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編輯推薦,目錄,
內容簡介
在書中,作者提出:有時候我們在自己的情緒模式和互動慣性的遮蔽下,會看不清楚我們和愛人、親人、家人、好友、同事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而這本書可以幫助我們穿越各種錯綜複雜的關係,穿越自我的障礙,通過學習如何面對自己最好以及最糟的特質,學會接納、臣服和放手,來修復和重塑我們與原生家庭、親密愛人、友人及自己之間的關係,並最終找到通往愛和幸福的橋樑。
作者簡介
張德芬,華語世界深具影響力的身心靈暢銷書作家。張德芬研修身心靈成長勵志多年,並取得了中國國家心理諮詢師的執照。張德芬著有身心靈暢銷書《遇見未知的自己》《活出全新的自己》《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和《重遇未知的自己:愛上生命中的不完美》《心靈突破60問》,同時翻譯有德國心靈導師艾克哈特·托爾的作品《新世界:靈性的覺醒》和加拿大知見心理學領袖克里斯多福·孟的《找回你的生命禮物》等。
編輯推薦
1. 百萬暢銷書作家張德芬時隔兩年的最新作品,作者新書皆有50萬冊以上的銷量。
2. 張德芬系統、全面地與大家分享人生核心問題——關係處理。
3.本書比張德芬之前作品主題更貼近都市人,內容更深刻、實用。帶你找到與所有愛的人——父母、孩子、愛人、朋友相處的智慧。
目錄
序言
愛到極致是放手
近幾年來,我一直在“整理、疏通”自己的所有關係:父母、親密、親子,當然,最重要的是和自己的關係。這本《捨得讓你愛的人受苦》就是把我這幾年來的感悟、心得分享給大家。
當我們和自己建立一種比較清晰、親密的關係之後,這份與自己相處的能力和質量,也會蔓延、擴展到和其他人的關係上。但這個時候我們可能會面臨一個困難——和他人互動時(尤其是親近的人),映射回來的感受和自我形象可能是我們不想看到或是無法接受的。而在我們未能具足自我觀照的能力之前,我們自然會想去改變我們周遭的人,要他們為我們的感受負責,也因此而造成了各種關係的障礙和困難。
其實,就像我第一本書《遇見未知的自己》中大家很熟悉的一句話:“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所有外在的世界,以及我們和其他人的關係,都是我們內在的投射。然而有時候我們在自己的情緒模式和互動慣性的遮蔽下,會看不清楚我們和愛人、親人、家人、好友、同事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
所以,也許這本書可以說是一本“關係藍圖”吧,它可以幫助你看見,各種錯綜複雜的關係,歸根結底其實都是很單純的關係——你和自己情緒相處的能力。在每日生活中,讓我們苦惱的事情,其實都不是問題,真正的問題在於我們無法和自己內在的負面情緒相處。當你學會了和自己每個當下的情緒和睦相處之後,你的內在空間會擴大,你最需要的內在力量和智慧都會油然而生。
如何和自己的負面情緒相處呢?就是和那些不舒服的感受共處於當下,覺察到身體不舒服的部分,並且用呼吸去輕撫它們。如果感受過於強烈,你需要發泄,用哭泣、捶打枕頭等方式,也是可以的。但是要保持高度的覺察,看著自己在情緒的能量流中,什麼都不需要去做。與此同時,回歸到自己的中心——那個“颱風眼”——無論外面發生了什麼事情,你都有一塊內心的樂土、淨地,讓你可以安然地停留在那裡。
很多人都無法在自己的內在找到這樣一塊淨土,主要原因就是,我們每日的眼光都是向外的,不是去應付事情就是去應對人。因此,想要建立這樣一塊樂土,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就要下功夫。我們需要關注自己的內在,而不是只注意外在的人、事、物。
