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納

捐納,漢語辭彙。

拼音:juān nà

釋義:捐資納粟以得官爵。秦始皇四年(前243年),因蝗災大疫,許百姓納粟千石,拜爵一級。歷代多沿襲,清中期後尤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捐納
  • 拼音:juān nà
  • 英文:donation
  • 釋義:捐資納粟換取官職、官銜。
  • 別稱:納粟
  • 起始時間:秦漢時期
詞目,拼音,引證解釋,

詞目

捐納

拼音

juān nà

引證解釋

捐資納粟換取官職、官銜。此制起於 秦 漢 ,稱納粟。 清 中葉後大盛,稱為捐納。朝廷視為正項收入,明訂價格行之,加劇吏治腐敗,成為一大弊政。
清 昭連 《嘯亭雜錄·純皇初政》:“罷開墾,停捐納,重農桑,汰僧尼之詔累下,萬民歡悅頌聲如雷。”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二:“然開例三載,所入僅二百萬有餘,捐納知縣五百餘人。始則缺多易得,後見非數年不能選授,亦復觀望徘徊。”
《清史稿·選舉志七》:“ 雍正 二年……帝曰:‘墾田事例,於地方有裨益。向因各捐例人多,難於銓選,降旨停止。年來捐納套用之人,將次用完,越數年,必致無捐納之人,而專用科目矣。應酌添捐納事欵。除道、府、同知不許捐納,其通判、知州、知縣及州同、縣丞等,酌議準捐。’”
廿載繁華夢》第三一回:“那日 馮少伍 來回道:‘現時捐納,哪有許多名目,不知夫人替二姑爺捐的是實缺,還是虛銜?且要甚么花樣?’”
章炳麟 《訄書·官統下》:“捐納則廢,年資則廢,科舉則廢,將論官者必於大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