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導演:約翰·波爾森
- 編劇:阿里·斯洛斯伯格
- 主演:羅伯特·德尼羅,達科塔·范寧
- 出品公司:20世紀福斯電影公司
- 對白語言:英語
- 中文名:捉迷藏
- 外文名:Hide and Seek
- 其它譯名:躲貓貓
- 製片成本:3000萬美元
- 拍攝地點:美國新澤西州
- 拍攝日期:2004年1月19日 - 2004年3月26日
- 類型:劇情、懸疑、驚悚
- 片長:101分鐘
- 上映時間:2005年1月28日
- 分級:美國R級
- 色彩:彩色
劇情簡介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配音 |
---|---|---|
大衛 | 羅伯特·德尼羅 | ---- |
艾米莉 | 達科塔·范寧 | ---- |
凱瑟琳 | 法米克·詹森 | ---- |
伊莉莎白 | 伊莉莎白·蘇 | ---- |
Sheriff Hafferty | 迪倫·貝克 | ---- |
Laura | 梅麗莎·里奧 | ---- |
Doctor | 斯特沃特·薩默斯 | ---- |
Little Boy(uncredited) | 喬什·佛雷特 | ---- |
Steven | 羅伯特·約翰·伯克 | ---- |
Amy | Molly Grant Kallins | ---- |
Mr. Haskins | David Chandler | ---- |
Disturbed Boy | Jake Dylan Baumer | ---- |
Gas Customer(uncredited) | Rose Pasquale | ---- |
Store Clerk(uncredited) | 布倫丹·塞克斯頓三世 | ---- |
Party Guest(unconfirmed) | Jacqueline Lovell | ---- |
Alison Callaway | 艾米·歐文 | ---- |
職員表
製作人 | 導演 | 副導演(助理) | 編劇 | 攝影 | 配樂 | 選角導演 | 藝術指導 | 美術設計 | 服裝設計 | 視覺特效 | 布景師 |
---|---|---|---|---|---|---|---|---|---|---|---|
Dana Robin John Rogers 巴里·約瑟夫森 Joseph M. Caracciolo Jr | 約翰·波爾森 | Deanna Leslie Patrick Mangan Michelle Regina Thomas A. Reilly Shannon Von Ronne | 阿里·斯洛斯伯格 | 達瑞茲·沃斯基 | Barney McAll 約翰·奧特曼 | Amanda Mackey Johnson Cathy Sandrich | Steven J. Jordan | Emily Beck 丹尼斯·布拉德福德 | Aude Bronson-Howard | Cosmas Paul Bolger Jr | Judy Gurr Beth Kushnick |
角色演員介紹
- 大衛演員:羅伯特·德尼羅一位心理學家,在遭受了妻子自殺的沉痛打擊後,為了幫助女兒儘快擺脫母親的回憶,他放棄了心愛的心理學研究和女兒從曼哈頓搬到了偏僻的紐約北部。但他開始發現艾米莉開始成天和一個想像中的朋友-查理玩捉迷藏的遊戲。
- 艾米莉演員:達科塔·范寧母親突然的自殺給年幼的艾米莉的心靈造成了巨大的打擊,她跟隨父親搬離市區後來到了郊外的新家,但是不久後她開始和一個想像中的朋友-查理一起玩捉迷藏的遊戲。在此之後,艾米莉變得越來越神情游離並且魂不守舍。
- 凱瑟琳演員:法米克·詹森兒童心理學家,大衛的好友,大衛請她幫助艾米莉順利渡過母親自殺這段悲痛的過程。原本並不支持大衛帶艾米莉離開治療區,但是大衛的堅持讓她心軟。而後得知艾米莉開始有幻想的朋友後也越來越擔心。
- 伊莉莎白演員:伊莉莎白·蘇一個活潑的女孩,有著和艾米莉同歲的侄女。在小鎮上無意間與大衛相識,與大衛很談得來,兩人很快就成為了朋友。但是艾米莉並不喜歡這個不素之客,甚至處處針對她,這讓伊莉莎白很難堪。
幕後花絮
- 在晚餐場景中,艾米莉得到了多本圖書,其中放在最上面的正是達科塔·范寧在日後出演的《夏洛特的網》。
- 法米克·詹森出演該片的前提條件是必須請羅伯特·德尼羅出山。
