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曾祐

揭曾祐

揭曾祐(1910-1992),農用水利學家,教育家。一生從事水利事業和農田水利教育,提出灌排結合、農業技術與水利技術結合,強調水土保持的作用,特別對中國南方丘陵地區農田水利建設有獨到見解,並將其系統化。他始終堅持在教學第一線,培養了數以千計的學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揭曾祐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河北省河間縣留標村
  • 出生日期:1910年8月28日
  • 逝世日期:1992 年1月22日
  • 畢業院校:北洋大學
  • :蔭先
生平簡介,創建中國現代農田水利學科,總結測試田間耗水量方法,創建水利建設系統,提出灌排結合觀點,重視水土保持,嚴以律己,主要論著,

生平簡介

揭曾祐,字蔭先,1910年8月28日生於河北省河間縣留標村一個富裕農民家庭。孩提時代,他深受為人正派又頗有學識的伯父及國小老師的影響,念書勤奮,成績優異;並因親身經歷過家鄉1917年大水及1920年大旱的苦難,而萌生了長大後要治水治旱的念頭。在河北省立第三中學讀書時,感國勢貧弱,遂立志學工,走科學救國之路。1928年,考入北洋大學,就讀於土木系。“九一八”事變後,國難當頭,他幾度參加南下請願團,要求南京國民政府出兵抗日。
1934年揭曾祐大學畢業,即投身於水利建設事業。在工作中,他給自己立下的信條是“以國家利益為前提,凡是有利於國家者,均當努力為之”。初始,他到華北水利委員會供職,從水文測量、地形測量乾起,並參加了官廳水庫的籌建。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他隨華北水利委員會遷往山西,為抗戰運輸需要,在忻縣參與了養路、修路工程,後又到陝西參加白渭輕便鐵路修建工程。在抗戰期間的顛沛流離生活中,他打定主意抗戰不勝利就堅持在後方乾水利。不久,他又隨華北水利委員會赴廣西,參加了幾項農田水利工程的勘測。此為他涉足農田水利工程之始。1939年11月,到雲南農田水利貸款委員會任職後,相繼完成了雲南彌勒縣竹園壩灌溉工程等四項設計,受到好評。他寫道:“雖拚命苦幹,受苦不少,然以結果觀之,尚堪自慰。”他在黃河水利委員會任職期間,曾先後參予過寧夏灌區勘測、黃河河道整治設計、蒐集整理黃河歷代資料和進行水稻需水量試驗等工作。
揭曾祐從事水利機關工作達12年之久,從助理工程師到主任工程師,從技佐到技正。他轉戰南北,親蒞許多中小城鎮和窮鄉僻壤,對民眾之疾苦、農業之落後以及水利設施之欠缺感觸良深;對國民黨政府機關的貪污腐化行徑深惡痛絕。在雲南,他曾在一工程放水典禮時公開揭露了當事人的貪污行為,於是橫遭排擠。為了遠離腐朽的機關,1946年春,他辭去機關之職到西北工學院水利系執教,被聘為教授。半年後,返回天津與闊別近10年的家人團聚,且走上了北洋大學水利系的講台。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揭曾祐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與重視。他曾受聘為國營蘆台農場的技術顧問,對該場水利建設作出了貢獻。他為人剛正不阿,敢於直言,受到民眾的信任。1951 年,當選為天津大學(原北洋大學)工會主席,後又當選為天津市第一屆人大代表。1955年任武漢水利學院(現武漢水利電力大學)土壤改良(農田水利)系系主任後,以高度的敬業精神、忘我地工作態度嚴謹治學、嚴格治系,成績斐然。1960年,他作為教育戰線的先進工作者,出席了全國教育和文化、衛生、體育、新聞方面社會主義建設先進單位和先進工作者代表大會。1961年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10月,他作為中國的農田水利專家被派往越南講學近兩年,並任專家組負責人,被越南水利部授予友誼勳章。“文化大革命”期間,揭曾祐雖受到衝擊,但他對農田水利事業的熱情與投入絲毫未減。在開門辦學時,他為韶山灌區的建設和管理、為培養基層農田水利管理人才付出了極大努力。他還曾任中國水利學會武漢分會學術部副部長、湖北省水利學會學術部副部長、武漢市第一屆政協委員、湖北省第四屆政協委員。
1978年3月底,揭曾祐參加了在湖南省桃源市召開的全國水利管理會議。會後為及時向正在武漢召開的全國農田水利教育工作會議傳達桃源會議精神,他不顧67歲高齡和患高血壓的身體,連乘長途汽車、硬座火車,於4月7日傍晚返抵武漢,並連夜整理筆記、書寫發言稿,幾乎通宵未眠。4月8日晨趕赴會場作傳達報告。因過度疲勞,報告作完後突發腦溢血昏倒在會場。在場的人無不深受感動。經搶救和治療,雖脫離生命危險,但留有後遺症,行動不便。然而,重病未能消減他對事業的熱情與投入。他總是坐輪椅參加學校的有關活動,抒發己見;他反覆與同事討論學術問題、學校發展問題;他以極大的毅力用顫抖的手撰寫論文、規劃和建議。就在患病期間,他發表論文10篇。1992 年1月22日,揭曾祐與世長辭。他把畢生的精力和心血毫無保留地獻給了中國的水利事業,特別是農田水利教育事業。

