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毒不如無毒:遠離生活中的有毒物質(排毒不如無毒)

排毒不如無毒:遠離生活中的有毒物質

排毒不如無毒一般指本詞條

《排毒不如無毒:遠離生活中的有毒物質》是2013年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戴布拉·林恩·戴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排毒不如無毒:遠離生活中的有毒物質
  • 作者:戴布拉·林恩·戴德
  • 譯者:常媛
  • 出版社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3年4月1日
  • 頁數:260 頁
  • 開本:24 開
  • ISBN:9787535775818
  • 外文名:Toxic Free:How to Protect Your Health and Home
  • 類型:醫學
  • 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專業推薦,媒體推薦,名人推薦,序言,

內容簡介

《排毒不如無毒:遠離生活中的有毒物質》介紹日常生活和工作環境中潛在的可接觸到的50種有毒物質及其毒害作用,同時提出簡單方便的清除毒素的方法或替代方式。語言淺顯易懂,例證豐富清晰。
用淺顯易懂的語言剖析了我們日常家居生活及周遭環境中潛在的有毒化學物質,從家居用品、環境安全、人體機制、毒理知識四個方面介紹了這些物質對人類產生的各種危害,通過豐富的例證告訴讀者如何用最省錢有效的方式將這些有毒物質清除出去,從而創建出健康和諧無毒自然的生活環境。

圖書目錄

第一章無毒生活之家庭篇吃喝拉撒睡樣樣有毒
第一節家庭毒五類
1.吸菸——一手,二手以及三手煙
2.酒精飲料
3.藥品
4.家庭有毒物品與危險廢棄物
5.家門口的有毒物質
第二節室內空氣污染
8.塑膠製品
第三節家庭清潔與洗衣用品
9.清潔用品
10.下水道清洗劑
11.烘爐潔淨劑
12.黴菌清洗劑
13.消毒劑
14.去漬藥水
15.乾洗
16.水洗:清潔劑,漂白劑以及化纖織物柔軟劑
18.空氣清新劑
第四節家用滅蟲設施
19.家用殺蟲劑
20.家用驅蟲劑
21.樟腦
22.滅虱香波
第五節水
23.濾水器
24.瓶裝水與裝水瓶
第六節美容與衛生用品
25.美容與個人護理產品
26.噴發定型劑
27.漱口水
28.牙膏
29.指甲油及洗甲水
30.香水及剃鬚潤膚露
31.止汗藥與除臭劑
32.香皂
第七節食物
33.食物
34.咖啡
35.甜味劑
36.維生素與礦物質營養保健品
37.烹飪用具
38.餐具與玻璃器皿
39.食品儲存容器
第八節紡織品
40.衣服
41.床單
42.鞋
43.熨斗與熨衣板套
第九節室內裝潢用料
44.牆壁塗料
45.地毯
46.家具
47.蠟燭
48.燈泡
第十節家庭辦公室
49.永久性記號筆
50.環氧樹脂、橡膠膠水以及“萬能膠”
第二章無毒生活之環境篇人類無處安放的身體
第一節有毒物質破壞環境的方式
1.固有毒性
2.毒物在環境中的頑固性
3.生物積累性
4.評估消費產品的生態毒性
第二節環境毒物危害人體的方式及人體自我保護措施
1.社區的有害物品
2.戶外空氣污染
3.水
4.土壤與食物
第三節如何處理環境污染物,減少毒物的健康危害
1.節能環保法
2.汽車廢氣
3.殺蟲劑
4.有毒家用產品
5.全球水運污染
第四節社區行動
第三章無毒生活之排毒器官篇禍水或福音
第一節身體排毒系統
第二節毒物進出人體的整個過程
1.人體腎臟
2.人體肝臟與腸道
3.皮膚
4.肺部
第三節維持體內排毒系統的各種要素
1.充分補充好營養
2.多喝開水
3.經常鍛鍊
第四節如何保護並增強身體的排毒器官?
1.健腎
2.護肝
3.增強腸道功能
4.提高皮膚排毒能力
5.強肺
第五節如何將有毒化合物排出體外
1.食療排毒法
2.排汗驅毒法
3.沸石吸毒法
第六節選擇決定一切——毒物危害下的生活
第四章無毒生活之毒理篇生命無法承受之毒
第一節有毒物質的定義
1.精煉化學製品
2.人造化合物
第二節有毒物質的種類與數量
第三節人體積存的有毒化合物
第四節有毒物質是萬病之源
第五節無毒生活——您也可以做到
附錄一知己也當知彼有毒物質危害人體系統的基本原理
第一節人體細胞
第二節人體骨骼系統
第三節人體肌肉組織
第四節人體皮膚
第五節人體神經系統
第六節人體循環系統
第七節人體免疫系統
第八節人體排泄系統
第九節人體消化系統
第十節人體肝臟
第十一節人體呼吸系統
第十二節人體內分泌系統
附錄二求醫不如求己成為您自身的毒理學家
第一節遺傳毒性
第二節毒物代謝動力學
1.身體吸收毒物的能力
2.毒物的溶解度
3.毒物在體內的分布
4.有毒物質的排泄
5.中毒頻率
6.中毒劑量
第三節高危人群
1.孕婦
2.嬰兒及兒童
3.婦女
4.老年人
5.基因缺陷患者
6.多種化學敏感症患者
附錄三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毒物風險管理措施
1.鑑定危險因素及其預期中毒反應
2.評估危險因素專屬資產的易損性
3.管理風險——通過各種方式減少危險因素
4.從戰略上講,優先考慮減少風險法
5.制定減少毒物的措施
附錄四練就火眼金睛產品毒性的鑑定方式
附錄五活學活用學會閱讀材料安全技術說明書

