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歷程
日本古武道中的拔刀術又稱居合術,其起源來自於中國雙手刀法的“腰擊式”,茅元儀(1594年-1640年),在武備志一書中有載“腰擊勢者,即腰擊也——法能橫衝中殺,身步手劍疾若迅雷。此一擊者,劍中之首擊也。右腳右手斬蛇勢,向前進步逆鱗”。拔刀術是以拔刀出鞘為起始狀態而展開攻擊的劍術刀法。,其中除了拔刀的技法,套路和技術同樣包含各種各樣劍擊的招式,此外還有配帶刀劍時利用的柔術招式。居合術一般使用長刀(大太刀或打刀),可以分為以坐姿拔刀的居合和以站姿拔刀的立居合。部分古傳流派則還保留著小太刀和懷劍(即短刀)的拔刀技術。
古流拔刀術(居合術)與古流劍術被同稱為日本實戰劍術的雙翼,缺一而不可。古流武術中一般的劍術指的是格鬥者已持劍在手(即刀劍已出鞘),雙方以實戰準備的架式而展開攻防的刀法劍技,故一般所說的劍術指的都是公平對決狀態的刀法;而拔刀術(居合術)施用以前,刀劍往往是處於納刀入鞘的狀態,所以古時的拔刀術(居合術)十分適合作為突襲對手的劍法而使用,因為手持利刃欲靠近突擊對手時,人未近身,對方必然已有所警覺,故可暗自悄然於無形中不露聲色的接近對方,然後乘其不備突然抽拔佩刀,斬擊對手。反過來,拔刀術(居合術)亦可套用於對突然襲擊的防衛反擊,由於被突襲時,隨身所佩的刀劍往往也是處於納刀入鞘的狀態,所以當有刀劍突然斬來時,隨之而應對的也必然是拔刀術(居合術)。拔刀術的技法並不僅限於單純的拔刀出鞘之術,還包括拔刀之後而隨之展開的劈斬突刺等後續攻擊,只是由於這種劍術的起始動作是拔刀揮斬,所以被稱之為拔刀術。現代日本則稱之為居合道或拔刀道。
很多古流劍術流派、綜合古武道流派和部分古柔術流派中都包含有居合拔刀術,也有以居合劍術為主的流派。主要的古傳居合流派有神夢想林崎流居合(又有林崎流、林崎夢想流、夢想神傳流等名稱)、溝口流居合、關口流居合、田宮流居合、影山流劍術居合、片山伯耆流居合術、無雙直傳英信流居合術、大森流居合、近理三教流居合、瀧流居合、雙流居合、無形流居合、興神流居合刀術、道坤多宮流居合木太刀、圓心流居合據物斬、鹿島神道流劍術拔刀術、柳生制剛流拔刀術、鐘卷流拔刀術、轉心流組討拔刀鞘離、初實劍理方一流甲冑拔刀術等大小七十餘派。
原理
冷兵器對戰中一般來說面對敵人的時候要事先將刀從刀鞘中拔出,用來迎擊敵人;而拔刀術正好相反,故意將刀收入刀鞘中。至於拔刀術的原理,一般有一下幾種解釋:
1,與劍不同,日本刀和刀鞘具有一定弧度,而拔刀術是利用拔刀時的這個弧度製造一種瞬間的爆發力,其力道和速度要大於憑空直接揮刀,因而在第一招搶先砍中敵人,力求一招致命。
2,古代日本一般訪客時是跪坐的姿勢(和式房間,當然不會備置椅子了)。而在這種姿勢下:
1)配在腰上的刀自然會向後方延伸,因此不拔出刀的狀態下,對方很難精確估計刀的長短,因而無法確定對方能否對自己構成威脅;而自己卻完全清楚對方是否在自己的第一招的範圍之內,因此一旦開戰,我方可以提前把握戰局,使第一招處於有利地位。
2)一般武士練習的刀法都是站立打鬥,而拔刀術練習跪坐姿態,在與對方談話言語不和之時,可以在對方沒有防備(或沒有來得及防備)的狀態下瞬間以跪坐姿態直接出招,旨在出其不備。
