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人力、畜力或自然能源提水的簡易設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提水工具
- 外文名:Water-liftingdevice
利用人力、畜力或自然能源提水的簡易設施。
利用人力、畜力或自然能源提水的簡易設施。古代提水工具據文獻記載,中國最早在2500年前就開始使用桔槔和軲轆等提水工具。東漢以後,開始使用翻車和筒車。自唐代以後,始出現畜力、風力、水力驅動的龍骨水車。古埃及和古希臘幾乎與中...
古代提水工具 ,古代利用人力、畜力、風力、水力由低處提水向上的機械。如桔槔、轆轤、翻車、 筒車、 戽斗、刮車等。古代利用人力、畜力、風力、水力由低處提水向上的機械。如桔槔、轆轤、翻車、 筒車、 戽斗、刮車等。桔槔是利用槓桿原理的人力提水機械。橫桿的一端系提水桶,用手操縱橫桿另一端的升降以取水(...
古代提水工具主要是水車、桔槔、筒車3種。水車(又稱龍骨車),發明於三國後期,唐文宗時(826~836年),才下詔頒出圖樣推廣採用。到北宋時盛行於長江流域。它適用於港浦較多的平原地帶。明代已有鑿井汲水灌溉記載。桔槔是從水井汲水的工具,適用於靠井水灌溉的平原及丘陵地帶。筒車多用於灌溉沿溪高田。據清嘉慶《連江...
水車是一種古老的提水灌溉工具。水車也叫天車,車高10米多,由一根長5米,口徑0.5米的車軸支撐著24根木輻條,呈放射狀向四周展開。每根輻條的頂端都帶著一個刮板和水斗。刮板刮水,水斗裝水。河水衝來,借著水勢的運動慣性緩緩轉動著輻條,一個個水斗裝滿了河水被逐級提升上去。臨頂,水斗又自然傾斜,將水...
高轉筒車是古代中國農用工具。筒車的一種,屬於提水機械。所謂高轉筒車是指其提水高度較一般筒車加大,必須藉助湍急的河水衝動。這種筒車的適用範圍是水很低而岸很高,套用其它筒車不可能將水提升到這么高,而套用高轉筒車時,水的提升高度可以很高。王禎《農書》中描繪的高轉筒車,屬於提水機械。以人力或畜力為...
是和翻車相類似的提水機具。這是利用湍急的水流轉動車輪,使裝在車輪上的水筒,自動戽水,提上岸來進行灌溉。簡介 筒車(chinese noria)亦稱“水轉筒車”。一種以水流作動力,取水灌田的工具。據史料記載,筒車發明於隋而盛於唐,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這種靠水力自動的古老筒車,在家鄉鬱鬱蔥蔥的山簡、溪流...
這種提水工具,是中國古代社會的一種主要灌溉機械。中國古代汲水或灌溉用的簡單機械,根據槓桿原理製成。它能改變用力方向,使水桶上提時省力。關於桔槔的早期記載見於戰國時代莊周著《莊子》卷五《天運篇》中顏淵(公元前521~前490)與師金的一段對話:“且子獨不見夫桔槔者乎?引之則俯,舍之則仰。”早期的...
1、龍骨水車是使用最普遍的提水機械。2、用於井中取水的龍骨水車是立式的,水車的傳動裝置有平輪和立輪兩種以轉換動力方向。3、利用鏈輪傳動原理。水能機械 在利用人力獲取水的同時,中國古人也注意到了水中所蘊含的能量,並因此創造出水碓、水排和水磨等機械工具將水能轉化為機械能,用於農業和手工業生產。中國西漢...
中國古代水力機具,古代利用水能(動能或勢能)為動力的提水機具或加工機具。分類 前者如水轉翻車、水轉筒車等(見中國古代提水工具)。後者如水碓、水排、水磨、水轉紡車等。水碓 西漢時已有,魏晉已很普遍。除加工糧食外,還廣泛用於捶紙漿、碎礦石等多種用途。西晉權貴王戎、石崇各有水碓三四十座。水碓的傳動...
