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包括右心室流出道室速(亦稱為腺苷敏感性室速)、特發性左心室室速(亦稱為維拉帕米敏感性室速或分支性室速)以及左心室流出道室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持續性室性心動過速臨床路徑(2009年版)
- 包括:右心室流出道室速
- 適用對象:持續性室性心動過速
- 臨床表現:胸悶、心悸、氣短
時間 | 到達急診(0-10分鐘) | 到達急診(0-30分鐘) | 到達急診(0-24小時) |
主要診療工作 | □ 描記12導聯心電圖 □ 評價心電圖 □ 詢問病史 □ 檢查生命體徵,體格檢查 □ 完成血流動力學評估 □ 根據患者病情,向家屬交代可能的風險、所需搶救措施(包括直流電轉復及氣管插管、動脈深靜脈穿刺等),並獲得家屬的知情同意簽字 | □ 請上級醫師會診 □ 如患者因血流動力學不穩定,出現意識喪失,則迅速給予直流電復律 □ 如果血流動力學尚穩定,未出現意識喪失,可等待會診後決定治療措施 □ 如患者出現休克症狀,但意識尚清可給予鎮靜藥物後電復律 □ 向家屬交代病情,簽署相關知情同意書 | □ 評價病史及基礎病,分析各項化驗結果 □ 再次向家屬交代病情和治療措施,簽署相關知情同意書 □ 準備收入相關病房 □ AMI/一過性缺血採用 “PCI流程表” □ 特發性室速採用“EPS+RFCA流程表” □ 需要置入ICD採用“ICD置入術流程表” □ 電解質紊亂、藥物中毒等誘因或無手術指征採用“藥物治療流程” □ 密切觀察患者心律情況 |
重點醫囑 | 長期醫囑: □ 吸氧 □ 心電、血壓和血氧監測 臨時醫囑: □ 描記12導聯心電圖 □ 血清心肌標記物測定 □ 血常規+電解質 □ 動脈血氣分析 □ 凝血功能 | 長期醫囑: □ 特級護理 □ 每小時測量記錄生命體徵 □ 臥床、禁食水 □ 心電、血壓和血氧監測 臨時醫囑: □ 麻醉機吸氧(如需直流電轉復) □ 靜脈予麻醉藥物(如需直流電復律) □ 直流電復律(按需) □ 描記12導聯心電圖(轉復後) □ 靜脈套用抗心律失常藥(直流電轉復後按需或血流動力學穩定者首選) | 長期醫囑: □ 特級護理 □ 臥床 □ 心電、血壓和血氧監測 □ 吸氧 臨時醫囑: □ 口服/靜脈抗心律失常藥物 □ 針對異常化驗指標進行複查 |
主要護理工作 | □ 協助患者或家屬完成掛號、交費等手續 □ 取血、並建立靜脈通道,記錄患者一般情況和用藥 | □ 特級護理 □ 準確記錄治療過程(時間、病情變化) | □ 特級護理 □ 準確記錄治療過程(時間、病情變化) |
病情變異記錄 | □無 □有,原因: 1. 2. | □無 □有,原因: 1. 2. | □無 □有,原因: 1. 2. |
護士簽名 | |||
醫師簽名 |
時間 | 住院第1天 | 住院第2天 | 住院第3天(術日) |
主要診療工作 | □ 上級醫師查房 □ 分析病因、危險分層、監護強度、治療效果評估 □ 確定下一步治療方案 □ 完成病曆書寫 □ 向家屬交代可能的風險,所需診治方案,並獲得家屬的知情同意簽字 | □ 確定患者是否需要進行電生理檢查+經導管消融術 □ 完成術前準備 □ 繼續調整抗心律失常藥 | □ 術後ECG □ 術後傷口觀察。 □ 術後給予抗菌藥物 □ EPS+RFCA術後患者有置入ICD指證,轉入“ICD置入術流程” |
重點醫囑 | 長期醫囑 □ 二級護理 □ 心電、血壓和血氧監測 臨時醫囑 □ 描記12導聯心電圖 □ Holter(按需) □ 心臟(MRI)(按需) □ 抗心律失常藥(按需) | 長期醫囑 □ 二級護理 臨時醫囑 □ 明日局麻下行EPS+RFCA術 □ 術區備皮 □ 術前晚可口服鎮靜藥物 □ 繼續調整抗心律失常藥(按需) | 長期醫囑 □ 今日行EPS+RFCA手術 □ EPS+RFCA術後護理 □ 臥床 □ 心電、血壓監測 □ 吸氧 □ 預防性套用抗菌藥物2天 臨時醫囑 □ 繼續調整抗心律失常藥(按需) □ 描記12導聯心電圖 |
