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花草

換花草

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從江縣高增鄉占里侗寨,這裡因一項令世人驚嘆的“零紀錄”而名揚海外:人口自然增長率始終幾近為零。從1952年到2000年的48年裡,占里村的人口只增長了9人,人口自然增長率非常低,幾近於零,由此贏得“中國生育文化第一村”的美譽。

寨里98%的家庭都是一兒一女。當地人說是因為一種名為換花草的草藥。建寨700多年來,代代流傳下來的寨規森嚴地寫著:不許外娶、不許外嫁,以保守換花草的秘密。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換花草
  • 別稱:換花草茶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換花草
  • 分布區域:占里村
生育文化,學者觀點,媒體報導,存在爭議,網路炒作,研究組織,官方,民間,特色旅遊,

生育文化

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這一奇特的生育文化就曾引起了國家計生委、中國人口情報中心以及中國人民大學人口研究中心等有關機構的重視。採訪中,貴州大學人口研究中心楊軍昌副教授說:“‘占里現象’始於他們自廣西遷來此地時期,至今已有千餘年了。而‘換花草’的真偽我們外人雖然不能親眼所見,但占里現象的現實卻又證明了它的存在還是有可能性的。”
在過去,如果不慎懷上了第三個小孩;或者頭胎是男的,如果第二胎還是男的;也或者頭胎是女的,如果第二胎仍然是女的;也或者生的小孩是殘疾的話,那么孩子一旦生下來後就必須採取溺嬰的方法。不過占里人的溺嬰方法並不是將嬰兒置於水中淹溺,而是將酒滴入嬰兒的口裡,讓其慢慢地醉死。占里人認為,這樣死去的嬰兒便會回到他們的祖先那裡。
對這些特殊的現象,我們特意詢問了貴州著名人類學家張曉松,他認為,占里人要保持他們的生態平衡,就得採取一定的有效手段。“換花草”的真偽我們不敢肯定,但占里人必定有他們獨特的節育技術來控制人口和平衡生態。
占里人作為侗族的部落之一,他們的婚姻也像其他侗寨一樣採取對歌、“行歌坐月”和跳蘆笙舞的方式來實現。然而,與眾不同的是,占里人的婚姻卻只是在本寨內部進行。也就是郎不外娶,女不外嫁式的“寨內兜外”式的內部婚姻:即同兜不能結婚,即使結婚,也必須三代以上,且絕對禁止姨表婚、姑表婚。(“兜”,侗語,指的是按照血緣的親疏遠近結合而成的族內通婚集團組織) 不但如此,占里人還提倡晚婚晚育。男子一般最大為26歲,最小為20歲;女子最大為27歲,最小為19歲。在其他地方或其他民族,普遍都認為結婚太晚是因為找不著女人而誤了婚齡,認為是一種抬不起頭的事情。
而占里人則恰恰相反,他們認為,誰結婚越晚,倒反而成了一種榮耀,也就因此而成了被仰慕的對象。 男女雙方結婚後,女的並不急於“落居夫家”。平時只在農忙季節或是夫家遇上大的事情需要媳婦幫忙的時候,女方才在夫家作短暫的停留。只有到了女的懷了孕或年紀已大時,才完全在夫家定居下來。之所以這樣做,那是因為他們認為結婚和生育完全是一種因果關係,結婚也就意味著要生育。而同時他們也認識到,晚育對於婦女的身心和孩子的健康皆是有益的。
占里人結婚的時間是統一規定的,即就是只能在農曆2月16日和12月26日這兩個日子裡,其他時間都不允許結婚。這在其他地區和民族裡也可以說是絕無僅有的。
那么,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占里人產生了樸素的人口觀念和節育思想,並產生了相應的本土節育制度呢?走進占里,這個讓人頗為疑惑的問題也就讓人不難理解了。