創建中國現代農田水利學科

揭曾祐為了改變中國農田水利學科的落後狀況和發展中國農田水利事業,1950年在北洋大學水利系率先開出農田水利工程課;以後在天津大學又開出中國農田水利專業課。1953年全國高等院校開始按專業培養人才時,他主動要求參加農田水利專業的建設與教學,並任農田水利教研室主任。該教研室成為全國農田水利學科高等教育的基地。1955年,武漢水利學院建院後,建立了全國實力最強的農田水利系,他出任首任系主任,直至1978年重病方離開此職。揭曾祐與眾教師在吸取前蘇聯本學科建設經驗的基礎上,嘔心瀝血克服種種困難和阻力,建立了中國農田水利學科的基本架構。
揭曾祐認為,農田水利教育必須解決中國農業發展中的實際問題;要在農田水利建設領域做艱苦紮實的基礎工作。為此,他注重教學改革,在教學內容上強調要少而精,並在“精”上下功夫;強調要結合中國實際培養學生的獨立工作能力,所以,他經常帶學生到農村考查、實習、進行畢業設計等。正是在實踐中,總結出了中國山丘地區水利化經驗。鑒於教學中管理方面的內容薄弱,他於1956年又開設灌溉管理課、水利土壤改良(農田水利)系統管理課。作為全國農田水利學教材審閱人,他嚴格把關,一絲不苟,並根據學科發展及實際需要不斷易稿。1953-1956年,揭曾祐同蘇聯專家И.M.卡爾波夫(Кариов)共同培養了中國農田水利專業首批研究生12人。同時,他對本科教學也付出大量精力,並以良好的教學效果深受師生好評。經過多年耕耘,他的學生遍及全國,成為中國農田水利事業的骨幹力量。
揭曾祐在廣泛的實踐探討中形成一套開放的學術觀點,如提出灌排結合、農水結合;重視水土保持,強調水利工程要與生物措施相結合;主張修建工程要與管理工作相結合,大型骨幹工程要與中小型工程相配套;認為農田水利是流域治理的基礎,等等。無論是對於農田水利專業本身的問題,還是涉及農田水利與其他專業的關係,他不是孤立地對待,而是注重聯繫與綜合,注重把具體問題置於特定的大環境中全面考察。晚年,他因進行了中國水利史的研究,視野更為開闊。實踐證明,他的學術觀點對中國農田水利學科的建設和農田水利事業的發展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

