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書以如何用進化眼光理解人這種生物為主線,討論了人在自然界的地位、人的特殊性以及人是怎么進化而來的。全書通過化石證據,現有動物特徵與比較,進化理論等闡述人的進化地位、人在地球上的出現過程、人類出現的根源、人活在地球上的生物學原因、人最重要的特殊之處、普遍社會現象(如肥胖、男女行為差異等)的進化解釋等。 進化論可以揭示出生物演變的特殊規律,可以引發人們對人生價值的系統反思。 書中在儘量客觀地闡述進化理論的同時,也強調了文化進化的特殊作用,力求讓讀者能以平和的心態來看待人這種動物的客觀存在。 本書作為科普讀物,適合對生命感興趣的、熱愛生命的廣大朋友閱讀參考。
基本介紹
- 書名:揭秘人與進化
- 出版社:化學工業出版社
- 頁數:219頁
- 開本:16
- 品牌:化學工業出版社
- 作者:門中華
- 出版日期:2014年4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122196089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第一節進化的階梯
第二節最低等的動物——鞭毛蟲
第三節“有口無肛”的珊瑚蟲
第四節“切不死”的渦蟲
第五節“萬能魚餌”蚯蚓
第六節“進化明星”文昌魚
第七節“活化石”矛尾魚
第八節“暴食暴飲”的娃娃魚
第九節“三隻眼”喙頭蜥
第十節會下蛋的哺乳動物——鴨嘴獸
第十一節進化巔峰——人
第二章人的前世今生
第一節混沌初開——地球誕生
第二節生命搖籃——冥古代
第三節黎明時分——太古代
第四節繼往開來——元古代
第五節橫空出世——古生代
一、寒武紀
二、奧陶紀
三、志留紀
四、泥盆紀
五、石炭紀
六、二疊紀
第六節龍行天下——中生代
一、三疊紀
二、侏羅紀
三、白堊紀
第七節人類起源——新生代
一、古近紀
二、新近紀
三、第四紀
第三章悄悄上演祖先的經歷
第一節受精作用
第二節胚胎著床
第三節胚胎分化
第四節胎兒的形成
第五節胎兒的完善
第六節重演律的影響
第四章生物演化的理論
第一節適應者生存——達爾文進化理論
一、達爾文其人
二、達爾文主義的基礎
三、達爾文主義的內容
第二節努力者生存——拉馬克進化理論
一、拉馬克其人
二、拉馬克主義
第三節幸運者生存——中性理論
一、木村資生其人
二、分子進化的中性理論
第四節進化的方向
第五章活著為了啥
第一節不可不知的基因
第二節為了基因而活著
第三節為了大家而活著
第六章人這種動物
第一節人在動物界的地位
第二節人類大腦
第三節人擇作用
第四節文化基因
第七章都是進化搞的鬼
第一節肥胖基因
第二節生物節律
第三節兩性鬥爭
一、兩性差異
二、兩性衝突
參考文獻
序言
進化是生命科學中最重要的概念,也是整個生命科學各個分支學科的靈魂。雖然進化的具體內容非常深邃,但其基本道理卻並不深奧,它涉及每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也許是出於對進化知識的輕視,也許是出於對跨學科知識的陌生與排斥,在與一些親朋好友和所教授的大學生交談時,總感覺他們中的許多人對一些基本的進化思想缺乏應有的認知,影響到了他們對待進化論的態度。於是萌生了寫此書的想法,希望能夠對他們有所啟迪與幫助。
本書力求科普,適合具有一定生物學知識的非專業人士閱讀,也可供一些從事生物學教學的教師作為課外讀物。
全書以如何用進化眼光理解人這種動物為主線,討論了人在自然界的地位、人的特殊性以及人是怎么進化而來的。全書分為七章,第一章通過目前地球上部分現有動物的特徵來闡述人的進化地位。第二章通過化石證據來闡述人在地球上的出現過程。第三章通過人類胚胎的發育過程來闡述人的進化過程。前三章旨在通過通俗的生物學證據堅定讀者人謹以此書獻給那些樂于思考人生的人們是由遠古低等動物進化而來的信念。第四章利用最具代表性的進化理論
來闡述人類出現的原因,並對這些進化理論創建者的生平事跡進行簡要介紹。第五章闡述了人活在地球上的生物學原因。第六章闡述了人與其他動物相比最重要的特殊之處。第七章闡述了如何正確看待目前存在的一些普遍社會現象,如肥胖、男女行為差異等。
進化論在科學中的地位獨特,因為它不僅可以揭示出生物演變的特殊規律,而且可以引發人們對人生價值的系統反思,這也是進化論飽受爭議的根源所在。因為一旦人類全面接受進化思想,一切的宗教思想均將被摒棄,剩下的就只是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社會道德風尚勢必淪喪。書中在儘量客觀地闡述進化理論的同時,也強調了文化進化的特殊作用,力求讓讀者能以平和的心態看待人這種動物的客觀存在。
在書稿的完成過程中,兄弟門光耀兩次給予通篇細緻查改,朋友董志春對文字的通俗化和錯誤之處給予幫助,李鳳春對第一章內容進行了認真矯正。同事方海濤、鄒明新和盧玲對部分資料的獲得給予了支持。
為本書的編寫提供幫助的還有趙雪波、司萬童、劉菊梅、賀小英,吳超和邵國兩位博士對書籍出版提供了寶貴的建議。此外,對於在此書完成過程中給予我各種幫助的其他人,以及對我所參閱到的大量書籍和文章的作者們,在此一併致以衷心的感謝。
本書出版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地區科學基金項目(31160254)資助。
限於筆者專業涉獵不深、撰寫水平有限等原因,書中有不足之處,望熱心的讀者能夠批評指正。
編著者
2014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