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楊軍昌
- 國籍:中華人民共和國
- 出生地:陝西三原
- 出生日期:1962年
- 職業: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總工程師
- 畢業院校:北京科技大學
個人經歷,個人成就,工作經歷,研究成果,專著,論文,
個人經歷
1962年出生於陝西三原,
1983年畢業於長春理工大學,獲工學學士學位;
1996年畢業於復旦大學,獲歷史學碩士學位;
2002年畢業於北京科技大學,獲博士學位;
2007年被評為陝西省新世紀三五人才;
2010年被聘為首批陝西省“三秦學者”。
長期從事文物保護研究,曾赴聯合國科教文組織ICCROM、義大利羅馬修復中心(ICR)、德國羅馬-日耳曼中央博物館、美國Freer Gallery of Art和美國國會圖書館(Library of Congress)開展相關研究。
個人成就
參加多項國際合作和國家級研究項目,主持《漢唐墓室壁畫規範化保護研究》獲國家文物局2004年度文物保護科學和技術創新二等獎。
合作出版《漢唐墓葬壁畫保護與修復》專著1部,為《中國傳統工藝全集·金屬工藝卷》編委,發表論文40餘篇,其中SCI收錄2篇,核心期刊16篇。
工作經歷
領導創新團隊、建設學術梯隊、培養青年人才情況
2004年,作為文物保護修復學科帶頭人,開始組建學科專業梯隊。目前該學科研究方向擁有三個專業研究方向:墓葬壁畫保護、考古發掘現場保護和糟朽絲織品保護,每個研究方向有一名專項負責人和若干技術人員,並有專門的實驗室。每個課題組的組成打破以往固定在所在的實驗室的格局,可根據實際任務(需求)既時變更(適時調整),這樣有助於每個成員的成長和保護事業的發展。形成了一個易於管理、能充分施展個人特長、並最大限度發揮集體效能的強有力的文物保護修復團隊。
以課題組的形式有針對性的選擇課題,通過項目研究加強創新團隊的建設。通過項目以課題組的形式得到鍛鍊的2位中青年保護修復人員已經成為本行業的專家,參加國家文物局組織的“考古現場文物保護培訓班”和“考古領隊資格培訓班”的授課,或參加有關國家文物局組織的課題項目評審。在此基礎上,以傳幫帶的方式,分不同層次在文物保護修復技能和文物保護研究兩個方向培養年輕的文物保護專業人員,目前6位年輕的文物保護人員已經成為不同方向的業務骨幹。從2004年至今,有2位青年文物保護專業在英國獲得文物保護專業碩士學位,1位現正在美國攻讀文物保護專業碩士學位,1位在國內攻讀文物保護博士學位,2位分別赴法國和美國研修,從而成為文物保護專業梯隊的主體力量。
墓葬壁畫保護修復
主持的《漢唐墓室壁畫規範化保護研究》獲國家文物局2004年度文物保護科學和技術創新二等獎,套用該研究成果保護修復的壁畫多次參加國內外的展覽,並幫助山西、江西、湖南、河北和湖南等兄弟省市保護修復的墓葬壁畫,均受到好評,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最近三年,壁畫保護課題組又突破性的對陝西渭南一座金代壁畫墓和陝西韓城宋代壁畫墓嘗試整體搬遷,取得成功,實現了最大限度保護壁畫本體和保存原始信息的目標,被專家認為是考古發掘現場文物保護的典範。指導的課題組所開展的山西絳縣西周墓葬“荒帷”的保護修復與研究(考古發掘現場的保護性提取及後續實驗室的保護修復),推動了考古發掘與文物保護修復的緊密結合,開創了大規模“痕跡”保護的先例。這項成果是楊軍昌領導的另外一個課題組“考古發掘現場文物保護”課題組取得的重要成果。
中意文物保護合作
作為技術骨幹,參加為期5年的中意建設“西安文物保護修復中心”的國際合作項目,直接參與文物科學實驗室和保護修復實驗室的建設及其相關培訓與研究工作。發表在英國Studies in Conservation(《文物保護研究》)中的論文‘Scientific Research and Conservation Treatment on the Yang Sui Excavated from Zhou Yuan Ruins’,從光學角度對中國早期的實物陽燧進行了系統研究,填補了國內外研究空白,具有重要的科學技術史研究價值;研究論文《X光無損探傷分析方法在文物保護修復及古代工藝技術研究中的套用》,系統論述了X光探傷技術用於不同材質文物的測試分析,能夠反映文物保存狀況,揭示古代工藝痕跡,顯示相關歷史藝術信息,為文物保護修複方案的制定、古代工藝研究及文物鑑定等提供科學依據,其系統的研究工作在國內屬於開創性的,達到國際水平。
中德文物保護科技合作
作為中方文物保護技術負責人,參加至今還在繼續進行的中德文物保護科技國際合作項目,積極組織並參與了《李倕墓出土冠飾及身體飾件的保護修復》、《秦始皇帝陵園K0007出土青銅水禽的保護修復》和《法門寺糟朽絲織品保護》等項目及其研究工作,推動了實驗室內微觀清理髮掘及其更深入的科學研究。《唐代捻金線初步研究及其價值》一文,首次系統對唐代捻金線進行了科學分析與研究,揭示了捻金線的工藝特徵及形貌,其研究工作填補了國內這一領域的空白,對於中國古代紡織品中的用金技術研究極為重要,對於中國紡織發展史的研究同樣具有重要價值。