主要護理工作 | □ 入院宣教 □ 病房設施及相關規定介紹 □ 心理及生活護理 | □ 心理及生活護理 □ 指導患者相關治療和檢查活動 | EPS+RFCA術中如 □ 穿刺動脈,術後加壓包紮,沙袋壓迫8小時,平臥8-12小時,24小時後解除包紮 □ 穿刺靜脈,術後加壓包紮,沙袋壓迫4小時,平臥8-12小時後可下地活動 |
病情變異記錄 | □無 □有,原因: 1. 2. | □無 □有,原因: 1. 2. | □無 □有,原因: 1. 2. |
護士簽名 | |||
醫師簽名 |
日期 | 住院第4天 | 住院第5天(出院日) |
主要診療工作 | □ 術後傷口觀察,換藥等相關治療 □ 術後預防性給予抗菌藥物 □ 安排術後相關檢查 | □ 確定行EPS+RFCA術的患者是否可以出院 |
重 點 醫 囑 | 長期醫囑 □ 臥床 □ 心電、血壓監測 臨時醫囑 □ 換藥一次(EPS+RFCA術後24小時解除包紮,局部聽診有無雜音) □ 預防性抗菌藥物 □ 繼續使用抗心律失常藥(按需) | 出院醫囑: □ 出院醫囑 □ 出院帶藥:繼續使用抗心律失常藥(按需) |
主要護理工作 | □ 配合醫師傷口換藥 | □ 辦理出院 |
病情變異記錄 | □無 □有,原因: 1. 2. | □無 □有,原因: 1. 2. |
護士簽名 | ||
醫師簽名 |
時間 | 到達急診(0-10分鐘) | 到達急診(0-30分鐘) | 到達急診(0-24小時) |
主要診療工作 | □ 描記12導聯心電圖 □ 評價心電圖 □ 詢問病史 □ 檢查生命體徵,體格檢查 □ 完成血流動力學評估 □ 根據患者病情,向家屬交代可能的風險、所需搶救措施(包括直流電轉復及氣管插管、動脈深靜脈穿刺等),並獲得家屬的知情同意簽字 | □ 請上級醫師會診 □ 如患者因血流動力學不穩定,出現意識喪失,則迅速給予直流電復律 □ 如果血流動力學尚穩定,未出現意識喪失,可等待會診後決定治療措施 □ 如患者出現休克症狀,但意識尚清可給予鎮靜藥物後電復律 □ 向家屬交代病情,簽署相關知情同意書 | □ 評價病史及基礎病,分析各項化驗結果 □ 再次向家屬交代病情和治療措施,簽署相關知情同意書 □ 準備收入相關病房 □ AMI/一過性缺血採用 “PCI流程表” □ 特發性室速採用“EPS+RFCA流程表” □ 需要置入ICD採用“ICD置入術流程表” □ 電解質紊亂、藥物中毒等誘因或無手術指征採用“藥物治療流程” □ 密切觀察患者心律情況 |
重點醫囑 | 長期醫囑: □ 吸氧 □ 心電、血壓和血氧監測 臨時醫囑: □ 描記12導聯心電圖 □ 血清心肌標記物測定 □ 血常規+電解質 □ 動脈血氣分析 □ 凝血功能 | 長期醫囑: □ 特級護理 □ 每小時測量記錄生命體徵 □ 臥床、禁食水 □ 心電、血壓和血氧監測 臨時醫囑: □ 麻醉機吸氧(如需直流電轉復) □ 靜脈予麻醉藥物(如需直流電復律) □ 直流電復律(按需) □ 描記12導聯心電圖(轉復後) □ 靜脈套用抗心律失常藥(直流電轉復後按需或血流動力學穩定者首選) | 長期醫囑: □ 特級護理 □ 臥床 □ 心電、血壓和血氧監測 □ 吸氧 臨時醫囑: □ 口服/靜脈抗心律失常藥物 □ 針對異常化驗指標進行複查 |
主要護理工作 | □ 協助患者或家屬完成掛號、交費等手續 □ 取血、並建立靜脈通道,記錄患者一般情況和用藥 | □ 特級護理 □ 準確記錄治療過程(時間、病情變化) | □ 特級護理 □ 準確記錄治療過程(時間、病情變化) |
病情變異記錄 | □無 □有,原因: 1. 2. | □無 □有,原因: 1. 2. | □無 □有,原因: 1. 2. |
護士簽名 | |||
醫師簽名 |
時間 | 住院第1天 | 住院第2天 | 住院第3天(術日) |