作者簡介

作者:(美國)黛布拉·林恩·戴德 譯者:常媛

專業推薦

媒體推薦

“Acompetentreferencetoolforthoseconcernedabouttheexplosionoftoxicsinourdailylives
“是關心我們日常生活中有毒物質擴散的全面而豐富的參考工具。”
——柯克斯書評“世界上最苛刻的圖書評論”(KirkusBookReviews“TheWorld'sToughestBookCritics)
“ToxicFreeisafantasticbook.Itrevealsthesourcesofhazardousexposuresaroundthehousehold,andofferspractical,cost-effective,andhealthiersolutions。Animpressiveandimportantresource。”
“本書生動有趣,它揭示了日常生活中各種危險的毒物來源,提供具可操作性、簡便易行的健康方法。”
——安娜·斯丁曼博士(華盛頓公共事務大學城市及環境工程教授)AnneSteinemann,Ph.D.,ProfessorofCivilandEnvironmentalEngineeringandofPublicAffairsUniversityofWashington

名人推薦

“本書生動有趣,它揭示了日常生活中危險毒物的來源,提供具可操作性、簡便易行的健康方法。”
——安娜·斯丁曼博士(華盛頓公共事務大學城市及環境工程教授)

序言

“我們每個人心中的愛心、理解力、同情心、創造力、喜悅之情等積極特質都無窮無盡、不可估量,然而疾病給人類帶來的悲劇使我們無法充分表達自己健康的情感、無限的創意……我覺得,健康的身體值得我們為之花費可觀的精力和金錢,因為它不僅能為我們自己也為他人的生活帶來快樂。它能幫助我們感受愛與溫暖、體會歡聲笑語、使我們聞弦歌而知雅意、經歷創新之歡娛、體驗成功之滿足。”
——阿黛爾·戴維斯
(AdeleDavis,1904~1974,美國著名作家,營養學家)
也許就在此時此刻,有毒物質就積存在您體內,或許它們正在醞釀一場疾病呢。朋友,我知道,對您下這樣的結論比較魯莽,但是,我會在此書從頭到尾,向您展示此事的真相。
我也會教您如何減少您體內毒物以及如何處理家中含有有毒化合物的消費品。這樣,您和您的家人就能享受健康——這一人類與生俱來就能享受的權利了。’
我已經度過長達三十多年之久的無毒生活了。創造一個無毒的家庭環境改變了我的生活:
☆它使我的身體恢復健康。
☆減少了我在衛生保健方面的花銷。
☆使我更加享受生活,由於有個好身體——我能快樂地生活、工作。
事實上,第一個向我灌輸有毒化合物可致病的人是我的父親。
