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神專指眼睛的神態、眼力,與道教無關,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眼神很難掩飾真心,它直接反映情緒,甚至流露出語言難以表達的微妙情感,眼神實為一種更含蓄、更微妙、更複雜的語言。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捕捉歷史的眼神
- 作者:趙竹帛
- 創作年代:2016.01
- 作品出處:哈爾濱史志(期刊)
- 文學體裁:隨筆
幾年前,到一友家拜訪,看見一幅五代十國時大畫家顧閎中的畫作《韓熙載夜宴圖》(贗品),畫的仔說駝乘是南唐中書侍郎韓熙載在家宅中宴樂場景,這是一幅張大千1945年用500兩黃金(當時可購一套大的四合院)購藏轉送戶犁棗故宮博物院的名畫,反映了南唐貴族夜夜笙歌、詩酒唱和之景,看後生有往事悠悠不可追尋之感,畫中幾位人物的表情,特別是韓熙載流露的眼神深深鐫刻在腦海中。近讀宋徽宗當年詩作《在北題壁》,“徹夜西風撼破扉,蕭條孤館一燈微。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斷天南無雁飛”。這位天才藝術家治國不得要領甚至是一無是處,想像他在五國城坐井觀天時的眼神一定是哀怨、陵探愁苦、絕望的。
1991年4月,安徽省金寨縣雙河鄉張灣國小一年級的學生蘇明娟抬頭望向黑板時,那瞬間的眼神被攝影家解海龍的照相機捕捉到了。畫面呈現出一個手握鉛筆頭、兩隻大眼睛直視前方對知識充滿渴望的小女孩,在題為《我要上學》的照片發表後,很快被國內各大報紙雜誌爭相轉載,並成為中國希望工程的宣傳標誌。
眼神專指眼睛的神態、眼力,與道教無關,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眼神很難掩飾真心,它直接反映情緒,甚至流露出語言難以表達的微妙情感,眼神實為一種更含蓄、更微妙、更複雜的語言。
無論是留在後世眼裡永檔籃習久輝煌或恥辱暗淡的形象,還是留在歷史爭凳厚體議不斷的風雲人物或什麼都不是,亦或只是一個祖籍在某地活躍在哈爾濱的叫做男人或女人的形象,這一切都可以成為我們研究反映的對象。
《哈爾濱史志》是哈爾濱市修志人的精神家園,是求於此樂於此記述表達歷史感受交流的陣地;《哈爾濱史志》應是記錄性的,是寫給喜歡追憶往事並從中有所啟示借鑑的人看的。故著墨之處應在於人而非物或其他。如寫人,最精彩之處就可能在於把其表情特別是眼神表現出來,所謂畫龍點睛。追憶歷史主角眼神的過程,既是進一步了解歷史的過程,也是核對史實和提煉思想修正未來前行路線的過程。歷史的主角是誰?這個問題不應存在於哈爾濱並不漫長的歷史疑問中,為大眾、民族、國運興衰而奮鬥的人們即為歷史最動人心魄的眼神。《哈爾濱史志》應還原歷史本來面目照紙婆促,抖落過去年代浮在臉上的灰塵,不應僅僅湊個熱鬧。
歷史,故事矣;故事,歷史矣。我們現在講過去的故事,過不了多久,後人也會把我們當作故事來講述,只不過,我們有的人會被銘記,有的人會被後人忘掉。
歷史研究不是非此即彼或非彼即此,解析歷史問題有多種不同的角度可供選擇,可對歷史上出現過的人和事完全見仁見智,但前提是必須儘可能準確解讀捕捉到從歷史深處透過的眼神。若我們看不清歷史的表情,不善於捕捉歷史的眼神,那就該龜縮室內閉目養神,不妨聽聽蔡琴《你的眼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