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桑子·冷香縈遍紅橋夢

《採桑子·冷香縈遍紅橋夢》是清代詞人納蘭性德所寫的一首詞。此詞上片描寫春夜的景色,將愁緒書寫得淋漓盡致。下片寫別後的懷念無法訴說。全詞情景交融,虛實相間,描繪出了一幅與現實脫離的思念畫面,抒發了心愛的女子離開後的鬱悶情緒。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採桑子·冷香縈遍紅橋夢
  • 創作年代:清代
  • 作品出處:《納蘭詞》
  • 文學體裁:詞
  • 作者:納蘭性德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採桑子
冷香縈遍紅橋夢,夢覺城笳。月上桃花,雨歇春寒燕子家。
箜篌別後誰能鼓,腸斷天涯。暗損韶華,一縷茶煙透碧紗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①採桑子:詞牌名,又名《醜奴兒》《羅敷媚》《羅敷艷歌》等。格律為雙調四十四字,上下片各四句三平韻。
②“冷香”二句:謂夢中在紅橋上清香瀰漫,與她相伴,而夢醒後又聽到城頭傳來的胡茄嗚咽的悲鳴。冷香:指清香之花氣。紅橋:橋名,在汀蘇揚州,明崇幀時建。為揚州遊覽勝地之一。
③箜篌(kōng hóu):古代一種撥弦樂器名。又分豎箜篌與臥箜篌兩種。
④腸斷:形容極度悲痛。
⑤暗損韶華:謂美好的青春年華暗暗地消耗了。韶華:美好的光陰,比喻青年時期。
⑥碧紗:綠紗燈罩。

白話譯文

清冷的花香浸透紅橋上,多情人的舊夢,風停雨歇,一地殘落的桃花潤染著如水的月色,城樓上笳聲隱隱傳來,簾櫳問燕子靜靜地棲息。
一別之後,箜篌空懸,等不到再能彈奏起的人,不禁黯然神傷。青春匆匆逝去。一縷苦澀的荼煙鑽透碧紗。那是你散不去的思念么?

創作背景

此詞作期在康熙十六年(公元1669年)前,是納蘭陪同康熙皇帝出巡塞外時,面對蕭蕭雨夜無法入眠,感嘆青春韶華易逝,相念已經離去的心愛女子,有感而發所作。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這是一首傷離念遠之作。
上片主要寫景,描寫春夜。 “冷香縈遍紅橋夢,夢覺城笳”,這兩句寫夢中與心愛的她在清香瀰漫的紅橋上相伴,而夢醒後卻聽到城頭傳來的胡茄嗚口囡的悲嗚。面對著蕭蕭雨夜,再也無法入眠,而雨聲和著淒涼的樂曲聲,更增添了幾多愁結。詞人用白描的手法,寫春夜的景色,簡練而貼切。詞中雖未言愁,但愁卻更深。
下片主要抒情,寫別後的懷念。 “箜篌別後誰能鼓”,自從分別之後,就再也沒有人能為詞人彈奏一曲。箜篌空懸,睹物思人,黯然神傷。而令人腸斷者,不是無人會彈箜篌,而是懷念伊人遠隔天涯。在相思的煎熬中,把美好的青春年華都逐漸消耗掉了,只留下那一縷茶煙透著碧紗。這種孤苦的情懷,詞人又能向誰訴說,也只能把它訴諸筆端了。
通讀全詞,詞人用白描的手法,寫春夜的景色,簡練不失貼切,又用直抒胸臆的手法,寫出夜色正濃時,無法逃避的懷念,烘托出春夜寂寥,人心寂寥的詞意。

名家點評

晚清詞家陳廷焯《雲韶集》卷十五:“淒絕入神。”
現代學者張秉戌《納蘭詞箋注》:“這又是一首傷離念遠之作。上景下情。景象的描繪由虛到實,雖未言愁而愁自見。抒情之筆又直中見曲,且再以景語綰住。其黯然傷神之情狀極見言外了。”

作者簡介

納蘭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葉赫那拉氏,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滿洲正黃旗人,清朝初年詞人,原名納蘭成德,一度因避諱太子保成而改名納蘭性德。大學士明珠長子,其母為英親王阿濟格第五女愛新覺羅氏。
納蘭性德於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三十日(1685年7月1日)溘然而逝,年僅三十歲(虛齡三十有一)。納蘭性德的詞以“真”取勝,寫景逼真傳神,詞風“清麗婉約,哀感頑艷,格高韻遠,獨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側帽集》《飲水詞》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