3,刀柄到刀尖即切先部分有足夠的距離,而且不同於砍,砍的刀尖軌跡是直線,拔刀則是弧線,所以類似於槓桿原理,力量和速度傳到切先時會達到很大,達到一擊必殺。
綜合以上的各種情況可以看出拔刀術共有的一個特點就是強調一招致命。
另外,據說練習拔刀術非常講究腿部的力量和角度的套用。
但遺憾的是,以上幾種解釋均系人為流傳,缺乏相應的考證,因此,只能作為一種“可能性”的解釋。
講究
1)日本,現在也存在拔刀術,但屬於表演性質。
2)日本的歷史上確實存在過拔刀術的流派。只不過這一流派在實戰中是否真的有效,至今還存在著爭論。
另外,本文暫採用“拔刀術=居合”的概念,這兩個單詞具體有什麼不同之處也如同拔刀術的原理一樣有各種說法。如果按照下面參考網頁的說法,則是:
拔刀術=居合術=居合 —— 古時實戰武術 拔刀道 =
居合道 —— 現代的具有表演性質的一種武道。
日語裡,拔刀術也叫“居合”,因為拔刀術需用特殊的刀來發動,這種刀就叫"居合刀 "
居合刀可稱為
打刀的一種,有一定的弧度,長度和柄長(單雙手均適合)
均有標準可依便於使用撥刀術。譬如直身的打刀或特別長身難於快速撥刀的打刀便不稱為居合刀。半太刀亦可用之居合。
居合刀設計要求主要在與快速撥刀,所以要求重心要求與刀的長度都有要求。整體上來說刀條要比一般打刀短,刀柄也是一樣。以這樣達到快速出刀的要求。
修練事項
◎刀柄之握法
大約與握住竹劍的要領同樣,稍離鍔下之緣金,不觸到右手食指而握,兩拳頭(右前左後)間隔大約放進二指或三個指頭程度,然後小指和無名指握緊,其餘指頭要松握。
◎目視
正坐或站立時,基本上,目視四.五公尺前地板上,不凝視一點,而采遠山觀望的要領,把眼睛半開著觀看,但動作中,常注視對手,亦注視被砍斬倒下的對手,唯頭不可俯視的太低。
◎呼吸(吐吶)
採用穩靜緩慢、腹式呼吸。演完每一式招技歸原正坐後,緩慢用腹式呼吸二次調整氣息,約吸滿第三次氣息時開始動作。而且吸進第三次氣息後,至演完一式之前不吐氣,息俟納刀完畢然後才可輕吐。若操演長招技,必須中途換氣時,不使對手發覺在換氣,其要領依各人之修練而有所差異。
◎鯉口之切法(推刀鍔離開鞘口)
右手穩靜緩慢的從刀柄下面往上、由拇指和食指托住刀柄,左手拇指將刀鍔向右斜前稍推,靜悄悄的不使對方感應行動。
◎拔付(拔擊)
刀刃拔出脫離鞘口(鯉口)瞬間橫一文字的最初之一刀,這即居合之生命。拔出速度,起初穩靜緩慢,至中段時變快,及刀尖快脫離鯉口時,如疾風閃光般的快速,依其順序“徐、破、急”之要領拔擊。制先機發揮一刀必殺之銳厲為要。
◎切下(斬下)
受(橫一文字)一擊的對方,完全斬倒制住之一刀。把從對手頭頂,由上段描大圓弧的要領一豎砍斬切下至水月(胸口)的氣魄行施。跪著地時,刀尖離地板約15~20公分,在立委時斬下刀刃要保持水平。
◎血振(振落積血)
斬擊斃敵後,振落付在刃上的積血。其套用技法,像“振落付在雨傘上積水”“傾斜刀尖流落”“右手反掌,向右拂開,以刀尖較刀刃水平低而流落”等三種方法,在振血時要保持充分的殘心意境來行使。
◎殘心
斃敵之後仍然留心對手,以預防垂死的對手,然再襲擊時,立即可反應擊刺對方之絲亳不松卸的身手狀態,從振血到刀歸鞘止,對倒下對手保持隨時可應付的心態。
◎納刀法(收刀法)
一面表示充份的殘心,以腰收納的意境,穩靜緩慢,從鍔元,確實收入。不可圖想,以急忙或優美姿態及只用手腕的收法。要持著刀的右手和握著鞘口之左手,配合到恰好的要領歸鞘。
刀法特點
第一式刀技 前(正面)
