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訪賢良詔》是唐代武曌創作的一篇散文,作品出處是《全唐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搜訪賢良詔
- 作者:武曌
- 創作年代:唐代
- 出處:《全唐文》
- 作品體裁:散文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搜訪賢良詔
鸞台:朕聞文武之道,憑經緯而開國;春秋之功,藉生殺而成歲。雖復車書混一,中黃之雄氣諒存;溫煦方滋,太白之高星必應。事既不昧,理乃固然。朕自臨御天下,憂勞兆庶,宵衣佇旦,望調東戶之風;旰食忘眠,希緝南薰之化。故得中外禔福,遐邇乂安。控蟠桃於滋穴之墟,通細柳於炎洲之域。楚鋒越刃,俱鑠大農之冶;俠客雄兒,皆服鴻都之肆。今若循其至理,任彼無為,則取夬之道有餘,止戈之義不足。況金方起暴,玉河未靖,偷安榆鬼之鄉,竊險麻奴之地。然而北幽響化,已事和親之禮,而西璟負恩,不習用師之備。隨時之義,寧可自然。當土宇曠修,人物繁富,三門九地之秘,豈謝前規;白猿蒼兕之奇,何慚曩烈。或英謀冠代,雄略過人,總韓白以先驅,掩孫吳而得雋;或力能拔距,勇絕蒙輪,冒白刃其如歸,搶蒼璧而不顧;或跡隱廛肆,身託村閭,行雖犯於流俗,器乃堪於拯難;或捷如迅電,走若追風,彎弧則七札洞開,奔陳則重圍自潰。並有思於制命,俱示遇於時須。可令文武內外官五品及七品已上清官及外官刺史都督等,於當管部內,即令具舉。且十室之邑,忠信尚存;三人同行,我師猶在。會須搜訪,不得稱無。薦若不虛,自從褒異之典;舉非其士,豈漏貶責之科。所司明為條例,布告遠近,知朕意焉。
作者簡介
武曌(624~705),即武則天。唐高宗後、武周皇帝。690~705年在位。并州文水(山西文水)人。《舊唐書》言其“素多智計,兼涉文史”。在位能“尊時憲而抑幸臣,聽忠言而誅酷吏”。初為太宗才人。高宗即位,被立為皇后。參決朝政,與高宗並稱“二聖”。中宗即位,臨朝稱制。後廢中宗立睿宗,仍握大權。690年廢睿宗,自稱聖神皇帝,改國號為周,改元天授,史稱武周。神龍元年中宗復位,上尊號為則天大聖皇帝。掌政期間,雖多弊政,但保持了唐前期之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