總結測試田間耗水量方法

長期以來,中國推求田間耗水量多採用經驗係數法。1953 年後,引進了前蘇聯學者考斯加可夫(Костяков)的K值法和卡爾波夫(Кариов)的α比值法。可揭曾祐並未盲從前蘇聯的公式,而是從實際出發,分析了二者的優點及缺陷,指出應繼續研究和解決的問題,並與教師、學生反覆探討。
在此基礎上,揭曾祐又以成因分析法進行推估,總結出根據氣象條件推估水稻田間耗水量的方法。具有誤差小、符合民眾經驗、能相應解決來水與用水配合中產生的困難等優點。1959年揭曾祐在越南講學時,將此法在當地進行試驗,效果良好,並在越南水利雜誌上詳細介紹了此種方法。

創建水利建設系統

1959年12月至1960年6月,揭曾祐根據湖北鄖陽地區民眾治山、治水和治土的經驗,形象地總結出葡藤連架、長藤結瓜式水利系統。葡萄代表小蓄水體(魚鱗坑、地窖、澇池、井、池塘、小水庫等), 瓜代表大蓄水體(湖泊、地上大中型水庫、地下水庫等);葡萄的紐須代表細小管道(小輸水管、小渠、小溝等);葡萄和藤莖代表較大管道(引水管、排水管、引水渠、排水溝、地上河流、地下河流等)。把這些單元有機地結合起來的整體,就是這個系統的全部含意。具體地說,就是在長藤結瓜的水利系統基礎上,加上了水土保持系統。揭曾祐一直主張建立這樣的水利系統,指出其組成部分:一是山丘地區的水土保持和農田水利系統;二是平原地區的水土保持和農田水利系統;三是大江大河幹流、主要支流及其水庫群系統和堤防系統(包括滯洪區在內)。在設計規劃時要全面配套、形成整體和最最佳化方案。這樣,就能把人工各種水利系統及天然湖泊河流系統有機地結合起來,把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有效地調節控制地下水、土壤水、地面水、空中水、防止土壤侵蝕、穩定流量,並能美化環境、保護生態,使資源發揮應有的效益。葡藤連架、長藤結瓜式水利系統是一種適應生態農業建設要求的新型水利建設系統。

提出灌排結合觀點

灌溉與排水分別進行、各做各的試驗的做法流傳已久。20 世紀50年代的水利建設著重引水灌溉,溝渠系統不健全,大水漫灌遭致嚴重的土壤鹽鹼化。揭曾祐提出灌排結合的觀點。他認為灌溉與排水是調節農田中水分狀況的兩種水利措施。當農田中水分缺少時,就利用灌溉補充水分;當農田中水分過多影響作物生長時,就利用排水措施減少水分。故灌溉與排水的目的都是為了保證農田中具有適於作物生長的水分。灌溉與排水乃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灌溉與排水不應孤立進行,而應結合起來;灌溉與排水的試驗也應結合進行。灌溉系統是由取水、輸水、田間三部分組成;排水系統也是由田間、輸水和容泄三部分組成。故灌溉試驗研究項目可分為三類:一為田間部分,二為輸水部分,三為取水部分和容泄部分。灌排結合一則可以節省工程,二則強化了排水觀念,從而可以避免僅有灌溉渠沒有排水渠,而導致土壤鹽鹼化和沼澤化。他的灌排結合的觀點被學術界普遍認同,並在水利建設中發揮著作用。

