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擊手(1988年劉苗苗導演大陸電影)

拳擊手(1988年劉苗苗導演大陸電影)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拳擊手》是劉苗苗執導的劇情片,劉延參加演出。本片講述了50年代末,某省體育館,一場全國性拳擊 錦標賽的決賽開始了。拳擊台下,著名拳擊手陳偉東已懷孕的妻子張曉薇。正緊張地注視著比賽情況。

基本介紹

  • 導演:劉苗苗
  • 編劇:劉方煒
  • 主演:劉延
  • 中文名:拳擊手
  • 外文名:Boxer
  • 製片地區:中國
  • 類型:劇情片
  • 片長:90分鐘
  • 上映時間:1988年
  • 色彩:彩色
電影視頻,劇情簡介,演職員表,演員表,職員表,背景資料,

劇情簡介

50年代末,某省體育館,一場全國性拳擊錦標賽的決賽開始了。拳擊台下,著名拳擊手陳偉東已懷孕的妻子張曉薇。正緊張地注視著比賽情況。拳擊台上,陳偉東和著名拳擊手司馬立雄激烈拼搏著。突然,司馬立雄一記直拳把體力不支的陳偉東打倒在地,他再也沒有爬起來。中國從此停止了拳擊運動。十年動亂初期,司馬被關進監獄。粉碎“四人幫”後,已是兩鬢白髮的司馬被無罪釋放。1979年9月,鄧小平同志會見訪華的拳王阿里,拳擊運動又在中國興起。司馬找到亡友陳偉東的妻子張曉薇,真誠地表示自己要盡力幫助她的願望。張曉薇告訴司馬,她的兒子陳冬也在學拳擊,希望司馬能當兒子的教練。司馬暗下決心,一定要把老朋友的兒子培養成為優秀拳擊手。陳冬在司馬的指導下進步很快,不久成為體院拳擊隊的正式隊員。在一次全國拳擊錦標賽上,陳冬勇猛拼搏,一舉奪冠。陳冬與女歌手南妮相愛了。正追求南妮的王德森找到司馬,告了陳冬一狀。司馬有意安排強化訓練,陳冬被對手打得昏昏欲倒,南妮見狀和他吹了。他的心被刺傷,竟決定不當拳擊手了。這時盛怒的司馬將陳冬父親的死因告訴了他,陳冬發瘋地衝上去,把司馬擊倒在地。張曉薇去看望司馬,司馬坦然地表示很理解陳冬的心情,並將自己多年來-一一亢藏於心裡的痛苦和悔恨告訴了張曉薇,他倆相互理解了。南妮和王德森結婚了,但她依舊懷念陳冬,為擺脫感情上的折瞻,她去外地旅行。陳冬被選拔參加國際拳擊邀請賽,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緊張、艱苦的訓練之中。國際拳擊比賽即將開始,陳冬深情地望著司馬教練飽經滄桑的面孔,眼睛濕潤了。他昂首挺胸,堅定地走上拳擊台,去迎接對手的挑戰。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演員配音
Sima Lixiong劉延----
Chen Dong張中超----
Nanni許志群----
Zhang Xiaowei劉尚嫻----
(參考資料 )