當然,面對日常生活中那么多瑣碎的事情,複雜的人際關係時,我們必須要了解我們和周遭人、事、物之間的關係究竟是怎么回事。但這個前提是:你必須和自己建立一個良好的關係,找到我在前面說的那塊樂土、淨地,才能行有餘力地妥善照顧、應對其他人。本書講述了許多故事、例子以及我自己的親身經歷,希望讀者們能夠像照鏡子一樣,在閱讀本書的過程中,找到自己關係的癥結所在,進而化解它們,得到你想要的結果和幸福。
然而,我們的經驗是對普通朋友、同事、不熟悉的人很容易保持理性和距離,但是對愛的人,卻很難割捨下那份牽纏、糾結的感受和情結。經過多年的體驗、實證,現在對我而言,愛到極致就是放手——給你愛的人最大的愛和支持,不要把自己的道德判斷和價值觀套在他們身上,用自己的喜好和標準來評判他們的行為。我們常常以愛為名,去干涉、勸說我們愛的人,以為這樣就是對他們好。如果找到了自己的內在力量和智慧,你會發現,你愛的人自然而然也會受你的影響,走向最適合他們的人生道路。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都是因為無法面對自己內在的不舒服感受,而把負面情緒投射到所愛的人身上。
比如,愛人工作忙碌無法陪伴你,你有被遺棄的感受,你無法和這份從小就有的痛在一起,所以你會責怪你的愛人;比如,你看到你愛的人因為你追求自己的夢想而不開心、抱怨,你無法和自己內在那種愧疚感、自責感在一起,於是你就讓步,犧牲自己的喜好和利益去遷
就他們;比如,你看到孩子受苦很不忍心,就為他們掃除障礙,解決問題,讓孩子學不會如何自己面對生命中的挫折,培養一定的人生智慧;比如,你一味地想要討好你的家人、公婆,無法和自己內在的“不能滿足對方期待而產生的愧疚感”在一起,你就會覺得自己的關係有很多問題,讓你煩惱、憂愁,進而用各種不同的不當行為(逃避、對抗、虛偽、應付、自我折磨等)來面對問題。
這些都是我們在各種關係中不能感受愛、活出愛的關鍵所在。本書旨“捨得讓你愛的人受苦”,就是希望幫助大家看見,痛苦可以使一個人成長,但是你的干預可能會剝奪對方成長的機會和面對挫折的反應能力,以及隨之而來的智慧。這對孩子、愛人來說是如此,對父母和長輩更是如此。
如果你一輩子都是一個唯唯諾諾、沒有主見、受父母牽制的孩子,那父母永遠無法學會放手讓你成長,學會尊重你,學會讓你在心理上獨立地生活。如果你一輩子都在埋怨父母小時候沒有善待你,在你的負面反應和抱怨下,他們永遠學不會自己檢討當年的行為,並且看到自己的錯誤而對你真心地感到抱歉。因為你負面的看法和感受,會讓他們起防禦之心,只想為自己的行為找藉口、辯護,無法真誠地回到內心去面對自己真實的感受。
其實,我們所有的關係都是環環相扣的,你自己強大了,回歸到自己的中心,能夠捨得讓你愛的人受苦,也願意自己去承擔痛苦,你就長大了,智慧就開啟了,內在力量就增強了,而你愛的人也會隨之受益。
祝福讀者們都能從這本書中得到與親愛的人相處的智慧,讓自己的生命更加美好。
近幾年來,我一直在“整理、疏通”自己的所有關係:父母、親密、親子,當然,最重要的是和自己的關係。這本《捨得讓你愛的人受苦》就是把我這幾年來的感悟、心得分享給大家。
當我們和自己建立一種比較清晰、親密的關係之後,這份與自己相處的能力和質量,也會蔓延、擴展到和其他人的關係上。但這個時候我們可能會面臨一個困難——和他人互動時(尤其是親近的人),映射回來的感受和自我形象可能是我們不想看到或是無法接受的。而在我們未能具足自我觀照的能力之前,我們自然會想去改變我們周遭的人,要他們為我們的感受負責,也因此而造成了各種關係的障礙和困難。