主要診療工作 | □ 上級醫師查房 □ 分析病因、危險分層、監護強度、治療效果評估 □ 制訂下一步治療方案 □ 完成病曆書寫 □ 向家屬交代可能的風險,所需診治方案,並獲得家屬的知情同意簽字 | □ 確定患者是否需要進行ICD置入術 □ 完成術前準備 □ 調整抗心律失常藥 | □ 術後心電圖 □ 術後傷口觀察。 □ 術後預防性使用抗菌藥物 |
重點醫囑 | 長期醫囑: □ 二級護理 □ 心電、血壓和血氧監測 臨時醫囑: □ 描記12導聯心電圖 □ Holter(按需) □ 心臟MRI(按需) □ 抗心律失常藥(按需) | 長期醫囑: □ 二級護理 臨時醫囑: □ 明日全麻下ICD置入術 □ 術區備皮 □ 術前禁食水 □ 術前晚可口服鎮靜藥物 □ 調整抗心律失常藥 | 長期醫囑: □ 全麻下ICD置入術後護理 □ 一級護理 □ 臥床 □ 心電、血壓監測 □ 吸氧 □ 預防性使用抗菌藥物 臨時醫囑: □ 調整抗心律失常藥 □ 心電圖 |
主要護理工作 | □ 入院宣教 □ 病房設施及相關規定介紹 □ 心理及生活護理 | □ 心理及生活護理 □ 指導患者相關治療和檢查活動 | □ 行ICD置入術者,術後局部加壓包紮至次日晨,臥床24小時 |
病情變異記錄 | □無 □有,原因: 1. 2. | □無 □有,原因: 1. 2. | □無 □有,原因: 1. 2. |
護士簽名 | |||
醫師簽名 |
時間 | 住院第4天 | 住院第5天 | 住院第6-9天 |
主要診療工作 | □ 術後傷口觀察,換藥等相關治療 □ 術後給予抗菌藥物 □ 安排術後相關檢查 | □ 術後給予抗菌藥物 □ 行ICD置入患者進行術後檢查(包括X線胸片、Holter、術後ICD程控) | □ 住院第6天可評估ICD置入術的患者是否可以出院 □ 術後檢查評估 □ 向患者及家屬交代出院後注意事項,預約複診時間 □ 將出院記錄的副本交給患者 □ 準備出院帶藥 □ 如果患者不能出院,在病程記錄中說明原因和繼續治療的方案 |
重點醫囑 | 長期醫囑: □ 全麻下ICD置入術後護理 □ 一級護理 □ 臥床 □ 心電、血壓監測 □ 預防性抗菌藥物 臨時醫囑: □ 換藥一次(行ICD置入者晨起解除加壓包紮,局部換藥) □ 繼續調整抗心律失常藥 □ 心電圖 | 長期醫囑: □ 全麻下ICD置入術後護理 □ 一級或二級護理 □ 預防性抗菌藥物(術後共用3天) 臨時醫囑: □ 調整抗心律失常藥 □ X線胸片 □ Holter □ 術後ICD程控 | 出院醫囑: □ ICD置入術的患者出院(或住院第9天拆線後出院) □ 繼續使用抗心律失常藥 □ 住院第9天傷口拆線、換藥 |
主要護理工作 | □ 配合醫師傷口換藥 | □ 協助患者完成相關檢查 | □ 辦理出院(住院第7天出院者,囑患者第術後第9天來院拆線) □ 出院指導 |
病情變異記錄 | □無 □有,原因: 1. 2. | □無 □有,原因: 1. 2. | □無 □有,原因: 1. 2. |
護士簽名 | |||
醫師簽名 |
分類 | 電生理診斷 | 處理方法 |
特發性室速 | □ 右室流出道室速 □ 特發性左室室速 □ 左室流出道室速 | |
器質性心臟病室速 | □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室速 □ 心肌梗死後室速(部分單型性室速) □ 束支折返性室速(部分擴張性心肌病/缺血性心肌病室速) | □ 建議ICD □ 首選ICD □ 建議預防性置入起搏器 |
分類 | 症狀 | 處理方法 | |
血流動力學穩定 | 無症狀 | □ 無任何由室速引發的不適 | |
有輕微症狀 | □ 感覺胸部、咽部或頸部搏動感 □ 心悸、心慌 □ 漏搏感 | 首選抗心律失常藥物轉復 | |
血流動力學不穩定 | 暈厥前症狀 | □ 頭暈 □ 乏力 □ 虛汗 □ 面色蒼白 | 靜脈麻醉後直流電轉復 |
暈厥/猝死 | □ 意識喪失 | 立即直流電轉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