掛證族

掛證族

所謂的“掛證族”,指的是這樣的一批人,他們不用上班,通過“出租”個人職業資格證,就能輕輕鬆鬆坐收租金。一級建造師註冊結構工程師註冊電氣工程師爆破工程師導遊資格證……各種證明碼標價,從培訓輔導、中介介紹,“掛證”行業形成利益鏈,而這種“人證分離”的現象,引發了人們對於工程質量安全的擔憂。

基本介紹

  • 本名:掛證族
  • 所處時代:近現代
介紹,現狀,原因,隱患,治理,

介紹

有這樣一批人,他們不用上班,通過“出租”個人職業資格證,就能輕輕鬆鬆坐收數萬。一級建造師、註冊岩土工程師、註冊電氣工程師、爆破工程師等,各種證明碼標價,從培訓輔導、中介介紹,“掛證”行業形成利益鏈。網上不僅有諸如掛證網、掛靠網,還有各種掛證論壇,供“掛證族”交流經驗。一家掛證網上的各種掛證、求證信息竟有140頁。
掛證族

現狀

在長沙工作的肖樂(化名)有穩定的職業,但他的主要收入卻不來自工資,而是靠“出租”建造師證書。“考一級建造師後,證掛在一家建築公司,一年拿3~4萬。和企業簽訂協定,給我買社保,不需上班,現在註冊岩土工程師、註冊結構工程師、註冊建築師都是香餑餑,一年可以掛10多萬。”
掛證族
“掛證族”還總結出“十大行規”,用來規避風險,如“掛證不掛章”,不參與投標,不掛項目,不參與審圖,證書僅用於企業升級資質或保級。
按照建設部門規定,路橋施工企業要升級資質或保級,應配備專業註冊人員,如今人才缺口和實際需求有差距,企業只好“租證”,“掛證”已經成為行業潛規則。
“一級註冊建築師20萬2年,一級註冊結構工程師20萬3年,註冊電氣工程師45萬3年……”事實上,從考前培訓,考後中介介紹,完成在企業的“假註冊”,“掛證”行業已形成完整利益鏈。

原因

按住建部下發的《工程設計資質標準》,建築等多個行業按照不同資質,規定了其需要配備的註冊人員數量。企業專業資質認證體系和個人職業資格“捆綁”,不少企業為了保級升級,借用各種個人職業資格證,不僅是建築行業,設計、監理、招標、資產評估、工程諮詢行業,掛證已然成風。
專家指出,企業通過跟“掛證族”簽協定,給他們購買社保,製造出“掛證族”在公司“註冊”的假象。由於社保沒有全國聯網,讓許多企業,在“借用”“掛證族”資格證時,有了可以“操作”的空間。而企業和個人之間的協定是私下的,程式不違規,監管部門難以確認哪些專業人士“掛證”。
有些地區鄉下,所做的工程基本都是,修路,蓋個公廁,然而施工人員基本都是外地打工者,做的是體力活,也有做了多年工程,但沒有讀過幾年書,無法考證,有需求就有市場。

隱患

各種個人職業資格培訓機構良莠不齊。掛證中介不僅在網上招攬人才,還在住建系統、高校“挖”人才,將其介紹給有需要的掛靠企業,並提供專業契約,按照證書質量不同,從中獲取價格不等的提成。
業內人士分析,“人證分離”隱藏安全隱患,特別是對於道路橋樑等施工企業來說,“證到人不到”,工程質量讓人擔憂。

治理

專家認為,受證件監管、市場需求等因素影響,清理“掛證”行為任重道遠。一旦發現公職單位人員在企業掛證,相關部門應給予記過、降級、撤職或者開除處分。同時,逐步推進社保全國聯網,堵住“掛證族”在企業“假註冊”的漏洞。
第一,治理“掛證”,首先宜一分為二,辯證看待。倘若行業對企業、中介資質體系設定、項目招標要求等方面,對從業人員資質門檻設計過高,乃至屬於簡政放權的範疇,理應修改相關規定,抑或按照簡政放權的要求放給社會調節。對一些帶有強制要求,基於公共安全需要的,如職業藥師則不妨建立派駐制度,減少“掛證”的真空。
其次,“掛證”之所以亂象叢生,職業資質領域重註冊輕管理尤其突出,職業資質備案審查機制不完備,諸如聘用備案僅憑一紙協定便可以通過年審。更關鍵是,區域間、部門間的信息溝通不通暢,存在“信息孤島”,使一本合法的資質證可以橫行天下。譬如,工程招標領域,有資質人員受僱參與招標幾乎成公開秘密,卻往往遭遇到比對核實的難題。根治“掛證”亂象,不能只迷戀運動式治理,應進一步強化行業主管部門的監管責任,完善監管機制,通過加強信息互聯互通,如無縫對接職業資質與社保、納稅、招投標等信息的比對,實現監管常態化。
第三,“掛證”之所成為行業的默契,在於違規的幾近“零成本”。出藉資質的掛證者、僱傭資質的經營者,即便被發現,最多也只是擋在項目準入的大門之外。違法違信成本太低,使得“掛證”成為考取資質不勞而獲的方式,接受“掛證”成為節約用人成本的手段。治理“掛證”必須要對這種作假違信違法的“零容忍”,不但“掛證”者列入黑名單,還應當予以行業終生禁入處理,弄虛作假的企業亦應苛以重罰,必要時列入行業“黑名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