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藏族的一本傳統的文法書。簡稱《三十頌》。據傳為藏文創製者圖彌三菩札所著8種文法書之一,除另一本《性入法》外,其餘6種失傳。8種文法書中,此書是總論。
正文,相關連線,
正文
。一般認為圖彌氏是7世紀人,而近人根據歷史文獻,並與8~9世紀的古籍、碑文和出土簡片對照研究,發現上述文法書中的記述與較古的藏文多有不合,故對著者和成書年代提出疑問。《三十頌》以偈頌體寫成,提綱挈領地概述文法要點,有口訣的性質。偈句數目,因版本而異,如歸敬詞句不計在內,本文有119句、120句、122句等數種。以4句為一頌,120句正為三十頌,即《三十頌》名稱的由來。《三十頌》從後加字為中心的字母綴聯的角度出發,論述正字法和語法問題,包括4部分:第一部分是字母分類和文字結構,共18句,因從後加字出發,未能全面反映藏文的正字法;第二部分是虛詞,共63句,約占全文的半數,是主要部分,簡要介紹虛詞的形式和意義;第三部分是關於後加字的論述,共17句,說明後加字的重要性;第四部分共22句,是論述學習的方法。後世藏族文法學家的論著,都以此書為藍本註疏詮釋,並有所增補,自立體系的極少,因此它同《性入法》一起成了藏文文法的經典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