意義:
互相對峙,預感對手有殺意,制先機向對手太陽穴(目和耳一條線附近)拔擊,瞬即由正面斬下得勝。
動作:
一、向正面正坐,行三呼吸(吸第三次氣息時)後,兩手穩靜握刀柄和鞘口,同時推開刀離鞘口,也浮起腰部,豎起雙足之足尖,伸腰垂直上身,一面將鞘扭向左,穩慢拔出刃,至刀尖尚余約10公分時,踏出右足同時將刀水平,向對方太陽穴淚厲拔擊。
註:刀拔出時,左手握住鞘口,小指押,擦左腰帶,左肘要充分拉後,此動作稱謂鞘引(SAYABIKI)。(拉鞘)
拔付時,上身向左後拉約45度,左拳在離身體中心線右斜前約45度處停住。刀刃高度與右肩成水平,刀尖微較水平低下(如滴下鉏附近之水,能慢慢向刀尖流移程度)停住右拳內側。
踏出時,兩膝要成直角(90度)充分挺出腰部,垂直上身,力氣貫注下丹田。
二、拔擊後,瞬即將左膝移靠右踵(腳跟),依左耳高度,刀持水平,右手肘向內彎,像刺突後方的心意迅速將刀振舉頭頂,同時左手移握刀柄,瞬即踏出右足同時由正面斬下。
註:左手移握刀柄時,左手握住鞘口要移至水月近處才鬆手。
振舉兩手儘量高舉頭頂,斬下時體姿與前項注 同,斬下時左膝不動。
斬下時雙拳掌,要像扭毛巾的要領向內扭停住在臍前,雙手腕首上端伸出,刀尖稍低。
從振舉至斬下不待分秒,行一貫連串動作。
三、斬下後,左手離開刀柄,移貼左腰帶,同時右手稍向前刺之氣氛,手掌心向上,刃向左,展伸肘,像刺右斜後,水平大迴旋至與正面成90度時,彎肘右拳移靠太陽穴附近,站起同時,袈裟斬的要領擺下振血。
註:站起時稍彎兩膝,成落腰姿勢,此種姿勢稱謂”居合腰”。
振向是振落雨傘上水滴要領動作。
振下時,右拳頭的高度與左手掌水平,刀尖向前低下約45度,而在右掌稍微內側止住,此時刃部要朝振下方向。
四、保持“居合腰”原狀,後足(此時是左足)移前與右足併攏,稍停,右足拉後,左手離腰移握鞘口,移到在中央(臍前),刀鍔近處刀棟移至左手拇指和彎曲食指所作成洞口上,向右斜前展伸右肘同時將鞘拉後(此時左手小指貼在左腰帶著移後),將刀尖滑入鞘口,將刀慢慢納入,同時左手推鞘口至肚臍前停住,一面降腰徐徐合攏雙手納畢,同時右膝跪著地板。
註:納刀時鞘口由中指握住,拇指和食指要松握,刀不可用拇指和食指挾住刀身。
刀納畢時,鍔內側要在臍正中前,刀大約保持水平。
五、納畢後起立,同時後足(右足)移靠前足併攏,右手鬆離刀柄,成佩刀姿勢,退移至次式刀技開始位置(以下至十式止均同)。
第二式刀技 後(向後面)
意義:
感受坐在後面對手有殺意,制先機迴旋,對正背後對手,同時拔擊太陽穴,接著從頭頂斬下得勝。
動作:
一、身體向正,向右轉180度向後正坐,穩靜雙手握刀,足指豎起,依照第一式刀技動作一、將刀拔出,浮開左膝,用右膝為軸點,向左迴旋180度,對正對手,左足稍踏左邊,同時向對手太陽穴激厲拔擊。
註:此招技與第一式刀技「前」之動作大致相同,唯一不同處是由後迴旋180度回復正面拔擊,踏出的腳與第一式有所差異,要注意踏出左足。
以下之動作二、拔擊,三、振血,四、納刀,五、起立與第一式相同,只是,足之運法有左右之差異。
第三式刀技 受流(向右)
意義:
坐在左側對手,突然站起,斬下來襲時,一面起立架開來刀,從對手左肩口「袈裟斬」砍斬取勝。
動作:
一、由正面向右(正面為左)正坐,面朝視左方對手,同時雙手握住柄鞘,浮腰豎立右足尖,一面伸直腰部,左足稍踏右邊(參照圖)(此時足尖向外側)同時將刀貼近胸前,站起,左手拉下鞘,右手將刀往上拔出面額前上方,刃向右斜上,刀尖向後下垂,保持架開(受流)姿勢。