其實,就像我第一本書《遇見未知的自己》中大家很熟悉的一句話:“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所有外在的世界,以及我們和其他人的關係,都是我們內在的投射。然而有時候我們在自己的情緒模式和互動慣性的遮蔽下,會看不清楚我們和愛人、親人、家人、好友、同事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
所以,也許這本書可以說是一本“關係藍圖”吧,它可以幫助你看見,各種錯綜複雜的關係,歸根結底其實都是很單純的關係——你和自己情緒相處的能力。在每日生活中,讓我們苦惱的事情,其實都不是問題,真正的問題在於我們無法和自己內在的負面情緒相處。當你學會了和自己每個當下的情緒和睦相處之後,你的內在空間會擴大,你最需要的內在力量和智慧都會油然而生。
如何和自己的負面情緒相處呢?就是和那些不舒服的感受共處於當下,覺察到身體不舒服的部分,並且用呼吸去輕撫它們。如果感受過於強烈,你需要發泄,用哭泣、捶打枕頭等方式,也是可以的。但是要保持高度的覺察,看著自己在情緒的能量流中,什麼都不需要去做。與此同時,回歸到自己的中心——那個“颱風眼”——無論外面發生了什麼事情,你都有一塊內心的樂土、淨地,讓你可以安然地停留在那裡。
很多人都無法在自己的內在找到這樣一塊淨土,主要原因就是,我們每日的眼光都是向外的,不是去應付事情就是去應對人。因此,想要建立這樣一塊樂土,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就要下功夫。我們需要關注自己的內在,而不是只注意外在的人、事、物。
當然,面對日常生活中那么多瑣碎的事情,複雜的人際關係時,我們必須要了解我們和周遭人、事、物之間的關係究竟是怎么回事。但這個前提是:你必須和自己建立一個良好的關係,找到我在前面說的那塊樂土、淨地,才能行有餘力地妥善照顧、應對其他人。本書講述了許多故事、例子以及我自己的親身經歷,希望讀者們能夠像照鏡子一樣,在閱讀本書的過程中,找到自己關係的癥結所在,進而化解它們,得到你想要的結果和幸福。
然而,我們的經驗是對普通朋友、同事、不熟悉的人很容易保持理性和距離,但是對愛的人,卻很難割捨下那份牽纏、糾結的感受和情結。經過多年的體驗、實證,現在對我而言,愛到極致就是放手——給你愛的人最大的愛和支持,不要把自己的道德判斷和價值觀套在他們身上,用自己的喜好和標準來評判他們的行為。我們常常以愛為名,去干涉、勸說我們愛的人,以為這樣就是對他們好。如果找到了自己的內在力量和智慧,你會發現,你愛的人自然而然也會受你的影響,走向最適合他們的人生道路。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都是因為無法面對自己內在的不舒服感受,而把負面情緒投射到所愛的人身上。
比如,愛人工作忙碌無法陪伴你,你有被遺棄的感受,你無法和這份從小就有的痛在一起,所以你會責怪你的愛人;比如,你看到你愛的人因為你追求自己的夢想而不開心、抱怨,你無法和自己內在那種愧疚感、自責感在一起,於是你就讓步,犧牲自己的喜好和利益去遷
就他們;比如,你看到孩子受苦很不忍心,就為他們掃除障礙,解決問題,讓孩子學不會如何自己面對生命中的挫折,培養一定的人生智慧;比如,你一味地想要討好你的家人、公婆,無法和自己內在的“不能滿足對方期待而產生的愧疚感”在一起,你就會覺得自己的關係有很多問題,讓你煩惱、憂愁,進而用各種不同的不當行為(逃避、對抗、虛偽、應付、自我折磨等)來面對問題。
