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氣候資源,土地資源,轄區概況,教育狀況,村經濟情況,農業生產情況,種植情況,養殖業情況,家庭收支情況,
氣候資源
該村日照時數平均為1050小時,平均日照率為21%,無霜期320天左右,年均有效積溫4300—5000℃,年降雨量1300毫米,年均溫度15℃,極端最高溫度為34℃,極端最低溫度為-6.0℃。2005年底全村基本用上了自來水。
土地資源
以砂壤土為主,土層十分薄,土壤肥力低。土地面積8.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為581畝,其中稻田面積為332畝,旱地面積為249畝,草坡1692畝,森林覆蓋率為56%。人均耕地面積0.59畝,人均基本農田0.34畝,人均林木面積7.7畝。
轄區概況
該村共轄上排外、下排外、黨卡、洗洋、高潮等5個村民小組,226戶,981人,均為少數民族,勞動力435人。主要以農業生產為主。
教育狀況
排外村現有國小適齡兒童139人,國中適齡生30人。2005年前共有兩個教學點,教學用房是年久失修的木瓦房,教室間數少,且破爛不堪。2005年,在州人大常委會的協調爭取下,深圳客商出資興建排外國小,現已竣工使用。新排外國小建築總面積1256平方米,其中教學樓280平方米,學生活動場地(指球場)742平方米。現有在校學生72人,其中女生32人,在職教師1人,代課教師2人。師資力量和教學質量有待進一步加強和提高。
村經濟情況
全村沒有集體經濟,無村辦企業,勞動輸出是該村農民經濟來源之一,但由於缺少文化知識,外出打工人員基本上都是從事體力勞動。個別有加工大米小作坊,規模小,效益低。2005年人均純收入1056元,人均占有糧284公斤。
農業生產情況
近年來,政府不斷加大對農業實用技術的培訓力度,早育種植、溫室兩移育種等增產技術已基本得到普及。但由於山高坡陡,耕田均為“腰帶田”,寬窄行栽種技術均無法實施。雜交水稻和雜交包穀種植率92%,沒有使用農業生產機械、農膜等。農用電主要是生活用電。土壤耕作以傳統的耕作方式為主,畜、犁、鋤是主要的勞動工具。家庭生產經營等活動幾乎全由男人主外,女人主內。
種植情況
排外村主要農作物是水稻,複種指數低,多為一年一種,近兩年在政府的昌導下冬季開始種脫毒馬鈴薯。肥料以農家肥料為主,工業肥料為輔,土地綜合生產力低下,水稻平均畝產量320公斤左右。降水是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的主要水來源。由於降水分布不均,缺乏全面的引、儲水設施的灌溉體系,除了雨季以外,絕大部分農田因缺水無法灌溉,階段性乾旱嚴重威脅著民眾的生產活動。
養殖業情況
全村共養牛325頭,主要用於耕地,商品牛3%,養豬1100頭,主要用野菜、米糠餵養,商品率40%,飼養各類家禽0.3萬隻,商品率10%。養豬以本地品種為主,在政府的引導下,近年開始飼養二元母豬和三元仔豬。
家庭收支情況
家庭主要收入渠道是種糧、養豬和打工收入。生產投入主要是種子、化肥、農藥、農具等直接性投入,技術培訓,技術資料等間接生產投入很少,生活開支主要是吃飯,過年過節、穿衣、孩子教育、走親訪友、醫藥費用等,固定資產投入主要是住房修建、普通家用電器和小型打米機等日常用小機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