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舍尼,梵文Pratidesaniya的音譯,亦譯“波羅提提舍尼”、“波胝提舍尼”,意譯“對他說”、“向彼悔”、“各對應說”;也稱“悔過去”、“可呵法”。佛教戒律。①輕罪之一,犯此罪者對一人坦白懺悔即可,皆關於吃飯之事。《毗尼母經》卷七:“波羅提提舍尼者,犯即懺悔,數犯數悔故……忘誤作,非故心作故,名波羅提提舍尼。”②《四分律》五篇之一,七聚之一。比丘有四戒,比丘尼八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提舍尼
- 外文名:Pratidesaniya
提舍尼,梵文Pratidesaniya的音譯,亦譯“波羅提提舍尼”、“波胝提舍尼”,意譯“對他說”、“向彼悔”、“各對應說”;也稱“悔過去”、“可呵法”。佛教戒律。①輕罪之一,犯此罪者對一人坦白懺悔即可,皆關於吃飯之事。《毗尼母經》卷七:“波羅提提舍尼者,犯即懺悔,數犯數悔故……忘誤作,非故心作故,名波羅提提舍尼。”②《四分律》五篇之一,七聚之一。比丘有四戒,比丘尼八戒。
提舍尼,梵文Pratidesaniya的音譯,亦譯“波羅提提舍尼”、“波胝提舍尼”,意譯“對他說”、“向彼悔”、“各對應說”;也稱“悔過去”、“可呵法”。佛教戒律。①輕罪之一,犯此罪者對一人坦白懺悔即可,皆關於吃飯之事。...
6.波羅提提舍尼:簡稱提舍尼。意為向彼悔、對他說。犯此過錯者,必須向一人發露懺悔,是輕罪的一種。7.眾學:規定有關服裝、食事、威儀等細則,其數眾多,應常習學,故稱眾學;又此戒難持,應加細心注意,故特以學為名。屬突...
皆稱“具足戒”。僧、尼戒條各分為“八段”和“七段”,然後又分屬“五篇”(波羅夷、僧殘、波逸提、提舍尼、突吉羅),五篇與篇外諸戒條又統括為七類,稱“七聚”(波羅夷、僧殘、偷蘭遮、墮、提舍尼、惡作、惡說)。
比丘尼律儀,別稱是丘尼戒、苾芻尼律儀。又作比丘尼戒、苾芻尼律儀。通常稱五百戒。南山律宗作三百四十八戒,即八波羅夷、十七僧殘、三十捨墮、一百七十八單提、八提舍尼、百眾學、七滅諍。又有部苾芻尼毗奈耶分舉出八波羅市迦、...
四波逸提梵語波逸提。華言墮。謂犯此罪。死墮地獄也。五提舍尼梵語提舍尼。華言向彼悔。僧祇律雲。此罪應對眾發露懺悔。是也。六突吉羅梵語突吉羅。華言惡作惡說。謂身惡作。口惡說也。四分律本又名式叉迦羅尼。華言應當學。
無間獄也。八寒者。頞浮陀獄。泥賴浮陀獄。阿吒吒獄。阿波波獄。嘔喉獄。郁波羅獄。波頭摩獄。芬陀利獄也。)四提舍尼配杖梵語提舍尼。華言向彼悔。從對治境以立名。僧祇律雲。此罪應發露也。蓋言此罪。輕於前之三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