重視水土保持

早在1951年,揭曾祐向治淮委員會提出根治淮河建議時,第一點就是“應把水土保持工作列為重點之一”。在治理灤河工程意見中也提出“應採用流域性治理”,首先是“發展水土保持工作”。他在編寫教材、講課中,都突出水土保持的重要性,而且始終堅持這一觀點。
揭曾祐認為水土保持措施必須具備下列條件:①以防止土壤侵蝕或降低侵蝕模數為核心內容,將土壤保留在原田面上;②以保水為重要內容,將雨水保留在原田面土壤內,積存於坑窪處或被植物截留阻存;③攔存於修建在原田面上及其附近的小型水利工程設施內的泥沙,清理時仍返還原田面;④積蓄於小型水利工程設施內的雨水,供給生長在原田面上的植物需要。各種水土保持措施結合起來,乃構成水土保持系統,這是由植被、小中型水利設施共同組成的。而農田水利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在廣大面積上調節控制水分的分配和運動狀況,保持生態平衡,這是水土保持不可或缺的內容。只有長期紮實地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才能最大限度地使水土資源得以全面保護和合理利用。
揭曾祐根據中國南方丘陵地區的特點,提倡的葡藤連架、長藤結瓜水利系統,也是以水土保持為基礎的。愈到晚年他對水土保持的認識愈深,愈益重視。他在長期授課時對坡面匯流理論的研究探討,進一步推導出坡面土壤侵蝕動能的計算公式,為黃土高原防止土壤侵蝕提出了理論依據。他認為根治黃河要切實從水土保持做起,他的觀點是具有前瞻性的。

嚴以律己

揭曾祐一生以嚴格著稱,出以公心,敢於批評。他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而且帶頭吃苦。在鄖陽縣考察、勘測為時半年,條件十分艱苦,他不允許自己有絲毫特殊,長距離步行、爬山、涉水、下田都和學生一樣,以至身體消瘦許多。他平時不分節假日,把時間幾乎都支付給了工作。為了使教學達到最佳效果,他常常凌晨三四點鐘起床備課。為了把工作乾好,自己少休息,這是他的一貫作風。
揭曾祐向來公私分明,有時寧肯自己吃虧。他因公出差,從不報出差補助費。甚至不向公家領備課紙。他樂於助人,1955 年鄰居住房緊張,就主動讓出自家一間房給鄰居居住;有一次出差,在車站上遇到一個丟失車票和錢而懷抱小孩的婦女,當即出錢幫她買好車票,並將她送上火車。
揭曾祐入黨後,時刻銘記自己是一名共產黨員,自覺地學習馬列著作、毛澤東選集,寫下了數萬字的筆記,並努力實踐。病後,他考慮的不是怎樣過休養生活,而是“想盡一切辦法,爭取多活幾年,把幾十年來積累的知識和形成的觀點、看法全部寫出來留在人間”。他把計畫訂到了21世紀。晚年他行動不便,要家人去送或請支委來取,總要按時繳納黨費。支委最後一次來看他,他已不能講話,但艱難地指向枕下,那裡放著他最後一次黨費。他留下遺言:“我這一輩子積蓄不多,繳5000元黨費,算是我為黨為人民盡最後一點心意。”逝世後,他所在的黨支部給他寫了一幅輓聯:“堅信馬列、奮鬥終生”。
揭曾祐的一生是執著追求、無私奉獻的一生。

主要論著

1 揭曾祐。農田水利工程問題。中央農業部農田水利選輯,1950(1):15~16
2 揭曾祐。如何解決渤海區各農場的排水問題。渤海農墾,1951(13):8
3 揭曾祐。關於農作物田間耗水量、灌排制度試驗研究方向與資料分析方法問題的商討。中國水利,1958(5):40~45
4 揭曾祐。根治黃河的建議。武漢水利電力學院學報,1985(4):1~4
5 揭曾祐等。水平梯田防止土壤侵蝕作用的理論分析。中國水土保持,1986(1):29~30
6 揭曾祐。黃河流域坡面上保土效益的研究。武漢水利電力學院學報,1988(3):47~51
7 揭曾祐。試論黃河治理中的淤地壩、水庫和水土保持措施。中國水土保持,1988(12):31~32
8 揭曾祐。適應生態農業的水利系統——“葡藤連架長藤結瓜”。農田水利與小水電,1988(6):20~21
9 揭曾祐等。“水土保持”解。成都水利,1989(2):36~37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