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塵(典籍記載)

掃塵(典籍記載)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掃塵又是中國傳統年俗之一。源於古代中國人民驅除病疫的一種宗教儀式。這種儀式後來演變成了年底的大掃除,中國民諺說: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北方叫掃房,南方叫撣塵。室內屋外,房前屋後,徹底進行打掃、衣被用具、洗刷一新,乾乾淨淨地迎新春。大家小戶準備過年。在祀灶前後至除夕,例有一次衛生大掃除,牆角床下及屋柱屋樑等處一年的積塵,均須於此日以掃帚清除乾淨;箱柜上的金屬把手等,也應擦拭一新,甚俗起源甚古。這一民俗寄託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辭舊迎新、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掃塵
  • 外文名:Dirt-sweeping
出處,簡介,

出處

宋人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卷六中描寫北宋汴京時云:“十月一日年節,開封府放關撲三日,士庶自早相互慶賀。”明中葉陸容在《菽園雜記》卷五中說“京師元旦元旦日,上自朝官,下至庶人,往來交錯道路者連日,謂之‘拜年’。然士庶人各拜其親友多出實心。朝官往來,則多泛愛不專……”。清人顧鐵卿在《清嘉錄》中描寫,“男女以次拜家長畢,主者率卑幼,出謁鄰族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賀,謂之‘拜年’。至有終歲不相接者,此時亦互相往拜於門……。”亦稱“除塵”、“除殘”、“撣塵”、“打埃塵”等。舊時至農曆二十日,大家小戶準備過年。在祀灶前後至除夕,例有一次衛生大掃除,牆角床下及屋柱屋樑等處一年的積塵,均須於此日以掃帚清除乾淨;箱柜上的金屬把手等,也應擦拭一新。甚俗起源甚古。宋吳自牧《夢粱錄.除夜》:“十二月盡,俗雲月窮歲盡之日,謂之除夜。士庶家不論大小家,俱灑掃門閭,去塵穢,淨庭戶,換鬥神,掛鐘馗,釘桃符,貼春牌。”清徐崧、張大純《百城煙水.蘇州》“二十七日掃屋塵,曰除殘。”清顧祿《清嘉錄.十二月.打埃塵》:“臘將殘,擇憲書(指曆本)宜掃舍宇日,去庭戶塵穢,或有在二十三日、二十四日及二十七日者,俗呼打埃塵。”清蔡雲《吳歈》詩:“茅舍春回事事歡,屋塵收拾號除殘。”又引《歲時瑣事》:“十二月二十四日掃舍宇,凡有所為,不擇憲書,多嫁娶,謂之亂絲日。”又《月令精鈔》:“二十四日為無忌日。”
掃塵掃塵

簡介

“三屍神”道教稱在人體內作祟的“”。據《太上三屍中經》說:“上屍名彭倨,在人頭中;中屍名彭質,在人腹中;下屍名彭矯,在人足中。”又說每逢庚申那天,他們便上天去向天帝陳說人的罪惡;但只要人們在這天晚上通宵不眠,便可避免,叫做“守庚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