在森林蔥鬱、溪水潺潺、充滿祥和之氣的侗寨占里,你會發現,在他們傳承下來的約定和古歌中本身就暗含了許許多多的關於原始樸素的生態環境方面的話語。譬如:“家養崽多家貧困,樹結果多樹翻根”、“一株樹上一窩雀,多了一窩就挨餓”、“崽多無用,女多無益;崽多要分田,女多要嫁妝;崽多無田種,女多無銀兩”、“七百占里是只船,多添人丁必打翻……”話語簡樸,思想亦很樸素而又意味深長,據說,這種思想的產生最終起始於清朝中期。
據《從江縣誌》記載,占里侗寨的祖先原本是在廣西的蒼梧郡,後來由於連年的戰亂和饑荒,他們被迫背井離鄉,離開了自己的家園,並沿都柳江溯流而上,幾經顛沛流離,終於來到從江占里這個美麗的地方,距今約有千餘年的歷史。
明朝中期,伴隨著人丁的逐漸興旺,寨里便經常發生因土地和林木砍伐等鬧矛盾的事情,並最終導致器械相見的社會治安問題日漸凸現出來。於是,德高望重的寨老吳公從人與船、鳥雀與生態環境的利害關係中受到啟示,進而聯繫到本寨的實際情況,諸如田土面積、森林的承載力以及人口的增長速度等。他將全寨人召集到鼓樓下,將這一系列的利害公諸於眾
寨中人仔細一思量,也覺得吳公的分析在情在理,決定一切由吳公來定奪。吳公遂立下寨規,占里的人口不能超過160戶,人口總數亦不能超過700人(現有168戶,803人);並且一對夫婦最多只能生育兩個孩子,而且還規定有50擔稻穀的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只有30擔稻穀的夫婦只能生育一個孩子。如有違規者,輕者將其飼養的牲畜強行殺掉烹煮給全寨人吃,以謝罪;重者則將其逐出寨門或由其親屬處以重罰。這樣一來,人口控制住了,矛盾平息了,治安穩定了,占里人的生活也跟著幸福起來了。而這一少有的寨規也隨之被當作一種鐵定的規矩沿襲下來,一代傳一代,並形成了占里人獨有的生育習俗,一種健康積極的民族文化。
在占里侗寨,寨規具有極強的震懾性。一旦族人違反了寨規,就按照習慣法來強制執行,並且由其親屬來執行。在婚姻方面,本土款約規定,夫妻雙方均不能離婚,特別是有孩子的家庭,更是不能離婚。如有違反,除了讓他們繼續維持夫妻關係外,還要對他們進行物質上的懲罰:稻穀300斤、自釀白酒50斤、肉100斤,所有的這些東西都要拿來充公。這樣的規定對於下一代來說,或許受益匪淺,然而對於感情不和的夫妻雙方來說也是一種精神上的枷鎖吧。
在整個侗寨占里,並非每個人都知道“換花草”的廬山面目,能有資格知道的也就只有一人,這個人被寨里人稱為“藥師”。並且“藥師”通常都是傳女不傳男的。據有關資料記載,這種現象是自占里人遷來此地時開始的。據當地人講,當女人生完第一個小孩後,倘若第一個生的是男孩的,那么“換花草”就會讓她的第二胎懷上一個女的;倘若是女的,則第二也就必定會懷個男孩。換花草據說是一種藤狀的植物,但根部卻不相同

學者觀點

國內
1、中國協和醫科大學生命倫理研究中心的張新慶博士:“在現在所有的臨床報導中,還沒有任何一劑通過臨床驗證的、能夠改胎兒性別的中藥或西藥的記錄。生男生女是由男人決定的,這在科學界已是不爭的事實。並不是像占里村那樣,生男生女是由“換花草”決定的。”但問及假設換花草是以訛傳訛,為什麼一個騙局會流傳幾百年且會產生符合事實的結果,張新慶博士表示:“這種現象以目前我的專業知識和國際上普通認同的科學理論尚不能解釋,希望後人能研究出來吧。”
2、 貴州大學人口研究中心楊軍昌副教授說:“‘換花草’的真偽外人雖然不能親見,但占里現象卻證明了它的存有可能。”
3、貴州人類學家張曉認為,“換花草”的現象從人類學角度來看,得從兩方面來評說:首先,那是占里人智慧的結果;其次,那是占里人對外解釋的一種說法。“換花草”的真偽不敢肯定,但占里人必定有他們獨特的節育技術來控制人口和平衡生態。
4、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何星亮則認為:“換花草”的現象令人難以置信。如果非要給它作個定論的話,還得將人類學、民族學、醫學等綜合起來,方能得出個結果。