職員表

導演:劉苗苗

背景資料

最早見於歷史記載是公元前40世紀的埃及.而在古代奧運中,拳擊運動就已經是比賽項目之一。1896年,第一屆夏季奧運中,由於希臘君王認為拳擊太為暴力、危險而且不為人道,因此不批准拳擊列入該屆的比賽項目之一。1881年,英國業餘拳擊協會成立,拳擊開始傳到世界各地。到第三屆夏季奧運男子拳擊正式被列入比賽項目之一,但在1912年斯德哥爾摩奧運中,由於瑞典法律不準許拳擊運動,因此一度消失了。1920年,拳擊運動再次列入奧運比賽項目的名單之中,一直到現在。香港拳擊總會於1955年成立 , 是國際業餘拳擊協會(AIBA)及世界拳擊協會(WBC)成員之一.近年來香港選手在女子及青少年國際賽事中均能多次獲得獎牌.目前為止,國際業餘拳擊協會的成員共為一百九十多個國家或地區。與此同時,第一屆世界盃女子拳擊錦標賽也於1999年芬蘭舉行。
拳擊運動源遠流長,它起源於人類產生之初。為了生存和競爭,人類發明了它。最初,它是保護人們生命財產的一種手段。有記載表明,它有5000多年的歷史。在《英國大不列顛百科全書》就有“公元前40世紀,幼發拉底和底格里斯兩河流域發現 拳擊的遺蹟”的記載。古埃及人用象形文字記載了拳擊用的護具“皮繃帶”。後來大約在公元前17世紀,拳擊運動經過地中海的克里克島傳播到古希臘。公元前5世紀在愛琴海岸發掘的一對磁瓶上,有兩人相互攻防的拳擊圖案。在希臘神話中,傳說雅典王子賽希阿斯(公元前1000年)就通曉拳術,曾玩過這種拳擊。在美索不達米亞的考古發掘中,也發現了1700年以前拳擊活動的遺蹟。
自從古羅馬皇帝西奧多雷斯下令禁止拳擊後,拳壇幾乎寂寞了4個多世紀。主要原因是由於人們對古羅馬拳擊的粗野影響難以忘懷;另一方面因為歐洲各地時興騎馬鬥劍,馬上技術抑制了拳擊的發展。騎士體育是屬於統治階級和貴族的,而且必須是基督徒。而拳擊作為一種自衛技術、娛樂活動,在民間仍然不斷地流行著,只是不能公開比賽。
公元8世紀,奧斯曼大帝執政,法庭制定了一種新制度:“斗審”。就是在審判中遇到疑難案件,命令訴訟雙方進行決鬥,勝利者獲勝訴。如果是貴族間的訴訟,就接貴族習俗騎馬、穿護身甲冑進行鬥劍;而平民間的訴訟,則以拳擊決勝負。從此,拳擊在平民百姓中更為廣泛地流傳了。
公元1200年間,傳教士聖倍納丁看到當時許多青年在鬥劍中喪生的悲劇,設法推行拳擊代替鬥劍。他廢止了古羅馬拳擊的野蠻方法,提倡赤手拳擊,使之成為以鍛鍊身體為原則的體育活動。聖倍納了在義大利的西納開設了一所拳擊訓練學校,親自擔任教練,並主持拳賽,執行裁判工作。在賽程中遇有可能發生危險的緊急關頭,他會及時命令停止比賽,以防止不必要的傷害事故發生。這種改良的拳擊,逐漸在青年中流行起來。聖倍納了一生始終熱衷於拳擊運動,使中斷了幾個世紀的拳擊東山再起,成為拳擊史上不可磨滅的里程碑。
到了16世紀拳擊運動越過了多巴海峽,傳播到了英國。公元17世紀末,拳擊在英國復興起來。公元18世紀初,在英國出現了有獎的拳擊比賽。1719年產生了被稱為現代拳擊始祖的第一位英國拳擊冠軍詹姆斯·菲格(1695—1734年),並把冠軍保持了11年之久,他有“無敵將軍”的美稱,菲格的拳擊是沒有防護的徒手的“生死”型格鬥。他創立了世界上最早的拳擊學校,成為英國拳擊運動員的培養搖籃。
菲格死後,他的得意門生約翰·布勞頓(1704—1789年)繼承了他的拳擊事業。為了使拳擊減少傷害事故,他組織了拳擊俱樂部。為了使拳擊更富有體育精神,他於公元1743年8月16日又推出了新的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職業拳擊運動比賽規則,命名為“布勞頓規則”。規則主要規定不準打擊已倒地者和不準打擊腰部以下任何部位。同時,布勞頓又發明了第一種軟皮手套,以保護臉部皮膚。後來布勞頓還在倫敦建造一所大型競技場,作為專門教授拳擊和組織拳賽的中心。由於布勞頓對拳擊運動提出了新的方向,對拳擊的健康發展起了重要作用,後人稱他為“拳擊之父”。
