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π的由來》是濱北國小提供的微課課程,主講教師為黃麗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揭秘π的由來
- 提供學校:濱北國小
- 類別:微課
- 授課教師: 黃麗蘭
提供學校,設計思路,
提供學校
本課內容是截取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圓》第二課時《圓的周長》里“你知道嗎?”圓周率的由來
設計思路
微課主要從以下三點展開設計: 1.設疑導入,激發好奇心理。 首先本課從一個問題開始:“π是什麼?”為π蒙上一層神秘感,激發學生對π的好奇心理。從心理學的角度出發,學生對一些比較神秘的事物容易產生的好奇心,想把它弄清楚,這樣也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而筆者就是抓住學生的這種心理反映,從而設定疑問以激起學生對π深入的欲望。 2.史料介紹,突顯文化價值。 《新課程標準》指出在教學活動中,要不斷地提高學生的數學文化素養,挖掘教學內容的教育價值。本課充分利用數學史料,以數學史料為線索,揭示π的發展過程。波利亞指出:“只有理解人類如何獲得某些事實或概念的知識,我們才能對人類的孩子應該如何獲得這樣的知識作出更好的判斷。”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們不僅滲透相關的數學史,更是基於數學史的材料,再現圓周率產生髮展的歷史線索,讓學生感受古人對數學的熱愛與執著追求的精神。不僅能提高學生的數學文化素養,而且能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培養學生的熱愛數學的情感。 3猜想驗證,發展推理能力。 推理能力是課標十大核心素養之一,也是曹培英教授提出的學科核心素養之一。本課通過觀察、推理和動手實驗讓學生重走π的產生髮展過程,讓學生通過觀察正方形的周長與邊長的關係進行類比推理到圓的周長與直徑的關係,然後通過猜想,推理,驗證發現圓的周長與直徑的比值關係,感受圓周率的產生。這個過程以生為本,讓學生真正的通過動手實驗驗證圓的周長和直徑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