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順之戰

撫順之戰

撫順之戰是發生在明萬曆四十六年(後金天命三年,1618年)四月,在明與後金的戰爭中,後金攻取撫順(今遼寧撫順市北)的作戰。此戰,努爾哈赤明朝邊防鬆弛之機,把握戰機,周密部署,利用友軍的配合,實施內外夾擊,回師反擊之計,兩度獲勝,給明朝以沉重打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撫順之戰
  • 時間:明萬曆四十六年 
  • 攻取:撫順
  • 國家:明與後金
背景,過程,四月初八日,四月十三日,四月十五日晨,四月二十一日,

背景

萬曆四十一年以後,由於明朝支持女真葉赫部,並直接派兵駐守葉赫部的東西二城,妨礙了努爾哈赤統一女真的戰爭。努爾哈赤經過認真準備,於四十六年四月初決定轉兵伐明,並決定首先奪取進入遼東的咽喉要地撫順。

過程

四月初八日

後金召開秘密軍事會議,決定利用十五日撫順大開馬市,邊防鬆弛之機,扮作商人混入城中,實施內外夾攻。並作出四項決策:一以厚賞收買守城士卒,令作嚮導;二派人鼓動西部宰賽、暖兔等蒙古24營至撫順討賞,以牽制守城明軍;三派努爾哈赤的兩個兒子前往廣寧(今遼寧北鎮),窺探明軍統帥部的意向;四大造入市經商輿論,以迷惑明朝邊官。

四月十三日

努爾哈赤以“七大恨”告天誓師,率軍2萬(一說4萬),兵分兩路,疾行30里,至古勒山城(今遼寧新賓上夾鄉古樓村西北)宿營。次日,又兵分8路進抵斡琿鄂漠(今撫順縣境)城外紮營。繼而再兵分兩路:一路由左翼四旗兵進取東州(今遼寧撫順小東鄉東州村)、馬根丹(今遼寧撫順救兵鄉馬郡)等撫順外圍;一路由努爾哈赤、皇太極率領右翼四旗兵及八旗護軍直撲撫順城。同時,後金將領麻承塔遣兵800扮作商人順利進入撫順城。受後金兵鼓動而來的蒙古宰賽、暖兔各部亦披甲戴胄,在遼河兩岸紮營,且同時入城討賞。

四月十五日晨

扮作商賈的後金兵驅趕數十輛貂、參大車,緩緩而至,引誘撫順居民出城東關交易。混亂之機,皇太極所率5000伏兵與麻承塔的商隊,突然擁至撫順城下,努爾哈赤率領的大隊也及時趕到。後金兵內外夾擊,全城頓時大亂。李永芳等守將聞訊登城,見勢不能敵,與中軍趙一鶴等出城投降。千總王命印、把總王學道、唐鑰順等率部抵抗,戰死,其餘官兵乘亂而逃。後金俘獲590餘人,斃傷軍民2萬,掠走居民近萬。進攻東州和馬根丹的後金兵相繼獲勝。東州守將李弘祖戰死,士卒被掠220餘人,馬根丹守備李大成及軍民160餘人被俘。明軍計損失官兵近千人。以三城為中心,波及115座台、堡,地過百里,後金共俘掠人畜近30萬。撫順陷落第5天,明總兵張承蔭等才率援軍萬餘緩緩而至。明軍抵達撫順城南邊牆口外時,蒙古宰賽、暖兔各營仍集扎於遼河西岸;察哈爾丹汗的兵馬則由西向東壓逼過來,炒花部屯兵鎮靜堡(今遼寧北鎮白廠門附近)外。後金兵雲集於撫順東,與城西相呼應,嚇得明軍不敢出戰,只是分營列隊,跟在後金軍背後緩緩東向。努爾哈赤獲訊,立即令大貝勒代善、四貝勒皇太極乘勢拔營回擊。時明軍分三處據險、掘壕、列火器安營。張承蔭企圖以3營分進的方式與後金決戰。

四月二十一日

雙方激戰於撫順關東邊外。後金兵冒死陷陣,戰不多時即將明軍三大營層層圍困。明軍不能敵,右營游擊劉遇節率先逃走,各營相繼潰亂。後金兵隨後追殺,明軍死傷無數。總兵張承蔭及副將、參將、游擊、千總、把總等官共50餘人陣亡。後金軍追殺40餘里,殲明朝援軍十之八九,獲戰馬9000餘匹、盔甲7000餘副,其它器械無算。
清王朝定鼎北京後,為了追念先人,更重要的是為了讓後世子孫不忘創業之艱,康熙、乾隆、嘉慶、道光等四位皇帝曾九次赴清永陵祭祖,途經撫順時,乾隆、嘉慶、道光都曾留下過詩篇,其中當以嘉慶的為最佳。
撫順城
嘉慶
征明應運啟前麾,天佑皇清時雨師。
境逼孤城圍勁旅,書持一紙豎降旗。
永芳向化遵王道,撫順安生沐帝慈。
德洽群黎拓疆域,我朝自此建鴻基。
詩的大意是:努爾哈赤征明是順應上天之運,所以上蒼為我征明之師洗淨塵埃,勁旅將撫順這樣一座孤城緊緊圍困,一封勸降信城頭便豎起了降旗。守將李永芳歸順,撫順得以受到先帝慈恩的籠罩。我國的恩德施及撫順百姓,大金的疆域由此而拓展,一代宏圖偉業從此奠基。
這首詩的最後一句:我朝自此建鴻基。反映出撫順之戰在清朝帝王中的重要位置。這次戰役意義十分重大,它是努爾哈赤征明的開始,是努爾哈赤開創一代偉業的里程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