註:注視左側對手動作,不僅面部如此,也要稍微推出右肩的心境施行,則接下去的動作會較流暢。
往上拔速度,要依拔擊動作「徐、破、急」速率施行。
刀往上拔時,左手保持握住鞘口,左肩稍移後面,用刀掩護上體姿態。
二、接著,右足移踏左足側,一面起立(同時「受流」架開對手斬下之刀瞬間),刀尖由後迴旋右上方身體正對對手,左手移握刀柄,動作連貫不可停頓,左足拉退後方同時,由對方左肩口袈裟斬下。
註:從起立至斬下止,不可停頓,要像流水般,一連貫串施行。
斬下時,雙手停止在臍前,刀尖要較水平稍低。
三、斬下後,保持原狀,稍彎右膝,左肘伸直,刃部向前,雙手移上左前,將刀斬擊部位(刃尖七吋部位)移置右膝上。
註:刀用雙手移止左前上時,右手鬆握,掌心向上,刀柄挾在拇指和食指中間,由下面保持輕輕支托形態。此時左肘要充分伸展,握住刀柄之左拳移上左斜前方。
刃部向外,刀柄在上,刀尖朝下四五度橫一文字,與上體成平行。
刃尖七吋部位,輕托置在右膝頭上。
這亦是振血之一種,要把殘心的意境充份表現出來。
四、右掌鬆開刀柄,反掌從上逆手換握。
註:逆手是不可用力強握。
五、右手反掌逆手握時,左手離開刀柄,移握鞘口,右手再反掌向上,刀尖由下方,迴旋左方,將鍔附近移靠鞘口,反掌(「逆手」掌手向上)姿態納刀,緩慢蹲下,左膝頭著地皮同時納畢。
六、刀納畢,起立同時後足(左足)移前並齊右足,右手離開刀柄,回復佩刀姿勢。
第四式刀技 柄當(柄撞)
意義:
前後遭遇襲擊,先以刀柄頭撞擊對手水月(心窩)連著用右單手刺擊後面對手水月,再次以凌厲氣勢將前方對手劈斬得勝。
動作:
一、向正面依居合膝坐穩,雙手迅速握住刀柄同時浮腰,豎起左足尖伸直腰部,右足踏出,同時用雙手並握刀與鞘整體激厲向前撞出,依柄頭撞擊對手水月(SUIGETSU)心窩。
註:居合膝「作法」參照居合膝項目。
雙手握刀時,右手將刀柄橫面握住。
撞擊時,柄頭高度約標準本身水月高度。
二、撞擊後,右手保持伸展右肘姿勢,急速用左手將鞘往後拉引,一面以左膝為軸,把身體向左轉約45度,刀同時拔出,刃尖朝向後面對手,刀尖刀棟貼在左胸(乳)保持水平,上體垂直,充分伸展右肘刺擊後方對手心窩(水月)。
註:刀拔出時,握住鞘口之左手要充分拉盡刀鞘。
刺擊後方對手時,左手握住鞘口移送臍前。
三、刺擊後,依左膝為軸,向右迴旋,抽出刀刃之意境振舉頭上,左手移握刀柄,回復正面向對手,同時以淚厲氣勢從頭頂斬下。
註:不可忘記,抽出刀刃心境動作。
回復正面時,雙目要較身體迴轉向正面之前,先注視對手。
振舉至斬下動作要一連貫串,不待分秒空檔。
斬下時,刀尖稍較水平低。
四、斬下後,保持原姿勢,將刀向右拂開,同時左手離柄移貼左帶。
註:這亦是振血動作之一種,此時右拳位置要在身體中心線右前約45度處附近,其高度與移貼在左帶左手成水平,刀尖要較水平低一點,而稍在右掌內側止住。
五、振血後,左手由左帶移握鞘口,一面納刀,將前足(右足)引退靠左足穩定身腰,跪著左膝,保持蹲踞姿勢。
註:納刀要領同第一式刀技。
引退前足(右足)時,要自然直線引退,不可向右描半月(弧形)般引退。
單膝著地蹲踞是豎起足尖,把且門格置在左足踵(足跟)上,右足引退,保持立膝形狀,浮著右踵,移至左足尖附近。
