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村情概況,基礎設施,農村經濟,自然資源,特色產業,人口衛生,文化教育,發展重點,
村情概況
該村海拔1,300.00米,年平均氣溫23.00 ℃,年降水量600-800毫米,適宜種植水稻、包穀等農作物。有耕地79.00畝,其中人均耕地1.50畝;有林地3,586.60畝。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15戶,有鄉村人口50人,其中農業人口50人,勞動力36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36人。2009年全村經濟總收入9.6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122元。該村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養殖為主。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9年底,已實現通電、路、電視,無路燈。有15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100%)。有15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6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3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3戶。該村到鄉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70.0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70.00公里。全村共擁有機車12輛。全村建有小水窖7口;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65.37畝,有效灌溉率為 82.7 %,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39.2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77 畝。該村到2009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有3戶居住磚木結構房屋,9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3戶居住其他結構。
農村經濟
該村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9.67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4.14萬元,占總收入的43%;畜牧業收入5.53元,占總收入的57%(其中,年內出欄肉豬657頭,肉牛33頭,肉羊1195頭);無漁業收入,無林業收入;無第二、三產業收入;常年外出務工0人,省內0人;農民人均純收入1122元,農民收入以種植、養殖等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79.00畝(其中:田25.00畝,地54.00畝),人均耕地1.50畝,主要種植水稻、包穀等作物;擁有林地3,586.6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72.9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1.43畝,主要種植核桃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378.00畝,草地1,925.00畝;荒山荒地446.00畝,其他面積5,188.00畝。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主要銷售往省內。2009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7.64萬元。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15戶,共鄉村人口50人,其中男性25人,女性25人。其中農業人口50人,勞動力36人。該村以彝族族為主,其中彝族族46人,漢族4人。
到2009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人,享受低保2人,參加農村合作醫療50人,參合率100%。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30公里,距離鎮衛生院140公里。無個垃圾集中堆放場地, 無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無人畜混居的農戶。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蠶豆田國小完小,中學生就讀到雨龍中學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5.00公里,距離中學55.00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5人,其中小學生5人,中學生0人。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
(1)、由於地理條件限制,公路維修困難;
(2)、水源缺乏,人畜飲水及農作物灌溉困難;
(3)、學校、衛生等基礎設施不完善,村民讀書,看病難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
(1)、重點發展畜牧產業;
(2)、大力發展經濟農作物和經濟林果。(如發展經濟林果特色產業,種植面積150畝;發展養殖業,發展豬120頭、牛95頭、羊185隻;發展勞務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