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贏得採訪的成功,在採訪前做好準備工作,採訪過程中合理利用各種恰當的方式、方法,根據採訪的具體情況,及時調整自己,以便獲取被採訪對象的配合,達到採訪目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採訪策略
- 外文名:Interview strategy
- 領域:新聞媒體
- 目的:贏得採訪的成功
- 所需技巧:不怯場,大膽適應等
名人採訪策略
百姓採訪策略
採訪方式策略
強烈的目的感是採訪策劃的關鍵,也就是通常所講的選題的落點。但怎樣才能確定自己的採訪目的呢?首先要清楚地知道自己需要什麼?如何描述一個新聞事件?是採用新聞特寫?或者把點落在觀察和詢問接下來發生了什麼?事件的進一步走向在何處?一般的,採訪目的與選題的主題是一致的,主題的選擇是整個新聞策劃的靈魂,是統率整個活動的思想紐帶和思想核心。一個新聞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做,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重點,不同的角度會產生不同的方案,所以一般在討論後都要從多個方案中選擇並確定一個主題而不是多個,這裡切忌有初學者將主題確定為多個,這樣會使報導在後期撰稿時陷入困境。例如:採訪國家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主題選擇了兩個方向,一是非物質文化遺產本身以及這項老手藝面臨失傳的現狀,另一方面則是傳承人精湛的技藝和勤學苦練的過程,這兩個主題在公眾看來都是有一定價值的報導主題,但是如果在一個報導中同時出現兩條線,那么最終將導致報導失去重心,可能採訪了很多素材,而所有的素材是圍繞兩個主題在走,記者卻無法從中做出取捨。原因就是沒有一個鮮明的主題,自然做不出內容流暢的報導,公眾同樣會不知所云,即使採訪的素材再鮮活再生動,也無法彌補策划過程中的先天不足,終將導致一個失敗的作品。
那么,在面臨兩個都很有價值的主題時,如何取捨,確定出報導的主題呢?確定主題的標準就是報導本身的新聞價值大小,即追求新聞價值的最大化。在不同時代,不同社會環境下,客群的需求不同,要根據具體情況,來確定主題。這裡所形成的主題往往比較寬泛並且有待於進一步細化,但是在最初的討論時期,主題的寬泛有利於從多個層次了解新聞人物和事件本身。好的新聞報導,很大程度上,往往取決於選取了一個好的角度,即成功地確定了一個主題,將對新聞報導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在策劃方案中,對這個主題的描述,越具體越好。例如,採訪一名基層巡迴法官,你可以把報導的標題暫定為《一名基層巡迴法官的工作生活》,這會讓人不知道你要說什麼,為了讓客群理解到報導這個人的理由,那么接下來再做限定,《持之以恆 一個巡迴法官為民服務的調解之路》,這個標題也可能在策劃中是臨時的,隨著採訪的深入,記者應力圖把主題縮小,描述一些不合常理的人物特性,沒有人會想到,一個法官真的會每天騎著電動車,走街串巷,處理家長里短的民事糾紛,而且一乾就是五年。那么標題有了,《騎車走街串巷 一個巡迴法官的五年調解之路》,可以在採訪過程中,讓這名法官用自己的親身經歷,講述對生活和事業的責任感。只有順著這個角度和方向,深入採訪活動,最終才有可能產生有影響力的好的新聞報導。
採訪策劃的第二步――提出採訪要求
採訪對象的配合對於順利完成採訪任務也是十分重要的。但很多好的想法不能得以實現的原因,不是採訪對象不肯合作,而是記者本身不敢提出大膽的創意。記者在嘗試做採訪溝通時,不要猶猶豫豫,採訪預約前,要做一些準備。這包括,了解相關背景資料,找與採訪對象相關的人士做電話溝通,很多時候採訪對象並不唯一,那么如何確定和取捨呢?例如,你打算做一名掏糞班的工人的人物專題報導,但你並不確定要選取哪一位工人作為報導對象,這時候需要前期和了解情況的相關人士溝通。通過溝通你會得知,這裡面有女工人,而且還有80後的女工人,記者可以要求採訪她們中最年輕的一位,或者最漂亮的一位,因為客群的興趣也往往容易集中在這些具有某種特質的人物身上。