六、落定腰部,隔一呼吸之後,伸展腰部,右足踏出,起立同時後足(左足)移前並齊右足,右手離柄,保持佩刀姿勢。
第五式刀技 袈裟切(袈裟斬)
意義:
前進中,前方對手振舉刀欲斬下來時,從右?下往上拔擊,反刀從左肩口袈裟斬下得勝。
動作:
一、前進中,左足踏出同時雙手握刀,將鞘向左外反轉一面拔刀,踏出右足,同時右單手從對手右?下逆袈裟往上斬。
註:前進都由右足起步(以下至第十式刀技均同)。
往上斬時右拳停止在右肩上方,刀不出體側,約肩幅程度,扭挺出腰部為要。
二、往上斬後,雙足保持原位(不移動),左手離鞘口移上握柄不待分秒,由左肩口袈裟斬下。
註:一和二要一貫連串動作,斬上和斬下時注意不得停頓。
往上斬同時反掌斬下時,想要斬對方左耳心境袈裟斬下。
左手要離鞘口時,必須把鞘往內扭轉復原,鞘口移至臍前。
斬下時,不移右手反掌將刀垂直豎起而無須擺振後方。
斬下時,雙拳停止在臍前,刀尖稍較水平低下(同第三式刀技「受流」)。
三、斬下後,引退右足採取八相架構,表示殘心。
註:雙目不離受斬倒下的對手,穩靜地將刀引上右肩採取八相架構。
八相架構時,鍔要保持在口之高度,離口一個拳,注意不要引上過高。
四、由八相架構,約停半拍呼吸,引退左足,一面左手離柄移握鞘口,同時將袈裟斬下振血。
註:注意左手。不像於其他刀技,移貼左帶,而直接移握握鞘口(準備納刀)此時鞘要保持水平。
五、振血後,保持原姿勢納刀。
六、後足(左足)移前並齊前足,右手離柄復佩刀姿勢。
第六式刀技 諸手突(雙手刺突)
意義:
前進中,遭受前後對手襲擊,先將前面對手拔擊其右斜面部,瞬即依雙手刺擊其心窩,繼即將後面對手從正面斬下,再次由前面來襲的其他對手,從其正面斬下而得勝。
動作:
一、前進中,左足踏出同時雙手握刀,右足踏出,身體同時向左後拉開,瞬擊對手右斜面部。
註:「拔付」和「拔擊」注意二項不同之處。
瞬擊時,刀尖停在顎之高度,刃都向右斜下。
二、刀卸下架中段一面將後足移前足踵,左手移握刀柄,瞬即右足踏出,同時用雙手,刺突對手心窩。
註:左手移握刀柄時鞘口不要忘記移至臍前。
刺擊動作要像如閃電般。後足移靠前足踵,瞬即右足踏出刺擊。
刺擊時刀尖,稍較水平高。
三、刺擊後,左足為軸,向左後迴旋,同時一面將刀振舉頭頂,正對後面對手,瞬即正面斬下。
註:向左迴旋振舉刀時,將刺入體內之刀,要以抽出之要領施行。
迴旋時為保持穩定姿勢,左足稍開外側為佳。
斬下時之刀位,保持水平。
四、斬擊後面對手後,同三之要領再對正,由前面來襲之另外對手從正面斬下。
註:再次迴旋對正時,為保持穩定姿勢,左足稍踏開左側為佳。
五、斬下後,保持其原姿勢,將刀向右「拂開」(振血),左手同時移至左帶。
六、振血後,左手由左帶移握鞘口,保持原姿勢納刀。
七、刀納畢,後足(左足)移靠前足併攏,右手離柄復佩刀姿勢。
第七式刀技 三方切(三方位斬)
意義:
前進中,遭受正面及左右,三方位對手襲擊,先瞬擊右方對手頭部,再劈斬左方對手面部,繼即劈斬正對面之對手而得勝。
動作:
一、前進中(右、左、右如此進第三步時)右足踏出同時,雙手握刀,面向右方對手,右足踏出時瞬擊右對手頭部。
註:面向右方對手時足部踏法最重要,此時前足(左足)足尖要向右斜右方(即踏在右足左斜前方)。
與第六式刀技之瞬擊部位不相同,而刀尖要斬擊至咽喉停住。
二、瞬擊後,仍保持原足位而以右足為軸,朝向左方對手,同時將刀振舉頭頂,左手握刀柄,左足稍踏開左側斬下其正面。
