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
撒拉遜這個名字最初適用於從現代的敘利亞到沙烏地阿拉伯這一區域的沙漠遊牧民族,在更廣泛的用法上,它是指生活在中世紀的所有阿拉伯人。這些沙漠遊牧民族在公元七世紀突然崛起,在一個半世紀的時間裡面建立了一個幅員遼闊的大帝國。他們的征服行動完全受信仰和高昂的士氣所驅使,遵循先知穆罕默德的教義,旨在改變整個地球的宗教和政治景觀。
撒拉遜人從阿拉伯半島開始自己的對外征服行動,幾乎可以說是向四面八方進行擴張。在鼎盛時期,撒拉遜人建立的帝國從西班牙向南,向東穿越北非,橫跨埃及,中東,小亞細亞,整箇中亞地區,一直達到印度和中國的邊界。
撒拉遜人的精神首都是阿拉伯半島上的麥加城。公元七世紀,伊斯蘭教運動分裂成為兩個相互對立的派別——什葉派和遜尼派。什葉派控制了哈里法政權,並把統治中心遷移到了巴格達。
伊斯蘭教之所以能夠得到迅速擴張,部分原因是那些皈依這種新宗教的信徒可以不用繳納賦稅。而信仰伊斯蘭教的撒拉遜人之所以對猶太教徒和基督教徒比較寬容,出了宗教方面的原因外,還因為這些人大多非常勤勞,可以提供哈里法政權所需的大部分稅收收入。撒拉遜人大量使用奴隸從事繁重的體力勞動,從而使穆斯林可以專心於宗教事務。一般來說,穆斯林所控制的領土要比當時的西方世界更為先進一些,特別是在藝術,科學和醫學等領域。遠古時代的知識在中東地區一直被完好地保存下來,其中大部分在西方世界重新奪回撒拉遜人(或稱摩爾人)控制的西班牙之後,才被西方世界重新發現。
傳說中里斯本由希臘神話中的傳奇英雄烏利賽斯(Ulisses)建立。歷史上腓尼基人、迦太基人、羅馬人以及摩爾人先後對葡萄牙進行殖民統治, 1256年,里斯本成為葡王國首都。隨著十五、十六世紀海外地理大發現的成就,里斯本成為了歐洲最發達的城市之一。
十字軍東征帶來的長年戰爭,中世紀的宗教裁判所等等這一切,導致歐洲人對於基督教產生了一種狂熱的感覺。很久以來,積極傳教便是基督教會特點之一。而且,為了使那些異教徒或不信教的人皈依基督教,人們總是會毫不猶豫地使用武力。尤其是那些剛剛趕走了摩爾人的西班牙傳教士們,特別渴望將戰場上的勝利轉化成宗教上的勝利,將基督教帶出伊比利亞半島,帶出歐洲,傳向這個世界的每個角落。
十五世紀末十六世紀初,西班牙結束了反摩爾人侵略的鬥爭,國家趨於統一。1469年卡斯提爾公主伊莎貝拉和阿拉貢國王斐迪南聯姻,標誌了西班牙專制君主制國家業已形成。
茅利塔尼亞是位於非洲西部、撒哈拉沙漠西端一個濱海國家,居民由阿拉伯摩爾人和非洲土著黑人組成,伊斯蘭教被定為國教,由於地理位置橫跨阿拉伯和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區(俗稱黑非洲)。
發展
塞哥維亞(Segovia)西班牙中部城市,塞哥維亞省首府。人口5.5萬(1982)。建於石灰岩山脈的谷地,河道迂迴。公元前七世紀即為伊比利亞人居民點。公元前80年屬羅馬。公元八世紀屬摩爾人王國,1079年屬卡斯蒂利亞王國,曾建有國王行宮。十六世紀末遭瘟疫而衰落。十九世紀因建鐵路經濟又繁榮。四周農業發達,現有橡膠、麵粉、化學、紡織、水泥等工業。多古蹟,為旅遊地。
卡斯特利翁①(Castell髇)西班牙東部的歷史地理區,包括卡斯特利翁、瓦倫西亞和特魯埃爾三省。面積3.22萬平方公里。人口254萬(1981)。西北為荒涼山區,中有米傑雷斯河(Mijares)和帕倫西亞河(Palencia)谷地,東為地中海沿岸平原。原為古代瓦倫西亞王國所在地,經濟發展較早。②(Castell髇 de la Plana)西班牙卡斯特利翁省首府。位於國土東部,地中海岸的肥沃平原中。人口連郊區12.6萬(1981)。1233年前曾為摩爾人港口,屬阿拉貢王國。1873年建市。有建於十四世紀的哥德式聖瑪麗教堂和高46米的鐘樓。出口柑橘、橄欖油、大麻和彩瓦。海灘旅遊業發達。
卡斯蒂利亞 (Castilla)西班牙歷史地理區。分為北卡斯蒂利亞和南卡斯蒂利亞。在伊比利亞半島西部,北起比斯開灣南岸,南迄塔霍河,約占西班牙全國領土的四分之一。是歷史上卡斯蒂利亞王國的所在地。王國建於1035年,為當時半島上最大國家。1479年西班牙統一後,此傳統區名仍為歷史學和人文地理學等著作經常沿用。
