文化的重要遺存,轄區內以仡佬族、苗族民眾為主。1600年,播州第29代世襲土司楊應龍反叛朝廷,在24萬明軍100多天的圍攻下,海龍屯城堡湮滅在戰火中。
順著屯道,往上走四五百米,一座巍峨的飛虎關橫亘在海拔近1000米的山口間,在飛虎關關隘前,一座總斜長51.5米、整體坡度30度,共有36個步梯的“天梯”,成為飛虎關“險、絕”的標誌,而每一級“天梯”高約0.5米,步徑寬約1.5米,全部由上百斤乃至上千斤的條石斜砌而成。過了飛虎關,依山而建的飛龍、朝天、飛鳳三關龍盤虎踞,這些由糯米汁與石灰黏合巨石構建的古關隘,每一道都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險扼。
貴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李飛說,海龍屯上的眾多關隘、城牆、屯道都由石塊構成,這些石塊輕則上百斤、重則數噸,沒人統計過修建海龍屯耗費了多少石材,這些石材是怎么運上山,並徵用了多少人力壘砌起來的。當地相傳,播州末代土司楊應龍有根“趕山鞭”。每到晚上,楊應龍揮舞鞭子,驅趕巨石、巨木,自行往山上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