註:朝向對時,雙目同時轉視對手。
斬下時,刀保持水平(對手之「水月」)。
三、斬下後,繼即將刀振舉頭頂一面,右轉向正面對手,右足踏出,同時斬擊其面部。
註:此式斬下與二之要領相同,唯右足踏出之點有差異。
四、斬後右足引退後面採取左上段架構表示殘心。
五、表示充分殘心後,左足遂漸引退右足後方,左手離開刀柄移貼左腰帶,刀同時從右袈裟方位振下行振血。
六、左手由左帶離開握住鞘口,以此姿勢納刀。
七、後足(左足)移前,並齊前足,右手離開刀柄復佩刀姿勢。
第八式刀技 顏面當(撞擊面部)
意義:
前進中,遭受前後對手襲擊,先將前面對手之顏面部以刀柄頭、柄鐺(以柄頭撞擊),繼之向後方對手水月用單手刺擊,再次迴旋180度正對前面對手,由頭頂斬下得勝。
動作:
一、前進中,左足踏出同時雙手握刀,右足踏出,刀與鞘整體激厲刺出,以柄頭撞擊對手面部。
註:前進必先由右足踏出,左足踏出同時握刀(以下第九式、第十式皆同)。
刀用雙手握時,右手握刀鍔附近,左手握鞘口,而拇指押扣刀鍔。
刀與鞘整體撞擊時,雙手肘儘量展伸,撞擊時右手,從上面輕貼刀柄模樣。
撞擊時柄頭高度,依準雙目之間。
二、撞擊面部後,左手瞬即引拉鞘,一面注視背後對手,刀尖脫離鞘口同時,握住刀的右手移靠貼右上腰,刃部向外保持水平架構,左足稍移左側,而為軸,向左旋轉與對手相對,不得崩潰姿勢而保持上身端正,右足踏出一步,刺擊背後對手心窩。
註:身軀向左旋轉速度與拉引鞘速度同快。
握刀的右手,移貼位置是「上腰」(即腰骨上)此時身體完全與背後對手面對面。
刃部始終保持向外和水平,刀尖不可有上下擺動。
刺擊背後對手時,不可只靠右手伸出刺擊,右足踏出同時依腰力刺擊意境,右肘伸直刺擊。
刺擊時,右拳頭在心窩高度,刃部向外。
三、刺擊後,刀從對手體內抽出,向左旋轉180度一面架開來刀振舉刀,左手移握柄頭,右足踏一步,將前面對手從正面斬下。
註:身軀向左旋轉180度回復正面時,左足稍踏開左側整頓姿勢。
斬下時,雙拳停止在臍前,刀保持水平。
四、保持原姿勢,將刀向右拂開(振血),同時左手離柄移貼左腰帶。
五、左手離腰帶,移握鞘口,照原姿勢納刀。
六、後足(左足)移靠前足併攏,右手離柄回復佩刀姿勢。
第九式刀技 添手突(添手刺突)
意義:
前進中,察覺左方對手,制先機一面向左旋轉90度給予對手右袈裟瞬擊,立即將刃部向下,左手掌挾押刀刺擊對手腹部得勝。
動作:
一、前進中,左足踏出同時雙手握刀,繼即右足踏出而為軸,將身體向左旋轉90度,一面對正左側對手,左足引退將身體向左後拉,同時由對手右肩袈裟瞬擊。
註:前進中,左足踏出時,左足尖要向左開45度踏著,接著即以右足尖踏在正左方,將身體旋轉時,左足尖亦同時向正左方。
身體向左轉同推開鞘口,徐徐拔刀,一面旋轉,至刀尖快脫離鞘口同時引退左足。
右袈裟要斬下至臍之高度。
二、瞬擊後,右足稍引退半步(丁字足),身體向右後拉,同時刃部向下保持水平拉後,握著柄的右拳貼置右上腰,左手拇指和食指確確實實挾住刀身中間,同時右足為軸左足踏出,刺擊對手腹部。
註:右足稍引退(即指約退半步之意)。此時右足尖向右外45度踏著,身體亦同樣向右方45度。
握住刀的右手引移至右腰位置時,依上腰為準。右手移貼右上腰和左手拇指及食指挾住刀棟與引退右足半步要用一拍子動作施行。這姿勢稱謂「添手刺架構」。
刺對手腹部時不唯用手腕之力量,以用身體刺擊心意充分將腰部推前。