媒體報導

人民日報海外版-2003年04月09日-第八版< 生育:與自然相和諧>
中央電視台《邊地傳奇》系列節目(六)占里——古老的生育秘密(2005—第11期)
中華網-2011年11月2日:“走進貴州占里侗寨:“換花草”能決定生男生女”
鳳凰網-2011年10月20日:“要男得男,要女得女” 換花草的秘密
換花草宣傳網-2011年7月26日:“神奇的換花草”
遼寧衛視山西衛視、貴州衛視、四川衛視鳳凰衛視、香港TVB、台灣東風衛視等電視媒體也進行了專題報導。

存在爭議

宗教依賴
至於“溺嬰”的現象,無論從倫理道德的角度來說,還是中國法律的角度來說,肯定是說不過去的,並且這樣的觀點也只存在於少部分無法探究換花草藥理原因的人的偏激觀點和猜想中。 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何星亮則認為:“換花草”的現象令人難以置信,這在我國的其他地方和民族中是非常罕見的。

網路炒作

各大媒體報導神奇的換花草,至於是否真的存在和效用如何並未做考證。大多只知道那是一種神奇的藥方,一種讓他們傳承了幾百年的平衡整個寨子人口性別的神奇花草。
有媒體報導有人說,那是一種藤狀的植物,但根部卻不相同 占里現在的“藥師”已經有72歲的高齡,名叫吳刷瑪(音譯2011年7月由吳刷瑪侄女吳仙娥接任)。據說她所掌握的藥方可以讓孕婦只需在短短的15分鐘之內就順利地生產,而且目前尚無任何事故發生,但她老人家早已失聰。人們通常在生完第一胎之後決定服用哪種換花草,並且還要喝村裡面男井或者女井裡的井水(取水樣檢測,兩井水屬同一水系統,酸鹼度都為6.5,因此兩口井水其實對生男生女並無幫助)。換花草要用其它七種草藥配合熬制,熬制過程中藥師不可講話,否則失去作用。換花草是一種生在險峰的藤狀植物,根部入藥,據說橫根生女豎根生男。
有媒體說占里的“藥師”所掌握的藥方不僅可以平衡胎兒的性別,讓女人順利地生產,還可以安全地避孕。“換花草”的神奇魔力不但為占里人帶來了美滿幸福的生活,而且也間接地為土地和森林的承載力減輕了負荷,並最終維持了生態的平衡。很神奇的是占里這種生育文化完全符合現代人近五十年間總結歸納出的可持續發展戰略。

研究組織

官方

1、中央民族大學社會學系人類學研究小組
2、中國社科院人口發展研究院換花草課題組

民間

1、貴州大學人口研究中心-何興亮教授
2、換花草中醫科學研究小組-高綱教授

特色旅遊

占里人口文化園
占里人口文化園於2014年國慶落成並向遊人開放。
據悉,該園以占里侗族的祖源尋根、人口先聲、立石盟誓、生命奇蹟、金玉良言等五大版塊為主要內容,立體表現了600多年來占里人口文化的魅力,該園占地約3000平方米,耗資42萬元。園內的雕塑、浮雕,金玉良言牌匾相互融合,詮釋了占里獨特人口文化的深刻內涵,讓遊人賓客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到“中國人口文化第一村”的薰陶,人口文化園的建成也成為從江縣開展人口文化教育的旅遊勝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