1433年,鄭和結束了第七次遠航,寶船隊返回劉家港待命,他大概應該意識到,自己的航海家生涯走到了盡頭;與此同時,在遙遠的西方,葡萄牙船長埃亞內斯航行到西非的博哈多爾角,衝破了籠罩在歷代西方水手心頭的陰影,遙遠的南大洋終於向他們敞開大門。
1433年埃亞內斯到達博哈多爾角,只是亨利王子從1424年開始組織的對這個心理障礙連續發起衝擊中的一次,如果說有什麼特殊意義,那就是這位船長是亨利王子心目中的最佳人選。事實上,王子並沒有放棄,包括對船長的信任。在被許以重金之後,埃亞內斯於第二年再次航向博哈多爾角。這回,他採取了聰明的做法,沒有直接挑戰那裡的激流險灘,而是向西駛入大洋,終於從背後繞過博哈多爾角,來到了全新的海岸。那裡並沒有傳說中的危險、怪人或者怪鳥怪獸,儘管海岸仍然荒涼,但仍可以找到人和馬隊踏過的道路。那應該是摩爾人留下的痕跡,傳說他們向南穿越茫茫撒哈拉沙漠,與沙漠南邊的土著居民進行易物交易。他們把貨物放在路邊,然後退隱到遠處悄悄窺伺。這時候土著居民出現,在摩爾人的貨物旁邊放下自己打算出賣的物品,然後退開,等待摩爾人再次回來掂量買賣劃不划算。如此反覆幾個回合,交易大功告成。
遠在葡萄牙南方兩千公里之外的博哈多爾角。在地圖上,我們可以看到,博哈多爾角位於西非荒涼的撒哈拉海岸,那裡屬於當今世界上少數幾個還沒有獨立的國家:西撒哈拉。西班牙人撤走後,沒兩天功夫,那裡就被北方鄰居摩洛哥和南方鄰居茅利塔尼亞給再次瓜分了,這個地方的確太荒涼了,才20萬人口,也實在缺乏力量。
茅利塔尼亞
得名於國內主要民族摩爾人,“毛里”和“摩爾”是一個名稱的兩種譯法。
摩爾人
Moors
中世紀時西歐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對北非穆斯林的貶稱。自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法國入侵併統治西部非洲之後,則專指生活在撒哈拉沙漠西部地區的居民集團。主要分布在茅利塔尼亞、西撒哈拉、摩洛哥、馬里、塞內加爾和甘比亞。使用阿拉伯語的哈桑方言,上層社會通用法語。信奉伊斯蘭教,多屬遜尼派。現代又出現許多神秘主義的教團,主要有卡迪里教團和提加尼教團。自公元 3 世紀開始,柏柏爾人逐漸南遷,居住於沙漠平原和多沙丘地區,同蘇丹黑人逐漸發生混合。13世紀後,阿拉伯人哈桑部落到達西非,征服柏柏爾人建立王國,成為當地統治者,也與當地人發生混合。摩爾人實際上是柏柏爾人、阿拉伯人和黑人混合的後裔。今仍保留部落組織,由家族、氏族、部落、小部落群、大部落群和部落聯盟組成多層次結構。實行集團內婚。每個集團都以其先輩的名字命名 。 社會的基本單位是以男性為主的核心家庭。經濟以畜牧業為主,兼在
沙漠綠洲種植穀子、椰棗等。19世紀 ,摩爾人對入侵的法國殖民者進行英勇戰鬥 。 獨立以後,各所在國家的領導人多由摩爾人充任,在國家政治生活中起著重要作用。隨著礦業和現代經濟的發展,社會結構也在不斷發生變化。跨部落的政治組織不斷增加,並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葡萄牙曾長期受羅馬人、日耳曼人和摩爾人統治
航海時代--里斯本·阿爾加威·南海岸線:
里斯本的歷史可追溯到羅馬時代和摩爾人時代,在葡萄牙最為輝煌的十五六世紀,大航海家亨利、伽馬等人的航海探險史里斯本成了當時歐洲最富裕的城市,“發現”紀念碑是為了紀念他們而建立的。在葡萄牙風光秀麗的南海岸線上,既有位於阿爾加威省的旅遊勝地拉各斯、海濱小鎮薩萊瑪,又有著名的療養勝地薩格魯斯角,這裡是歐洲的邊緣。
城市之光--托萊多·馬德里·塞維亞·安達盧西亞:
古代西班牙的首都托萊多歷經羅馬人、哥特人、摩爾人、猶太人、基督徒的統治,濃縮著2000多年錯綜複雜的歷史,被文學大師塞萬提斯稱為“城市之光”。首都馬德里充滿生機,享受著後佛朗哥時代的民主復興和鬥牛表演的激情。安達盧西亞省的塞維亞是麥哲倫等航海家出發的地點,這裡的弗拉明戈舞魅力四射、輕鬆愜意
斯里蘭卡位於印度大陸南部,是印度洋上的一個大島國,國土範圍在北緯6°至10°,東經80°至82°之間,面積65610平方公里,人口1724萬。其中僧伽羅人占74%,泰米爾人占18%多,摩爾族人占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