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揮村(河北省昌黎縣朱各莊鎮下轄村)

指揮村(河北省昌黎縣朱各莊鎮下轄村)

指揮村,位於河北省秦皇島市昌黎縣朱各莊鎮。距離205國道石門段約4公里,距昌黎縣城約30公里,據灤州新城約15公里。地處平原,村西約7公里處有灤河流過,隔河為灤州地區,村西1.5公里處有本地人稱的“沙河”,發源於盧龍的季節性溪流,2000年後已污染乾涸。截至2019年,常駐人口約5000餘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指揮村
  • 外文名稱:zhihui village
  • 別名:指揮兒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中國.河北.秦皇島.昌黎.朱各莊鎮
  • 下轄地區:無
  • 政府駐地:指揮村
  • 電話區號:0335
  • 郵政區碼:066603
  • 地理位置:河北省昌黎縣朱各莊鎮
  • 面積:約0.96平方公里
  • 人口:約5000人
  • 方言:呔話
  • 氣候條件:半濕潤半乾旱北溫帶氣候
  • 機場:山海關機場,冀東機場
  • 火車站:昌黎火車站、灤縣火車站
  • 車牌代碼:冀C
基礎設施,文化教育,建制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自然資源,人口民族,政治體制,經濟概況,社會事業,歷史文化,風景名勝,著名人物,

基礎設施

截止2007年底,該村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有路燈,有1154戶通自來水,有190戶飲用井水,有1344戶通電,有119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1193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89.74%和89.97%);劉石公路穿村而過,北可至205國道石門段,南至靖安、新集、皇后寨方向。
截止2019年,該村內主幹道及街道均為硬化的路面,道路兩旁均有地磚鋪設,並有樹木、花草綠化。
房屋結構主要是磚木結構,在2000年後,新建房屋主要為磚混結構。
該村以漢族為主。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鄉)衛生院,村北設有衛生院。

文化教育

村南有朱各莊鎮初級中學。
國小在指揮鄉時代為指揮中心國小,在指揮鄉合併到朱各莊鎮後更名為指揮完全國小,至2015年,村北1.8公里處為宏興鐵廠建的朱各莊鎮的集中式國小,指揮國小已合併進去。後分離復置指揮國小。
指揮完全國小指揮完全國小

建制沿革

指揮歷史:本村據早期的村牌處記載,為明朝萬曆年間,山東劉,黃兩姓人家遷至,現村里絕大部分人姓劉,黃。史料最早見於清同治版《昌黎縣誌》,而在早期清康熙版《昌黎縣誌》中,未見記載。本村曾為直奉戰爭戰場,在村東古坨子一代,直奉軍閥在此大戰7天7夜。

行政區劃

在唐山地震前,村落主要為指揮街南北兩排的位置,唐山地震後,重新規劃,村落錯落有致,整齊劃一,逐步向南北擴大。

地理環境

距昌黎縣城30公里,據灤縣新城15公里。村西3公里左右有灤河,隔河為灤縣地。村西有本地人稱的“沙河”,發源於盧龍的季節性溪流,2000年後已污染乾涸。

自然資源

村東有鐵礦,曾開採,後因坑道坍塌,停采。據說該鐵礦最早發現時期為抗日戰爭時期,日本勘測隊勘測到該礦,但並未開採。

人口民族

主要為本地漢族,原很少有外來人口,在村北鐵廠開發後,開始有大量的外來務工人員遷至。

政治體制

村委會制度

經濟概況

農作物主要為玉米,工業方面村北為民營鋼廠,另有蔬菜網袋廠,村南有昌黎西部較大的農貿市場(農村集市),每逢農曆三、八為集市日。
在鐵廠鐵礦開發前既2000年前,本村主要農業為主,或外出務工。2000年後,本村務工人員大多回到本村鐵廠務工。

社會事業

村委會在村委會處建立村民健身場所。

歷史文化

明,萬曆年至今。

風景名勝

在村東三條林帶處曾有寺廟,縣誌記載的位置推算可能為“紅雲寺”,後被毀,現仍可找到殘磚破瓦。

著名人物

未出現重大歷史人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