公元1792年,英國拳擊冠軍門道沙為了推廣拳擊,加入馬戲團到英倫三島各地,做拳擊表演,積極宣傳拳擊。1798年他寫成拳擊史上第一本拳擊指南,定名為“拳擊藝術”,深受人們的歡迎。門道沙是位研究拳擊的先驅者,也是開展拳擊運動的功臣。
1838年,英國倫敦在布勞頓最初的規則基礎上,制定頒布了《倫敦拳擊錦標賽規則》,被用在了拳擊比賽中。1853年還對這一規則進行了修改。1865年,英國倫敦業餘競技俱樂部成員。記者約翰·古拉哈姆·千巴斯又進一步完善修訂了新的拳擊規則,英國昆士伯利的侯爵約翰·肖魯圖·道格拉斯擔任了這個新規則的保證人,並把它命名為英國“昆士伯利拳擊規則”。在這個規則 中,明確規定了參加拳擊比賽的人必須戴拳擊手套,比賽的每個回合打滿3分鐘,回合之間休息1分鐘;比賽中禁止發生摟抱和摔跤現象,否則被判為犯規;一方被打倒後開始數秒,如果10秒鐘被打倒的人不能站起來,就判定對方勝利等內容。這個規則基本上形成了後來拳擊比賽的競賽框架,為促進拳擊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英國昆士伯利規則形成之後,大約經過20年的反覆實踐和運用,才逐漸被人們肯定。例如比賽必須使用手套的規定,一直到1892年9月7日約翰·L·薩里班和基姆·哥培德戴著五盎司重的拳套進行了世界第一次重量級冠軍賽,這個規定才最終在拳擊比賽規則中確定下來,並被所有的拳擊比賽所採用。上述規則的不斷修訂和完善,特別是英國昆士伯規則的最終確定,為促進現代拳擊比賽奠定了基礎。從另一個角度來說,英國拳擊愛好者的努力,為推動和促進現代拳擊比賽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現代拳擊運動於18世紀起源於英國,當時比賽不戴拳套,亦無規則和時間限制,直至乙方喪失繼續比賽的能力為止。英國著名拳擊家J-布勞頓於1743年針對拳擊比賽的混亂局面,制定出了最早的一份拳擊規則,又在1747年設計了拳擊手套,對近代拳擊運動的開展做出了貢獻。1839年,英國頒布了新的倫敦拳擊錦標賽規則,1853年進行修改,禁止用足踢、頭撞、牙咬的低擊等動作,並規定拳擊台四周用繩圍起,1867年英國記者錢伯斯編寫了新的拳擊規則,強調拳擊中的戰術和技巧。1880年倫敦成立了英國業餘拳擊協會,1881年舉行了第1次錦標賽。1924年第8屆奧運會前夕成立了國際業餘拳擊聯合會。當今世界上同時存在著兩種拳擊運動,即職業拳擊和業餘拳擊。奧運會和亞運會的拳擊比賽都是屬於業餘拳擊。這兩種拳擊在比賽規則和方法上都有很大的差別。在聖路易舉行的第3屆奧運會上,拳擊第一次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參加比賽的只有美國1個國家的44名運動員,美國自然獲得了所設7個級別的所有冠軍。到了1964年在日本東京舉行的第18屆奧運會上,就有56個國家的269名運動員我國現代拳擊始於20世紀20年代後期,最初稱之為“西洋拳”。先有人翻譯了一本《西洋拳術》。30年代,舊中國南京國民黨政府的中央國術(武術)館、國立國術體育專科學校將拳擊列為主課之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