捏積療法
當孩子厭食、不睡覺、脾氣急時,爸爸媽媽們多半都會選擇帶到醫院去化驗、吃藥、打針,實在是很麻煩。如果給您介紹一種
中醫的方法,可以不打針、不吃藥、沒有副作用,一些常見的小毛病都能不藥而愈,您是否願意帶孩子來醫院嘗試一下呢?
這種簡單而有效的方法就是
捏積療法。
捏積療法在中國傳統醫藥學中,是一種古老而實用的用來治療
小兒疳積的
推拿療法,它根據
中醫的基本理論,通過捏拿脊背所產生的良性刺激,來治療某些疾病。晉朝醫學家葛洪在其所著的《肘後備急方》中,已有
捏積療法的具體文字:“拈起其脊骨皮,深取痛引之,從龜尾至頂乃止,未愈更為之”,而在《外台秘要》中也記載有“小兒夜啼至明不安寐,——亦以摩兒頭及脊驗”,提到了推拿療法施術於小兒脊背的內容。捏積發展到今天,形成了不同流派,在民間廣為使用和流傳。
捏積的作用
按照
中醫理論,人體腹部為陰,背部為陽。而捏積的部位正好是小孩的脊背。人體的脊背有三條重要的經絡:第一條在人體後背的正中間,叫督脈,主一身之陽,又因為人體的後背本身是主陽的,它在人體脊背的正中,因此可稱督脈為陽中之陽。捏積通過捏拿小兒的脊背,可以振奮小兒督脈的陽氣,推動全身氣血的運行,調整全身的陰陽之氣,從而達到治療的目的。
捏積療法適用範圍廣泛,如疳積、厭食、腹痛、嘔吐、便秘等消化系統疾病。神經系統疾病,如睡眠障礙、小孩脾氣急躁、愛哭鬧等。
由於
捏積療法主治疳積,那么疳積是什麼呢?從中醫理論來說,疳積即積滯和
疳證的總稱。“積滯”二字含有積蓄和停滯的含義,是指小兒由於飲食不節,停聚胃腸,積而不消,停滯不化造成脾胃功能失常所出現的
消化道及全身的病症;
疳證是指小兒積滯日久,延誤失治,傷及脾胃,耗傷津液,熱從內生,進而傷及其它臟腑,出現的全身氣血衰弱病症。由此可見,積滯病情較輕,是
疳證的前奏,疳證病情較重,是積滯遷延失治的後果,兩者聯繫緊密。古代醫家一直把
疳積列為兒科四大要證之一。
從現代醫學角度來講,疳積包括
消化不良、
營養不良、消化功能紊亂、
腸道寄生蟲病,以及由於上述疾病遷延不愈而並發的貧血、佝僂病以及多種維生素缺乏症。
捏積的手法
捏積的基本手勢是把兩隻手呈空拳狀,小指、
中指、無名指自然彎曲,食指半曲,拇指伸直並對準食指的前半段,各指要自然。
捏積時應從患兒
尾椎和肛門之間的
長強穴開始,用雙手的拇指和食指合作,在食指向前輕推患兒皮膚的基礎上與拇指一起將長強穴的皮膚捏拿起來,然後沿著
督脈,自下而上,左右兩手交替合作,按照推、捏、捻、放、提的先後順序,自尾椎下的長強穴向前捏拿至脊背上端的
大椎穴(當低頭時頸椎處有一個凸起較高的骨頭,醫學上叫做第七頸椎。第七頸椎下有一個凹陷,這個凹陷的地方就是
大椎穴),這叫捏一遍。如此循環,根據病情及體質可捏拿4~6遍。最後一遍捏拿結束後,可用雙手的拇指腹部,採用揉、按同時並作的手法,對
腰部的
腎俞穴揉按數次,到此全部結束。
需要注意的有兩點,一是在實際捏拿當中,
長強穴可能觸不到,所以捏拿的時候儘可能在腰底的部位就可以了。二是找穴位時所說的一寸半不是平常講的尺寸,
中醫叫做手指的比量法,也就是患兒食指中間指關節的橫寬折作一寸為準。
捏積療法主要是七個手法並作在一起,推、捏、捻、放、提、揉、按一氣呵成。第一種手法是推法,拇指和食指合作,在皮膚上輕輕往上一推,皮膚就出現一處皺襞。第二種手法是
捏法,把推起的皺襞捏拿起來,第三個手法是捻法,雙手拇指交替沿著
督脈向上捻,當捻過去以後,皮膚恢復到自然狀態,放法就在其中了,捻的過程中有放的動作。下面是提法,在操作中默數一二三提。揉法和按法是整個的捏積結束以後的最後兩個手法,這兩個手法在
腎俞穴上進行,腎俞穴在小兒腰椎二正中下凹陷旁開一寸半的部位,揉中有按按中有揉,揉按並作,自內向外,自下向上。如果手法正確,四五天后,孩子食慾會明顯增強。
此時需注意,第一,捏積刺激的是正中的督脈,施術者的兩個手指不能分開,分開以後就根本沒有刺激到督脈,就沒有效果了。第二,要根據皮膚和病情的輕重,剛開始的時候手法可以輕一點,讓患兒熟悉一下。第三,放法其實就是捏完以後皮膚恢復到自然狀態。第四,推、捏、捻、放這個過程,一般捏六次。從第二遍開始的任何一遍都可以加入提法,如果第一二遍捏完之後患兒比較適應了,則第三遍可以開始提,如果小孩哭鬧得比較厲害,可以到第三、第四遍提。
捏積注意事項多
正患有某些急性熱性病的小兒以及背部外傷、感染或患有某些嚴重的皮膚病而出現某些背部皮膚破損,或患有嚴重的心臟病、先天性神經系統發育不全、出血性疾病的患兒,不適宜做
捏積療法。
專家提示
2.捏積最好在早晨空腹的時候進行,為的是防止由於哭鬧而引起嘔吐,其次孩子經過一夜的睡眠,氣血得到補充,陽氣處於比較充盈的狀態,這時再經過捏積鼓動陽氣,療效會更好。
3. 一般來講
捏積療法以6天為一個療程,每日一次。也可根據病情的輕重以及病兒的療效反應,可適當延長至10天。
4.
捏積療法雖然看似簡單,但理論內涵非常豐富,在手法運用上,也需要較強的專業技能。因此,醫生建議要
由專業捏積的醫務人員進行,這樣才能達到治病防病的作用。
5.
捏積療法不僅適用於小兒,也可以運用於成人。對於老年性便秘、厭食,也都很有效。不過,老年人的脊背常伴有變形、駝背或者皮膚比較乾燥,在捏拿的時要注意保護皮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