1. [water wagon;watercart]:作運水用車輛(如隨軍用的)2. [waterwheel]3. 舊式提水工具,用人力或畜力轉動輪子,帶動水斗。4. 用水流帶動輪子的舊式動力機械 5. [boat]∶古時指用於競渡的船,也指一種戰船 詳細解釋 1. 指水神乘坐的車。《楚辭·九歌·河伯》:“乘水車兮荷蓋,駕兩龍兮驂螭。”2. ...
風力水車( wind waterlift)是利用風車帶動水車提水的一種工具。發展簡史 明清出現廠風力水車的記載。風力水車的動力裝置是風帆,工作機的構造與龍骨水車相同。明·宋應星《天工開物》:“揚郡以風帆數扇,俟風轉車,風息則止,此車為救潦,欲去澤水,以便栽種。”這類提水機械用於太湖流域排水,有風就轉且可...
龍骨車,即翻車,漢代中國勞動人民創造的一種機械提水工具,一種木製的水車,帶水的木板用木榫連線或環帶以戽水,多用人力或畜力轉動。最早見於《後漢書·張讓傳》的記載:漢獻帝時,畢嵐“作翻車,渴烏,施於橋西,用灑南北郊路”。多認為是三國馬鈞改良。龍骨車是舊時中國民間灌溉農田用的龍骨水車。為世界上...
斗式水車是一種用於汲取井水的盛水式提水工具。以畜力驅動齒輪並帶動多個串聯成環的水斗提水的一種工具。水車外形酷似古式車輪。輪幅直徑大的20米左右,小的也在10米以上,可提水高達15-18米。原理 斗式水車最遲在中國唐代初期已出現,在當時的中國北方得到推廣套用。此種水車為一木製大水輪,其輪緣上傾斜地裝...
水筲筲底常留一點水,以免風乾漏水。水筲在冀東地區大多使用到20世紀60年代末,隨著“洋桶”的出現,水筲逐漸被淘汰。鐵桶壁薄而輕,備受人們青睞。使慣水筲的人,開始使用鐵桶從井中擺水,常把桶掉入井中。水筲不盛水,很快就風乾散架。水筲散了,卻給孩子們帶來無限樂趣。他們用粗鉛絲彎成半圓帶長柄的專用工具推...
手搖井,俗稱搖水井,是一種中國古代傳統的機械。主要用於供水。簡要介紹 手搖井,是一種中國古代傳統的民用水井。我國的不發達鄉村地區仍在使用。村民在自家門前挖水井,安裝手搖柄,從井裡取水。發展歷史 古代提水工具有戽斗、桔槔、轆轤、翻車等。要汲井中水,井繩是必備之物。先秦哲人荀子有“短綆不可以汲深井...
洪澤湖地區水車製作與使用技藝,淮安市第二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傳統技藝類項目。歷史淵源 水車是我國最古老的農業灌溉工具,我國有史記載的水車,是大約東漢時期出現的。東漢末年,靈帝(公元156年~189年)命畢嵐造“翻車”, 是一種刮板式連續提水機械,又名龍骨水車,已有輪軸槽板等基本裝置。《三國...
提灌站(Irrigation station),水利設施,提灌即提水灌溉,用機電泵或人力、畜力、風力等提水工具提水進行灌溉。定義 提灌站是指在農田水利設施中,用於從水庫、河流或其他水源提取灌溉用水所專門建立的水利站點,在廣大的農村地區廣泛存在,為農田的灌溉起著重要的作用。提水灌溉是利用人力﹑畜力﹑機電動力或水力﹑...
鋼絲繩提升是由原始的提水工具逐步發展演變而來的。中國於公元前一千多年左右發明桔槔,用以汲水。後來又發明了手搖轆轤,戰國初期已用作採礦提升工具。公元前約200年,四川用畜力絞車汲鹵。19世紀初期,德國制出第一台蒸汽機拖動的木結構纏繞式提升機。1827年又出現鋼結構提升機。1877年德國設計出第一台單鋼絲繩(單...
這時期在古代水力機械方面的發展是,首先擴大了桔槔式提水工具和吊桶式水車的使用範圍;創造了渦形輪和諾斯水磨等新的流體機械,前者靠轉動螺紋形桿,將水由低處提到高處,主要用於羅馬城市的供水,後者用來磨穀物,靠水流推動方葉輪而轉動,其功率不到半馬力。功率較大的有維特魯維亞水磨,水輪靠下沖的水流推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