文物保護實驗室建設
在陝西省文物局各級領導的關懷下,在陝西省考古研究院領導的大力支持下,建立了涇渭基地文物保護修復中心實驗室,並把原來的文物保護修復實驗室細分為三個專業化程度更高的保護修復實驗室:金屬陶瓷文物保護修復實驗室、壁畫保護修復實驗室和古代紡織品保護實驗室,使考古研究院文物保護修復實驗室在專業化建設方面上了一個新台階,為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在考古發掘現場文物保護與科學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研究成果
專著
尹申平,楊軍昌,王嘯嘯,趙西晨.漢唐墓葬壁畫保護與修復[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9.
論文
1. 肖琳,楊軍昌,韓汝玢.四川金沙遺址出土金屬器物的實驗分析與研究[J].文物,2004,4:78-89.
2. 楊軍昌,申秦雁,齊洋,方萍.唐代鎏金鸚鵡紋海棠形銅盤的科學分析與研究[J].故宮文物月刊(台灣),2004,22(8期):110-119.
3. 楊軍昌.漢唐墓室壁畫修復[J].文物天地,2005,1:84-87.
4. 齊洋,楊鐘堂,楊軍昌,薛東星,馬宏林.耀州窯宋代青瓷及現代仿瓷的初步分析研究[J].文物保護與考古科學,2005,17(1):16-21.
5. 安娜格雷特·格里克,楊軍昌.關於李倕出土冠飾清理及修復的最新報告//讓過去擁有未來:十五年德中文物保護方法的發展與檢驗[M].伯恩-柏林:聯邦教育與研究部,2006:294-305.
6. Yang Junchang and Han Rubin. Technical Studies of Proto-Zhou and Early Western Zhou Bronze Vessels Excavated in Guanzhong, Shaanxi [C] // Proceedings of the Third Symposium on Scientific Research in the Field of Asian Art at Washington DC. London: Archetype Publications Ltd, 2007:39-47.
7. 楊軍昌, Paul Jett (美),,張天恩,丁岩.陝西西安南郊戰國陵園遺址出土的金銀材料:技術分析與研究[J].故宮文物月刊,2007,291:114-122.
8. 楊軍昌, Paul Jett (美), 趙西晨,Michelle Taube (美),.唐代金屬銀線:技術分析與研究.考古與文物, 2007, 6:106-109.
9. Janet G. DOUGLAS and YANG Junchang. Materials and technology of Chinese jades dating to the Western Zhou period (1050-771 BCE) [J]. Sci China Ser E-Tech Sci, 2008, 51(4):1-14.
10. 楊軍昌,姜捷,路智勇,張靜.唐代捻金線初步研究及其價值[C] // 法門寺博物館建館二十周年學術討論會文集.西安:三秦出版社,2008:190-196.
11. Junchang Yang, Paul Jett, Lynn Brostoff and Michelle Taube. A technical study of silver samples from Xi’an, Shaanxi province, China, dating from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to the Tang dynasty[C] // Proceedings of the 6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Beginnings of the Use of Metals and Alloys (BUMA Ⅵ)at Beijing. London: Archetype Publications Ltd, 2009:170-176.
12. Chen Jianli, Junchang Yang, Sun Bingjun and Pan Yan. The Manufacture technique of bronze-iron bimetallic objects found in M27 of Liangdaicun Site, Hancheng, Shaanxi [J]. Sci China Ser E-Tech Sci, 2009, 52(10):3038-3045.
13. 周文麗,陳建立,楊軍昌等.雲塘、齊鎮西周建築基址出土殘銅塊和爐渣的分析[J].考古與文物,2009, 6:96-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