撂石鎖

撂石鎖

撂石鎖是一種古老的武術功力項目,產生於唐宋時期。長期在開封回族民眾中廣為流傳。清代及民國時期,開封曾湧現出周開元、沈少三等不少撂石鎖高手。1953年,開封石鎖名家沈少三還被請到中南海懷仁堂做石鎖表演,贏得了毛澤東主席和中央首長的拍手稱讚。 多次獲得一等獎,從而使開封石鎖名揚全國。

2011年6月23日,撂石鎖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撂石鎖
  • 遺產級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批准文號:國發〔2011〕14號
  • 批准時間:2011年5月23日
  • 遺產編號:Ⅵ-64
  • 申報地區:河南省開封市
歷史淵源,藝術特徵,歷史傳承,保護現狀,

歷史淵源

據傳說,撂石鎖這門功夫起源於唐宋。古時考武狀元要考弓、刀、石、馬、步,行伍之人把這個當做訓練武術功力的一項很重要的基本功。不管是練拳、練刀、練槍,還是玩摔跤,都要求習練者有很強的身體素質,石鎖就成為習武必備的器材。石鎖雖構造簡單,撂石鎖的手法卻豐富多彩,不僅能練力量,還能鍛鍊身體的柔韌性、靈敏性和平衡性。
清代及民國時期,開封曾湧現出周開元、沈少三等不少撂石鎖高手。1953年,開封石鎖名家沈少三還被請到中南海懷仁堂做石鎖表演,贏得了毛澤東主席和中央首長的拍手稱讚。自1953年第一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舉辦以來,開封回族石鎖隊代表河南省在歷屆全國民族運動會上大展風采,多次獲得一等獎,從而使開封石鎖名揚全國。
石鎖功練習圖3石鎖功練習圖3

藝術特徵

開封石鎖,名目繁多,花樣就有數十種。按運動方式可分為翻花、接花、組合套花;按形態和肢體舒展程度可分為小花和大花。開封石鎖的技法神奇絕妙、變化無窮、輕飄巧美。動作舒緩得當、動靜結合、套路流暢,是技藝和力量的完美結合,在強身健體的同時,還能給人以美的藝術享受。
說起撂石鎖的花樣,有很多通俗形象的名稱,像手托元寶、腳踢花籃、托塔抱印、三指臥魚,還有四斗門、別膀、背劍、脖穿兒、腰穿兒、騙馬腰穿兒、黑狗鑽襠、將軍蓋印、浪子踢球,等等,有數十種之多。
聽名字就讓人能想像出動作走勢,親眼得見能讓人目不暇接。那石鎖從拳到肩,躍頂穿襠,忽而腦後,忽而眼前。別看練家子撂得如兒戲般,要知道這東西可是真材實料、分量十足。初學者練的石鎖有7公斤之重,功力深厚者玩的足足36公斤。

歷史傳承

撂石鎖這項傳統技藝在開封的回族民眾中世代傳承,在當代能發揚光大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多虧了傳承者——有“一代跤王”美稱的沈少三。
沈少三,1928年3月出生於北京牛街,少年時隨父親舉家遷到開封東大寺居住。他跟父親學習中國式摔跤,之後隨石鎖高手周開元和馬五慶學習撂石鎖。父親因病去世後,沈少三成了家裡的頂樑柱,在大相國寺門前“撂地”摔跤養家。為了吸引觀眾,他在跤場經常演練撂石鎖。
1953年,沈少三入選河南代表隊,前往天津參加第一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大會,其間他表演撂石鎖,引起觀眾極大興趣。當時郭沫若也去觀看,說“這個練的(人)少,別讓失傳了”。隨後他被選入民族體育蒞京代表隊,在中南海懷仁堂為毛澤東等表演撂石鎖。
民國時期的石鎖名家周開元圖片2民國時期的石鎖名家周開元圖片2
1986年,第三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大會在新疆烏魯木齊舉行。撂石鎖成為河南代表隊的表演節目,引起轟動。從第四屆全國民運會開始,石鎖成為表演比賽項目,沈少三獲得了這個項目的一等獎,得銅鼓獎盃一個、獎牌一塊。
之後,開封成立了石鎖表演隊,石鎖作為集體項目參加了第五、第六、第七、第八屆全國民運會,都取得了一等獎的優異成績。
2003年,國家體育總局武術運動管理中心科研部擬開發全國武術功力大賽,時任中國武術協會秘書長、科研部主任的康戈武到開封挖掘項目,首先看中了東大寺的撂石鎖。開封市伊斯蘭教協會秘書長、東大寺武術訓練基地負責人郭寶光經過反覆斟酌、考證,最終選取了“石鎖上拳”這個動作代表石鎖項目。根據其力量加技巧的特點,郭寶光精心編制了“石鎖上拳”競賽規則,並被採納,石鎖由民間愛好,演變為全國武術功力大賽的規定競賽項目,有人譽之為“中國式舉重”。

保護現狀

2011年6月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開封的傳統民間技藝“撂石鎖”榜上有名。至此,開封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已達8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