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
捨身求法典出
釋迦牟尼的本生故事。相傳釋迦牟尼過去世曾在雪山修苦行,稱“雪山大士”。天地釋見大士
苦修,化作羅剎,試探其心,讀了過去諸佛所說的半偈:“
諸行無常,是生滅法。”大士聞半偈而心喜,為求後半偈(“生滅滅已,
寂滅為樂”),毅然捨身投崖。如《心地觀經·序品》偈謂:“時佛往昔在凡夫,入於雪山求佛道;攝身勇猛勤精進,為求半偈舍全身。”
還有一個佛學典故,為《
五燈會元》卷一載.
慧可為向禪宗
初祖達摩求法,徹夜立在雪地中,並砍去左臂以示至誠。這也是捨身求法著名的一例。
還有就
玄奘西行印度求取
佛教經典,歷經磨難而意志不改,終於到達
天竺國,取回佛經.成為人類文化歷史上的重大事件.
示例
後用捨身求法泛指奮不顧身地追求真理。如魯迅《且介亭雜文·
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我們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拚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
捨身求法的人。”
例子:
一種是不求名利,埋頭苦幹,創造
社會財富和燦爛文化,推動歷史前進的廣大勞動人民和創造發明家,如
畢升、
李時珍等;
一種是歷盡艱辛、奮不顧身,探求佛教教理的人,如法顯、
玄奘等。
辨析
不能將“身”寫成“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