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搬布村
- 別名:搬布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雲南省紅河州綠春縣大黑山鄉
- 面積:48.77平方公里
- 人口:2485人
- 氣候條件:年平均氣溫23.00℃,年降水量2313.00毫米
搬布村,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人文地理,新農村建設,發展重點,特色產業,人口衛生,文化教育,村務公開,基層組織,地圖信息,
搬布村
全村轄10個村民小組(搬布、羅馬的、二家、沙的、備的、新寨、新村、小馬大、大馬角、新安)。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第三產業等,主要銷售往縣內。2009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87.6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50%。該村目前正在發展橡膠、龍眼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種植產業。
搬布村,屬於山區。距離村委會0.00公里,距離鎮0.10公里, 國土面積48.77平方公里,海拔1160.00米,年平均氣溫23.00℃,年降水量2313.00毫米,適宜種植水稻、玉米等農作物。有耕地4020.00畝,其中人均耕地0.00畝;有林地56579.00畝。全村轄10個村民小組,有農戶540戶,有鄉村人口2543人,其中農業人口2543人,勞動力1547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477人。2013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064.8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240.00元。 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
自然資源
該村村民因地制宜,在低海拔地區開發橡膠、紫膠,搬布、沙的、羅馬的、二家、新安、新寨、備的、新村、大馬角、小馬大轄區內所有村民小組都有一定規模的橡膠種植量,現已開發橡膠11534多畝,年膠產量1050噸,開發紫膠2054畝,年產膠125噸,其經濟社會效益已初見成效;高海拔地區開發茶葉、梔子、八角等綠色產業,現已開發茶葉800多畝、梔子4328畝,八角166畝。
基礎設施
截止2009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10個、通路9個、通電5個。全村有538戶通自來水,有0 戶飲用井水,有0 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0 %)。有380戶通電,有278 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278 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70.6%、51.7%和51 .7%);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328 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296戶(分別占總數的61%和55 %)。該村到鄉道路為通路;進村道路為 土 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0.1公里,距離集貿市場0.1 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3 輛,農用車8輛,拖拉機8 輛,機車149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2622畝,有效灌溉率為65.2 %,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469 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19 畝。到2009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0戶;裝有太陽能農戶0 戶;建有小水窖0 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0 戶。全村有10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5個自然村已通電;有9個自然村已通路;有6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10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0個自然村已通路燈。有0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 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37 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358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139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4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75.2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90萬元,占總收入的50.5%;畜牧業收入71.4萬元,占總收入的19%(其中,年內出欄肉豬809 頭,肉牛144頭,肉羊0 頭);漁業收入11.8 萬元,占總收入的3.1%;林業收入98萬元,占總收入的26.1%;第二、三產業收入4萬元,占總收入的 1.3%;工資性收入0 萬元,占總收入的0%。農民人均純收入1296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收入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0.7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9 人(占勞動力的0.2 %),在省內務工19人。
人文地理
搬布行政村 哈尼語,因村公所駐地搬布村得名。位於大黑山鄉政府駐地南部。
搬布,哈尼語,搬布意為搬遷回來,因此村村民全部遷走後又返回重建村,故名。村公所駐地。位於大黑山鄉政府駐地南7公里。
小馬大," 馬大"指馬大村,因最先居住的村民是由馬大村遷來,且村子較小,故名。位於村公所西10公里。
二家,該村最早是姓白和姓楊的兩家人居住而得名。位於村公所西5公里。
沙底,哈尼語,沙底為平坦,意為平地寨,位於村公所西北4公里。
新安,建村時,以新建的安居樂業的住所的嘉言命名。位於村公所南6公里。
比底,哈尼語,比底為平分,因該村址原是兩家山主平分土地的地界而得名。位於村公所南6公里。
羅馬的,哈尼語,洛馬為大水塘,底為平地,因該村附近有個大水塘,地形較為平而得名。位於村公所北2.5公里。
新村,因該村住戶是從新寨遷來,用新寨原意取名新村,哈尼族稱之為" 的哈",意為乾田寨,位於村公所北5公里。
新寨,原名土洞新寨,因建村時間不久而得名。位於村公所北8公里。
大馬角,哈尼語,大為蕨蕨草,馬為大。鞏為梁。因該村坐落在大蕨蕨草較多的山樑上而得名。位於村公所東北20公里。
新農村建設
2009年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規劃。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指導員根據村委會實際情況制定了發展規劃,並積極多方爭取項目建設搬布村委會。主要項目有:一是積極爭取項目支持,正積極與州、縣、鄉爭取給予新寨、新安、二家三個自然村安全飲水項目支持,同時要求幫助解決備的、新安、二家、大馬角、新寨5個自然村的用電問題;二是認真監督檢查各級擬建項目的落實,正發動民眾抓緊大馬角安全飲水工程建設以及其它兩個自然村廁所和一個自然村衛生路建設;三是積極爭取資金和物資,已爭取到了1萬元資金和5噸水泥,並正在修建一條50米長的水泥路;四是積極協助村組幹部成功調處了5起村地糾紛;五是幫助村委會制定了經濟社會發展思路;六是積極主動與縣、鄉有關領導和部門溝通協調,爭取到了沙的自然村為新農村建設項目示範點,並做好了規劃,爭取早日啟動實施。
發展重點
根據州委州、州政府和縣委、縣政府的大力關心支持下該村委會自2002年起被列為上海幫扶"安居+溫飽"村,各村民小組的住房條件者比原來有了很大的變化,特別是三個重點示範村,搬布、羅馬的、沙的村民小組。據上海和州委、州政府、縣委、縣政府的要使重點村亮起來,火起來,美起來,使其建成一個花園村式的園林村,調動一切積極的因素和一切可以利用的好的方式方法,使全村經濟、社會、文化發展。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農業生產的科技含量偏低,種植業為主要 產業當未能形成規模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滯後。大部分田間道路破壞嚴重,造成農機具無法進出、無法機械化作業。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業機械化發展,而農業機械化發展的相對滯後反過來又影響農業生產的全面發展。
該村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黨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經濟發展新目標,振奮人心、鼓舞人心、凝聚人心。從“小康水平”到“小康社會”是一個質的飛躍。“小康社會”意味著社會全面進步到“小康”狀態,它不僅包括物質生活的提高,還包括人們的精神生活等諸多方面。該村委會立足這點積極抓住戈蘭灘電站建設的大好時機。發展以小家庭式的旅遊小吃,即豐富了市場又調動了廣大人民民眾發家致富的積極性。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切實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多方籌措資金,突出重點,抓好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提高防災抗能力;同時繼續搞好抗旱應急及人畜飲水、退耕還林、等項目的建設,加強農村生態環境建設,切實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為農民收入的穩步提高提供保障。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橡膠,主要銷售往本縣。2013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87.60萬元, 該村正在發展橡膠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橡膠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540戶,共鄉村人口2543人,其中男性1278人,女性1265人。其中農業人口2543人,勞動力1547人。
到2013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0;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249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0.00公里,距離鎮衛生院0.10公里。 人畜混居的農戶0戶。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大黑山中心國小,中學生就讀到大黑山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0.00公里,距離中學0.00公里。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中,小學生252人,中學生110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3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289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515.51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8670個(勞均8個)。年末集體總收入0.00萬元,有固定資產0.0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7個,黨員總數41人,黨員中男黨員38人,女黨員3人。 團員46人。
地圖信息
地址: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綠春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