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是一個漢字詞語,拼音是yáng,釋義為一般是指手向上揮舞,也可以用作揚帆。字從手,從昜,昜亦聲。“昜”意為“播散”、“散開”。“手”與“昜”聯合起來表示“用手播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揚
- 拼音:yáng
- 部首:扌
- 部外筆畫:3
- 總筆畫:6
- 注音:ㄧㄤˊ
- 鄭碼:DYOD
- 五筆86:RNRT
- 倉頡:QNSH
- 五筆98:RNRT
- 四角號碼:57027
-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626C
- 筆順編號:121533
- 筆順讀寫:橫豎鉤提橫折橫折鉤撇撇
基本字義
字形對比
詳細字義
動詞
- 字從手,從昜,昜亦聲。“昜”意為“播散”、“散開”。“手”與“昜”聯合起來表示“用手播撒”。本義:用手播撒。
- 傳播。如:揚鈴打鼓(喧嚷得大家都知道);揚條(揭發別人陰私;傳揚別人短處);揚芳(傳播芳香);揚馨(播散香氣)
- 仰。
進則揖之,退則揚之。——《禮記·玉藻》
名詞
- 古九州之一。亦叫古代揚州。轄今蘇、皖、贛、浙、閩諸省。
- 姓。
揚雄,西漢末年著名文學家和儒學家。
常用詞組
- 揚長避短 yáng cháng bì duǎn
發揚長處,避免短處。 - 揚幡招魂 yáng fān zhāo hún
掛幡招回死者的魂靈(迷信)。現多用於比喻為恢復舊事物而造輿論。 - 揚湯止沸 yáng tāng zhǐ fèi
把沸水舀起來再倒回去,以圖阻止住沸騰。比喻不成功的補救辦法,辦法不徹底,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古籍解釋
又《豳風》以伐遠揚。《疏》謂長條揚起者。
又《增韻》發也,顯也。《廣韻》舉也。《易·夬卦》揚於王庭。《疏》發揚決斷之事於王者之庭。《書·堯典》明明揚側陋。《禮·文王世子》或以言揚。《疏》能言語應對,亦舉用之。
又稱說也。《禮·祭統》銘者,自名以稱揚其先祖之美,而明著之後世者也。《前漢·季布傳》使仆游揚足下,名於天下,顧不美乎。
又《爾雅·釋詁》𢋐揚,續也。
又簸去糠粃也。《詩·小雅》維南有箕,不可以簸揚。
又眉上下曰揚。《詩·鄘風》揚且之皙也。《傳》揚,眉上廣。《又》子之淸揚。《疏》揚者,眉上之美名。旣名眉為揚,因謂眉之上,眉之下皆曰揚。
又鉞也。《詩·大雅》干戈戚揚。
又州名。《書·禹貢》淮海惟揚州。《疏》江南之氣躁勁,厥性輕揚,故曰揚州。亦曰:州界多水,水波揚也。
又姓。《揚雄·自序》揚別為一族。周宣王子尚父封揚侯,因氏。
又宋揚避舉,明揚光休。 通作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