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久農業方法

持久農業方法

持久農業方法亦稱低耗、持續農業方法,是以農業資源、環境和經濟三者協調、持續發展為目標的綜合性科技方法體系。該法的實質是,根據多因素相輔相成、交錯互補,有選擇地對有機農業、生態農業、生物農業、再生農業、環境健全農業等實現高層次高效率的綜合利用。它是80年代末國際上興起的一種農業發展的新觀點,因而也就形成了一套實現這種觀點的新方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持久農業方法
  • 別名:低耗、持續農業方法
  • 國家/地區:美國
1986年,美國國會通過的有關法案中寫有必須撥款支持持久農業研究的條款。1987年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提出“2000年糧食·轉向持久農業的全球政策”報告,1988年糧食組織制定“持久農業生產:對國際農業研究的要求”檔案。國際農業研究諮詢組同時也把農業科學研究的重點放在糧食生產的持久化上。此後,持久農業的思潮成為當今世界農業發展的大趨勢。“持久農業”的決定性因素有:①物理化學因素,如土壤、水資源、空氣品質、有害化學物質、能源等;②生物因素,如動植物遺傳資源的擁有量和利用,作物病蟲害、動物保健和營養等;③社會經濟因素,如經濟政策、法規、研究推廣和教育等。該法的根本特徵是綜合化。首先是常規農業技術的綜合。當代農業持久增產的潛力主要來自各種因素的相互作用,如持久農業生產系統都是綜合種植(輪作)、間作套種與綜合飼養(輪牧混養)的有機結合;其次是科技知識的高度密集。目前,施肥、治蟲、防病、除草等通常靠化工產品,使人們放鬆了田間管理。低投入意味著高管理,運用自然界提供肥料和對病蟲雜草的控制要比利用化工產品需要具備更豐富的科技知識;再者是計算機和新一代生物技術的套用。計算機模擬為技術配套和系統設計提供了現代化的手段,它不僅可用於研究成千上萬的物種,且可用以探討它們之間以及它們與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雖然當前世界對提高農業產量的壓力還超過持久農業發展的水平,但隨著由能源密集型向信息型的轉化,該法將不斷得到完善,成為保持人類社會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