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蟲木科

捕蟲木科

捕蟲木科(Roridulaceae)是被子植物的一個,有1屬,2種。其物種別稱捕蟲樹。葉片具腺體,可分泌粘液,粘性極強,昆蟲被粘後,其植株不會分泌消化液,所以,刺蝽或花葉蛛會吃食捕蟲木所捕的獵物,其排出的糞便,會變成捕蟲木的肥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捕蟲木科
  • 拉丁學名:Roridulaceae Martinov
  • 別名:捕蟲幌科
  • 植物界
  • 亞界:綠色植物亞界
  • 總門:輪藻總門
  • :木賊門
  • 亞門:木賊亞門
  • 木蘭綱
  • 亞綱薔薇亞綱
  • 超目:菊超目
  • 杜鵑花目
  • :捕蟲木科
物種簡介,詞源,原生地,科下物種,食蟲特性,

物種簡介

多年生小喬木,花粉色,果為蒴果。

詞源

捕蟲木科的學名Roridulaceae由模式屬捕蟲木屬學名Roridula的複合形式Roridul-加上表示科的等級後綴-aceae構成。該詞為複數形式,故在做主語時應與動詞的複數形式搭配。
本科中文名亦由模式屬中文名“捕蟲木屬”中的專名“捕蟲木”加上“科”字構成。其單純的中文別名有捕蠅幌科,詳見捕蟲木屬條目的“詞源”一節。

原生地

分布於南非。

科下物種

其科一屬二種,分別為美杜莎捕蟲樹和鋸齒捕蟲樹

食蟲特性

捕蟲樹(Roridula)是捕蟲樹科捕蟲樹屬植物,只有兩種,生長在南非最南端的開普地區。它們紮根在非常貧瘠的山區石英岩砂礫中,因此需要靠肉食行為補充所需的營養。捕蟲樹對於當地乾燥易燃的環境有著特殊的適應性,在頻繁的山火之後,捕蟲樹的種子仍可在寸草不生的一片焦土中萌發。捕蟲樹可以長至兩米高,條件適宜時可以開出漂亮的粉紅色五瓣小花,吸引昆蟲來傳粉。捕蟲樹細長的葉片上密布黏性極高的腺毛。粘液在陽光下如同蜜汁一樣閃光,吸引昆蟲並將其牢牢粘住。人們一度認為捕蟲樹是跟茅膏菜類似的肉食植物,因為它們都採用相似的黏蟲陷阱來捕捉昆蟲。但後來研究表明它並沒有能力自己產生消化酶,僅僅是將昆蟲粘住而已,所以捕蟲樹其實只是一種原肉食植物。 捕蟲樹不能自己消化獵物,跟捕蟲樹共生的兩種刺蝽(Pameridea marlothii, P. roridulae)和一種花葉蛛(Synaema marlothii)。刺蝽和花葉蛛可以在捕蟲樹上自由行走而不被粘住,它們吸食捕蟲樹粘住的其他昆蟲,花葉蛛同時也捕食刺蝽。捕蟲樹為它們提供庇護,並通過它們的排泄物吸收營養,形成狼狽為奸的共生關係。 但故事並沒有那么簡單,它們三者的共生關係比預想的要複雜得多。南非科學家在 2002 年的一項研究中,利用同位素標記了粘在捕蟲樹上的昆蟲,仔細研究了其在不同條件下的營養吸收情況。結果表明,當刺蝽占多數的時候,捕蟲樹能夠最終從獵物中獲得 70% 的氮素;但當花葉蛛占多數的時候,捕蟲樹則只能獲得 30% 的氮素。研究者將它們的關係形容成「兩人跳探戈,三人起衝突」(It takes two to tango but three is a tangle)。刺蝽跟捕蟲樹的關係中是互惠互利的,刺蝽為捕蟲樹消化獵物,並用排泄物為捕蟲樹提供營養;捕蟲樹則為刺蝽提供食物來源和棲息地,兩者各取所需。但插足於其中的花葉蛛,則充當了欺騙者的角色,它更像是捕蟲樹上的寄生蟲,靠捕食粘住的昆蟲和刺蝽獲利,卻厚顏無恥地不對捕蟲樹作出應有的回饋。 然而,2007 年上述研究者又進行了一次實驗,發現這一三角關係並非之前那樣單純。刺蝽跟捕蟲樹的友誼並沒有那么牢靠,花葉蛛也並不是不勞而獲的欺騙者。刺蝽其實也心懷鬼胎,在捕食捕蟲樹粘住的昆蟲的同時,也吸食捕蟲樹的汁液。研究者們發現,當刺蝽的種群規模過大的時候,由於沒有足夠的昆蟲供給刺蝽,刺蝽就會開始大量吸食捕蟲樹的汁液,捕蟲樹的生長會受到嚴重影響。此時依靠捕食刺蝽的花葉蛛會對刺蝽的種群規模有所限制,能夠防止其過度膨脹危害到捕蟲樹的健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