- 在該片中達科塔·范寧為了達到導演的要求,原本金髮的她戴上了棕色的假髮,並塗了一些眼底化妝品。
獲獎記錄
時間 | 屆次 | 獎項 | 候選 | 結果 |
---|---|---|---|---|
2005年 | 第14屆 | MTV電影獎-最佳受驚表演 | 達科塔·范寧 | 獲獎 |
2005年 | 第7屆 | 青少年選擇獎-最佳電影尖叫 | 伊莉莎白·蘇 | 提名 |
2005年 | 第7屆 | 青少年選擇獎-最佳懸疑電影 | 約翰·波爾森 | 提名 |
製作發行
製作公司 | 1.Fox 2000 Pictures(美國) 2.Josephson Entertainment(美國) 3.MBC Beteiligungs Filmproduktion(德國) 4.二十世紀福斯電影公司(美國) |
---|
發行公司 | 1.20世紀福克斯家庭娛樂公司(巴西)2005(all media) 2.二十世紀福斯荷蘭分公司(荷蘭)2005(theatrical) 3.二十世紀福斯公司(新加坡)2005(theatrical) 4.20世紀福克斯阿根廷分公司(阿根廷)2005(theatrical) 5.二十世紀福斯德國分公司(德國)2005(theatrical) 6.20世紀福克斯義大利分公司(義大利)2005(theatrical) 7.20世紀福斯公司(英國)2005(theatrical) 8.Gemini Film(俄羅斯)2005(theatrical) 9.Bontonfilm(捷克)2005(theatrical) 10.20世紀福斯公司(日本)2005(theatrical) 11.二十世紀福斯電影公司(美國)2005(theatrical) 12.Fox-Warner(瑞士)2005(theatrical) 13.二十世紀福斯公司(法國)2005(theatrical) 14.二十世紀福斯家庭娛樂公司(美國)2005(USA/DVD) 15.Twentieth Century Fox Home Entertainment(荷蘭)2005(DVD/VHS) |
---|
國家/地區 | 上映/發行日期 | 國家/地區 | 上映/發行日期 | 國家/地區 | 上映/發行日期 |
---|---|---|---|---|---|
美國 | 2005年1月28日 | 法國 | 2005年2月23日 | 捷克 | 2005年3月24日 |
中國台灣 | 2005年2月25日 | 韓國 | 2005年2月25日 | 保加利亞 | 2005年3月25日 |
中國香港 | 2005年2月24日 | 英國 | 2005年2月25日 | 土耳其 | 2005年4月1日 |
阿根廷 | 2005年1月27日 | 巴西 | 2005年2月25日 | 芬蘭 | 2005年4月1日 |
加拿大 | 2005年1月28日 | 希臘 | 2005年2月25日 | 丹麥 | 2005年4月1日 |
俄羅斯英語區 | 2005年2月10日 | 愛爾蘭 | 2005年2月25日 | 瑞士法語區 | 2005年4月6日 |
智利 | 2005年2月10日 | 比利時 | 2005年3月2日 | 德國 | 2005年4月7日 |
澳大利亞 | 2005年2月10日 | 荷蘭 | 2005年3月3日 | 克羅地亞 | 2005年4月7日 |
南非 | 2005年2月11日 | 以色列 | 2005年3月3日 | 挪威 | 2005年4月8日 |
愛沙尼亞 | 2005年2月11日 | 西班牙 | 2005年3月4日 | 奧地利 | 2005年4月8日 |
瑞典 | 2005年2月11日 | 巴拿馬 | 2005年3月4日 | 科威特 | 2005年4月12日 |
墨西哥 | 2005年2月11日 | 埃及 | 2005年3月9日 | 阿聯 | 2005年4月13日 |
新加坡 | 2005年2月17日 | 波蘭 | 2005年3月11日 | 泰國 | 2005年4月13日 |
葡萄牙 | 2005年2月17日 | 瑞士義大利語區 | 2005年3月11日 | 瑞士德語區 | 2005年4月21日 |
匈牙利 | 2005年2月17日 | 冰島 | 2005年3月11日 | 日本 | 2005年4月23日 |
菲律賓 | 2005年2月23日 | 義大利 | 2005年3月11日 | 俄羅斯 | 2005年5月3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