這些都是我們在各種關係中不能感受愛、活出愛的關鍵所在。本書旨“捨得讓你愛的人受苦”,就是希望幫助大家看見,痛苦可以使一個人成長,但是你的干預可能會剝奪對方成長的機會和面對挫折的反應能力,以及隨之而來的智慧。這對孩子、愛人來說是如此,對父母和長輩更是如此。
如果你一輩子都是一個唯唯諾諾、沒有主見、受父母牽制的孩子,那父母永遠無法學會放手讓你成長,學會尊重你,學會讓你在心理上獨立地生活。如果你一輩子都在埋怨父母小時候沒有善待你,在你的負面反應和抱怨下,他們永遠學不會自己檢討當年的行為,並且看到自己的錯誤而對你真心地感到抱歉。因為你負面的看法和感受,會讓他們起防禦之心,只想為自己的行為找藉口、辯護,無法真誠地回到內心去面對自己真實的感受。
其實,我們所有的關係都是環環相扣的,你自己強大了,回歸到自己的中心,能夠捨得讓你愛的人受苦,也願意自己去承擔痛苦,你就長大了,智慧就開啟了,內在力量就增強了,而你愛的人也會隨之受益。
祝福讀者們都能從這本書中得到與親愛的人相處的智慧,讓自己的生命更加美好。
◎ 愛到極致是放手/001
01 世界上的另一個自己
你想成為誰?/001
你是否是生命的最佳導演/003
如何獲得內心強大的力量/006
如何培養“空”的能力/011
想幸福,要能斷、舍、離/015
欣賞生活中的美/020
怎樣演好人生這場戲/024
如果只有十年可活/027
02 給身心一次療愈的機會
原生家庭帶給你的愛與痛/031
父母講的不一定錯,但未必是我們需要的/033
只有自己先成長了,父母才會成長/037
從父母那裡收回你生命的自主權/041
你在做父母的拯救者嗎/044
試著和父母“離婚”/049
你是否背負了父母的痛苦/052
你永遠不是為了你認定的理由而生氣/056
沒什麼力量可以讓對方做出改變/060
自私的愛/064
03 愛與被愛的藝術
愛的終點不是完美/069
親密關係究竟是怎么回事/071
每個親密關係都是量身定做的/075
要忍心讓你愛的人受苦/078
為你愛的人留一個空間/082
以最大的善回應別人的求愛/086
期望其實是一種負面的能量/089
你裝得下世界,世界才會容你/093
沒有壞人,只有沒被好好愛過的人/097
非暴力溝通:所有關係都是你和自己的關係/102
婚姻是愛情的墳墓嗎/107
親密關係中的功利性/111
只要不遺失自己,我們就能擁有一切/114
如何不被外遇/118
說謊其實是一種本能的自我保護/123
讓愛重新在身體裡溫柔流動/125
透過被遺棄,你能看到什麼/130
親密關係中的恐懼/134
面對自己的情緒是良好溝通的開始/138
戴著鐐銬也要勇敢向前/141
04 重建父母與孩子的世界
為人父母,你站對位置了嗎/145
要改變的是家長,不是孩子/147
虎媽狼爸在向孩子要什麼/150
錯位的母愛/153
強勢父母,懦弱孩子/155
教孩子學會說“不”/157
孩子不是我們的裝飾品/161
05 我們所不能抗拒的自己
放輕鬆,開始愛自己吧/165
不為自己負責的極致/167
活出孩子的天真/171
自愛與自私/173
在夢中盡情揮灑自己的潛能/178
你擁有的,他未必就擁有/181
喚醒你的女性能量/184
生命是一場臣服/189
06 誰是你心靈上的鄰居
做別人生命中的加號/193
批評是靈修的最佳燃料/194
如何擁有自得其樂的能量/197
自利和利他/201
做別人生命中的加號/204
為自己留白,為他人留福/207
什麼是真正的行善/211
07 穿越生命底層的暗流
發掘黑暗中的力量/215
修行是一場騙局嗎/217
修行並非為了不再受苦/221
靈修就是要為自己負起全責/225
與靈聯結的連續呼吸法/229
無計可施了?祈禱吧/232
◎ 勇敢做自己/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