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折-倒退假說

挫折-倒退假說

挫折-倒退假說,指的是與挫折-攻擊假說相對,指個體以退縮式反應來適應挫折境遇。亦即個體遭受挫折後,喪失追求目標的動機,對挫折情境以較幼稚的依賴行為來應對困境。具體表現在人們在受到挫折以後表現出來的一種與自己年齡不相稱的幼稚行為。如倒退到幼年時期的習慣和行為表現; 有時也表現為採取幼稚而簡單的方式擬解決因挫折而產生的問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挫折-倒退假說
  • 外文名:frustration regression hypothesis
  • 原理:退縮式反應
  • 表現:個體對挫折情境持漠不關心的態度
  • 套用學科:心理學
介紹,表現形式,冷漠,幻想,倒退(或退化),受暗示性,

介紹

認為倒退行為的引起是以挫折的存在為前提條件的一種假說。該假說認為當個人達到目標的努力受到挫折時,就會產生一種防禦機制,使用幼稚的行為方式(如躺地哭鬧)應付困難情境,以取得別人的同情或照顧,避免現實的痛苦。除兒童外,一般人在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也使用過這種行為方式。但如果頻繁地利用這種方式來消除內心的焦慮與不安,就可能是行為異常的先兆。嚴重的倒退現象還可能是其他精神病症。

表現形式

與挫折-攻擊假說相對,指個體以退縮式反應來適應挫折境遇。亦即個體遭受挫折後,喪失追求目標的動機,對挫折情境以較幼稚的依賴行為來應對困境。其表現形式:

冷漠

即個體對挫折情境持漠不關心的態度。這是比攻擊更為複雜的一種反應,原因很多,如長期遭受挫折、挫折情境表明已無希望、以往體驗過的攻擊無效,或因攻擊而招致更多的痛苦等,故表現出冷漠

幻想

即個體遭受挫折後企圖以自己想像的虛構情境來應對挫折,藉以脫離現實。白日夢就是常見的幻想之一。

倒退(或退化)

即個體遭受挫折後表現出與自己年齡不相稱的幼稚行為,亦即倒退回到原來較低的心理發展水平。如有了新弟妹的四五歲兒童,常表現出尿床、吮手指、啼哭等退化行為,以引起承認的注意,安慰和愛撫。承認遭受挫折時有人蒙頭大睡、裝病不起;而有婦女受挫愛啼哭,或跑回娘家等均屬正常人的幼稚退化行為。神經症和精神病患者也有倒退行為,如癔症患者可退化到嬰兒期,表現為“童樣痴呆”,疑病患者以為自己有“病”就可以得到其他人的幫助,甚至可以像兒童依賴父母那樣依賴別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退化甚至可倒退到“子宮內生活”狀態。

受暗示性

即個體遭受挫折後易感性增強,容易盲目地相信別人,盲從地執行某人的指令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