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資料
在JS-1進行最後的試驗時,蘇德戰場爆發了驚心動魄的
坦克大會戰——
庫爾斯克會戰。儘管在這場大決戰中,蘇聯紅軍取得了最後的勝利,但在戰鬥中,
蘇聯人發現了一種可怕的怪物——德國“斐迪南”式自行反坦克炮也叫“象式”(象式正面有機槍而斐迪南沒有)。這種利用“虎式P”(也叫保時捷虎)的底盤改造而成的反坦克炮不僅有強大的88毫米L71炮,最厲害的還是其200毫米厚的前裝甲。1943年8月,當庫爾斯克戰役剛剛落下帷幕,蘇聯軍方就決定,為JS坦克加裝威力更強的火炮。
在庫爾斯克會戰中,發生了這么一件事情:當
德國“虎”式坦克對紅軍的一個榴彈炮陣地進行衝擊時,蘇軍士兵們只好用122毫米口徑1931年式A-19加農榴彈炮對德國坦克進行平射。他們意外地發現,這種火炮平射的威力巨大,無論發射什麼彈種,只要德軍坦克挨上一發都是九死一生。庫爾斯克的成功經驗鼓勵了蘇聯人。他們決心將122毫米
火炮安裝上“史達林”坦克。
設計師們很快在A-19和M-30式122毫米榴彈炮的基礎上設計出了D-2式122毫米坦克炮。這種火炮與原先JS-2原型車上安裝的U-11火炮有根本的不同。其威力巨大,但後坐力也非常大,因此必須在炮口上安裝制退器。
基本簡介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幾年間,捷克斯洛伐克曾生產過裝有85mm火炮的蘇聯T-34/85
坦克和裝有100mm火炮的蘇聯CY-100反坦克自行火炮,其產品主要銷往中東國家。
60年代中期,捷克斯洛伐克又生產蘇聯T-55坦克,一方面滿足本國及其他華約國家裝備需要,另一方面也為了出口需要,其產量受製造傳動裝置的CKD-普拉加(CKD-Praga)工廠生產能力的限制。捷克斯洛伐克與波蘭兩國在1972~1980年間的坦克年產量為800輛。捷克斯洛伐克還為國際市場生產過T-62坦克,而且它製造的T-62坦克與蘇制T-62坦克稍有差別。
1979~1980年,馬丁工具機公司(Martin Machine Tool Enterprise)開始製造T-72主戰坦克的加工工藝裝備,傳動裝置仍由CKD-普拉加工廠生產。捷克斯洛伐克與波蘭於1982年生產了100輛T-72坦克;每年生產T-55坦克約500輛,幾乎全用於出口。最近幾年
波蘭與捷克斯洛伐克的坦克生產量為:1983年550輛,1984年450輛,1985年700輛,1986年約700輛。
設計特點
JS-2重型坦克戰鬥全重46噸,乘員4人, 車長9.83米,寬3.07米,車全高2.73米,車抵距地高465毫米。與小巧的T-34相比,它儼然是個龐然大物。JS-2採用一台V2系列柴油發動機,編號為V-2JS型,最大
功率520馬力(380千瓦)。該發動機與KV坦克上的V-2K相比,功率稍小,但結構更簡單,與T-34具有更大的通用性。JS-2的最大公路速度37千米/小時,平均越野速度12~19千米/小時。雖然它的燃料載量為523升,但油耗非常驚人。在公路行軍時,百千米油耗為217升,越野狀態則為249升。在大公路行程240千米,最大越野行程210千米,但是實際通常只有150千米左右。JS-2的爬坡性能為35度,無準備涉水深1.3米,過垂直牆高0.99米,越壕寬度2.48米。
火力裝置
在火力方面,JS-2的主要武器為一門D25T122毫米43倍口徑坦克炮,俯仰角-3到+20度,備彈28發。在通常情況下,彈藥配備為30%的
穿甲彈和70%的
榴彈。穿甲彈又分成普通鋼芯穿甲彈和鎢芯脫殼穿甲彈兩種。二戰後期通常只有一些富有作戰經驗的近衛坦克部隊才能在一輛坦克上裝幾發鎢芯彈,用來在約一千米以上的距離對德國“虎王”坦克的正面進行攻擊。122毫米D-25T坦克炮使用曳光普通鋼芯穿甲彈在約一千米距離上垂直穿甲厚度為160毫米。輔助武器為兩挺7.62毫米DT車載機搶,備彈1000發,改進型JS-2M的一些後期生產型加裝了一挺12.7毫米高射機槍,載彈500發。
坦克的裝甲厚度為:焊接結構的車體下裝甲100毫米,傾角30度;車體前上裝甲120毫米,傾角60度;車體側面裝甲80毫米,垂直安置;車體後下裝甲60毫米,傾角41度;車體側上裝甲60毫米,傾角48度;徹底裝甲20毫米;車體頂部裝甲30毫米;鑄造炮塔的前裝甲100毫米,加上防盾,總厚度為140~160毫米;側部和後部裝甲90毫米,呈平滑的圓弧過渡;炮塔頂部裝甲30毫米;炮塔上部的焊接式指揮塔裝甲90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