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伽經,印度佛經名。
摩登伽經,印度佛經名。
經名中說的"解形中六事",指的是佛對摩登女說的眼、鼻、口、耳、身、夫妻"六事"皆為"不淨"的理論。本經的同本異譯有:孫吳竺律炎等譯《摩登伽經》二卷(相當於該經的首品《度性女品》)、西晉竺法護譯《舍頭諫太子二十...
”溫玉成先生認為,“宇人”即應是《摩登伽經》所譯的“仙人”,或“初人”。“宇人之術”的“術”,專指婆羅門教《四吠陀》之四。玄奘《大唐西域記》卷二云:“其婆羅門學《四吠陀》,一曰壽,謂養生繕性;二曰祠,謂享祭...
所見現存經典滲有密咒者,以黃武三年(公元三四年》入吳的中天竺僧侶竺律炎所譯穴摩登伽經》為最早。此經與後漢安世高譯《佛說摩郵女經》內容相近,惟前者多出明咒八首。由此亦可見出密咒滲入大乘經典的端倪。為方便學者比較研究,...
’又《觀無量壽經》雲(大正12·341a)︰‘未曾聞有無道害母。王今為此殺逆之事污剎利種,臣不忍聞,是旃陀羅。我等不宜復住於此。’此等所說,系暫時隨順世俗之說法,實則佛教之精神是‘四姓平等’的。如《摩登伽經》卷上...
該經最早由安息國太子安世高於東漢元嘉元年(151年)譯為漢文,不過該譯本已佚。三國時期,孫吳印度僧人竺律炎與月氏國清信士支謙再度將其翻譯,名為《摩登伽經》,共二卷。西晉時,高僧竺法護又於永嘉年間翻譯了該經,即作《舍頭諫...
孫吳時印度僧人竺律炎和月氏國清信士支謙又譯,稱之為《摩登伽經》,二卷,今存。一稱三卷,未見。至西晉懷帝永嘉年間(307—313),僧人竺法護又譯,取全稱。該經的翻譯,從文獻上首次把印度的二十八納沙特拉引入了中國,包括其...
九執或九曜的概念相當早就已傳入中國,在三國時期譯出的《摩登伽經》中便已經把羅睺、計都與日月、五星一起並列:“今當為汝復說七曜,日、月,熒惑,歲星,鎮星,太白,辰星,是名為七,羅睺、彗星,通則為九。如是等名,占星...
”九執或九曜的概念相當早就已傳入中國,在三國時期譯出的《摩登伽經》中便已經把羅睺、計都與日月、五星一起並列:“今當為汝復說七曜,日、月,熒惑,歲星,鎮星,太白,辰星,是名為七,羅睺、彗星,通則為九。如是等名,...
推古天皇10年(公元602年)觀勒東渡日本,將《元嘉歷》、《摩登伽經》等天文、曆法、地理、佛教典籍傳入日本。兩年後(公元604年),觀勒帶來的《元嘉歷》被作為官曆採用。除了帶來的典籍,觀勒還為日本帶來了遁甲方術、陰陽五行等思想...
參見:唐密在成體系的密宗形成之前,稱為“雜密”的一些密法已經就傳入中國,最早見於三國吳黃龍二年(西元230年)竺律炎譯出《摩登伽經》,支謙譯《華積陀羅尼神咒經》,《無量門微密持經》,和《金光明最勝王經》。至唐玄宗時...
《摩登伽經卷上眾相問品》之婆羅門咒、首陀神咒、大梵天王婆毗羅咒等;《生經卷》、《二護諸比丘咒經》之蠱道符咒;《持心梵天所問經》卷四諸天嘆品之選擇神咒;《大乘悲分陀利經》卷一入陀羅尼門品之四念處解現句、四無畏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