那一年我24歲,由於母親身患癌症,我不得不回家照顧她。試過很多治療方法都無濟於事,醫生說,她的日子不多了。因此,我搬回父母的家中伺候她直至病逝。回家一個月之後,母親就撒手人寰了,享年才51歲。我的奶奶和外婆也都死於癌症。就在我開始寫這本書的時候,我的兩位朋友也在與乳癌作鬥爭,其中一位在我完成此書之前就去世了。
在母親去世不久的一個晚上,我坐在鋼琴前彈奏了一首美妙動人、催人淚下的曲子。彈琴時我不禁失聲痛哭,後來簡直失去自控,眼淚止不住地往下流。一般人認為在失去至親之人的情況下,失聲痛哭是理所當然的事。然而,父親卻不這樣看。他說,母親在世的時候,他曾經帶她做過靜脈注射維生素c治療。醫院不提供這種療法,因此他就找了一位私人醫生來做。那名醫生是最先嘗試我們現在叫做“環境療法”的人。在等候媽媽接受治療的空當,父親了解到,人的很多表現都可能與中毒有關,歇斯底里的哭泣就是其中的一種。我跑去看醫生,並且做了檢查,診斷結果是,我因中毒而導致免疫系統失調。那時,人們稱這樣的病為環境疾病,現在我們稱之為多種化學敏感症。
這種病,我連聽都沒聽過。歇斯底里的嚎啕大哭只是症狀之一。我有一系列的症狀,它們看起來互相毫無關聯。在病情最嚴重的時候,我有持續的頭痛並且每晚都失眠;即便是普通的淋浴都會使我頭暈;在絕大多數時間內,我感覺自己思維混亂;那時,我總是食慾強烈,而且一吃就無法自控,盡愛吃那些含糖的食物——而且一吃就是整盒的冰激凌、整箱的曲奇以及整塊的椰子派;此外,我總是感到很抑鬱。
我哪兒都不能去,因為有毒化合物在環境中無處不在,它們都會使我感染疾病。醫生給我下了診斷,但是沒有治療辦法。當時的我只是知道,有毒化合物會使人生病,但是我不知道究竟應該怎么做才能擺脫疾病,恢復健康。
事隔一年之後,我的身體狀況絲毫未見好轉。偶然一次機會,我遇到另一位多種化學敏感症患者,她問我:“您現在還用那些免熨床單被罩么?您要知道啊,那上面有很多甲醛。”她這一問,給我的生活帶來了大轉變。其實,我從來都沒有想到,在自己的家裡也存在致病有毒化合物。當時的政府有沒有提醒大家提防有毒化合物呢?顯然是沒有嘛!
後來,有個人對我提過這樣的建議——找出我家中的有毒化合物,我就聽取了她的建議,找出了所有可以使我生病的化合物產品。
我第一次開始著手研究有毒化合物及其對健康的危害是在1978年。那時,這方面的信息很少,所以,我就在毒物控制中心、醫學圖書館以及毒物學書籍中挖掘一切可挖掘的信息。當時,還沒有人研究室內空氣品質,也沒有專門致力於毒物研究的非營利組織,更沒有家庭危險廢物處理制度(那時的人們甚至還不知道什麼是家庭危險廢物,如:日光燈管、節能燈、過期藥品、乾電池等)。當然,也沒有像今天一樣,人們每天都能讀到關於有毒化合物研究結果的新聞。那時的我,就好像是個偵探。對藏在家裡毒物的搜尋,是我每天起床的動力。我想知道究竟是什麼東西害我生病,找出它們,我就能痊癒。
後來,我漸漸開始把自己的某些症狀與特定的物品對上了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