打電話與相關人士預約採訪時間時,一定要表現出自己對採訪主題的了解。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一下自己的採訪要求是否合理。被訪者接到你的預約電話時,心中通常會掠過一些複雜的感受,首先是會不會影響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其次對採訪活動中涉及的他人會不會帶來麻煩,例如,採訪法官,對方會考慮對案件當事人的隱私是否造成侵犯,採訪中記者是不是能夠做到保護當事人隱私等。
採訪策劃的第三步――資料準備
一個小時的採訪需要五個小時的準備,這是一條重要的採訪原則。在採訪前的準備工作,包括兩個要點。
一是查閱文獻。尋找一些對採訪策劃有所幫助的信息,先問自己一些問題,以便更好地了解採訪主題。在圖書館或電腦上查詢過去一些有關採訪對象和他的工作單位的報導。還要尋找一些有關採訪和描寫這類人物的書籍。把這類人物容易出現的特質和行為總結出來。對採訪對象的背景進行調查,例如,年齡、婚姻狀況、有無子女等等。
第二就是找其他人談談。初步採訪一些了解採訪對象或者採訪主題的人,會有所受益。這些人會就如何接近你的採訪對象,採訪對象喜歡的話題、討厭的話題、業餘愛好、喜歡讀的書等等,提出一些很好的建議。徵求一些專家,甚至同行業的競爭者的意見也能提供一些有價值的見解。另外,被訪者的同事和家庭成員也能提供一些信息,反映出他生活中的另一面,有助於記者了解採訪對象的性格和興趣。但在此過程中要注意,應在採訪對象同意接受你的採訪之後,再接近他周圍的人。
採訪策劃的第四步――準備提問的領域
從某種程度上講,報導風格和報導類型決定了提問的領域。有些是通過一兩件具體的事情或者案例分析,來講述一個人的作用和價值,另一些則是通過幾個片段式的板塊,共同說明一個人或一個主題。
提問的重點領域也決定著報導的主題是否突出。只有記者目的明確,有重點的提問,被訪者才能夠分清主次,有的放矢。其次,採訪中對公眾質疑的問題的討論,要活躍而廣泛,最好多準備一些。另外要儘可能的結合現實發生的事件提問。其實記者前來採訪的目的就是:尋找全新的東西,或者全新的角度,或者是尋找一些獨特經驗的事情,從而識別全新的事物,這也是採訪策劃和準備的原因。
採訪策劃的第五步――制定具體的採訪計畫
將所有之前採訪的要素匯合在一起,制定一項具體的採訪計畫。這個計畫,首先要有單元結構,也就是通常所指的內在結構。同時,計畫應該由多個結構單元組合而成。往往每個結構單元都是從一個側面來說明主題的。為了尋找到儘可能理想的單元組合,在策劃的這一階段,我們往往進行無限制列舉,然後再通過篩選和歸納的方法得到一個真正科學、高效、具有閱讀價值的內在結構。
接著,要描述出每個單元的任務以及報導整體的任務,也就是對任務作進一步細化的過程:每一單元將會包括哪些內容?具體要採訪什麼?難點和重點是什麼?成稿後的面貌如何?等等。對於職業新聞記者而言,任務的描述無異於是對於相關文本的工作量的描述。
在準備採訪問題時,需要注意一些問題:
1、儘量從細節入手,問題最好是閉合性的提問。
2、提問要有層次,最好分成若干大問題,每個大問題之下,設計小問題。
3、一些不知道對方會如何回答的問題,很可能得到意外的回答,這時一定要準備追問原因,進行深層次探討。
4、在已經發生的事件中,尋找關鍵人物,並請被訪者講講這個人物對事件的發展起到了什麼作用,並且要注意建立輕鬆和諧的採訪氛圍。
5、把敏感一些的問題,放在採訪的後半部分,但在提出敏感話題之後要注意,幫助對方感情上的恢復。
6、給對方一次機會,補充已經說過的話,對記者沒有提到的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
7、一些新近發生或剛剛發現的意外事件,可能會改變記者的報導思路,產生顛覆性的效果,那么,因為突發事件,而改變報導內容是完全有可能的。這往往也會使報導更真實,關注度更高,尤其是在進一步追問之後,更是有可能將報導引向深入。用這樣的事件做報導的開頭或結尾,也是非常適合的。因此,做採訪策劃時,一定要考慮可能發生的意料之外的情況。也正因為如此,新聞才變得更富有魅力。有了出色的採訪策劃,報導也就成功了一半,接下來就是按照採訪策劃,想方設法來實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