刺擊時,身體照原來保持向右45度開著,握住柄之右拳,不離腹部而移貼在臍前。此時刀尖不可上下擺動,即保持水平。
三、刺擊後,左手保持其原位不動,拇指和食指挾住刀身的手掌朝向下方,刃向前,右肘輕輕展伸,握柄之右拳向右斜前上抬,採取右乳高度架構,表示殘心。
註:此時身體照原向45度開著,面部亦朝向斃下對手。
表示殘心時,展伸在右斜前上的右腕與刀之角度,約成直角90度。
四、表示殘心後左手離開刀身移握鞘口,左足引退同時,將刀向右拂開(振血),依照振血姿勢納刀。
註:振血時,身體照原朝向左方對手。
五、後足(左足)移齊前足併攏,右手離柄復佩刀姿勢。
第十式刀技 四方切(四方位斬)
意義:
前進中,遭受四方位對手圍攻,為制先機,刀與鞘整體右斜前推出,先用「柄當」(即用柄側面撞擊),想拔刀的對手甲右拳,繼續一面拉鞘拔出刀,以右單手,刺擊左斜後方對手心窩,再繼續復向右斜前對手(即最先受撞擊者)正面斬下,連線著斬下右斜後方對手,再繼續架開左斜前方對手劈下之刀,振舉至頭頂向對手正面斬下得勝。
動作:
一、前進中,左足踏出同時雙手握刀,左足為軸,身體轉向右斜前,將刀與鞘整體推出,右足踏出一步,以柄側面撞擊對手右甲。
註:雙手握刀時,右掌從下,左手照原握鞘口,拇指要押扣刀鍔。
要撞擊右手時,先將刀鞘扭轉左外方,以柄側面(平面)撞擊對手之手甲,此時右足踏出。
二、撞擊後,瞬即用左手拉鞘,刀尖脫離鞘口同時,身體向左迴轉,對著後面對手成左半身,將刀尖前端附近刀棟,貼著左胸前架構,上身保持端正,左足踏出,右肘充分展伸,刺擊對手心窩。
註:撞擊對手甲右拳,要瞬即開始拉鞘。
刀拔出同時,將刀尖附近刀棟,貼住左胸部位,刃部向外水平架構。
刺擊對手心窩時,右肘要充分展伸,但身體保持左半身姿勢,左手握住鞘口,移至臍前,刺擊時右肩不超出左肩。
三、刺擊後,刀抽出心境,由左,振舉頭頂同時,左手移握刀柄,一面將身體向右旋轉正對右斜前對手,同時左足踏出斬擊其正面。
註:旋轉斬砍其面部時,注意身體平穩,不要搖幌,因此要特別留意,足步的運行。
刀斬下時,刀位保持水平(以下同)。
四、確實斬下後,保持原姿勢,左足為軸,旋轉正對右斜後對手,架開來刀姿勢,將刀振舉頭頂,右足踏出,斬砍其面部。
註:此時,亦注意足部之運行和斬下之方向。
五、斬下後,繼即以右足為軸,向左旋轉180度,一面正對左斜前對手,刀振舉至頭頂,一面面對左斜前對手,刀振舉至頭頂,左足踏出,稍移左側站穩,右足踏出斬擊其面部。
六、砍倒最後對手後,緩慢地將右足引退,同時採取左上段架構,表示殘心。
七、殘心後,引退左足,一面左手離柄,移至左腰帶,同時將刀依袈裟方位振下行振血。
八、左手離左腰帶,移握鞘口,保持振血姿勢納刀。
九、刀納畢後,後足(左足)移靠前足併攏,右手離柄復佩刀姿勢。
作品出處
怪物獵人
當裝備中的技能點數或者鑲嵌在裝備插槽中的裝飾品,達到一定數值時,形成有特殊效果的技能。拔刀術需要十點技能點數才能有效。
效果
技能系統 | 技能名 | P | 效果說明 |
抜刀會心 拔刀會心 | 抜刀術【技】 拔刀術【技】 | 10 | 收刀狀態拔劍的第一擊會心率+100%。(如果是-20%的話會心率就是80%。) 大劍的拔劍蓄力斬也是一樣的效果。 |
抜刀減気 拔刀減氣 | 抜刀術【力】 拔刀術【力】 | 10 | 切斷武器拔刀攻擊時會追加眩暈值和減氣值。 但是和打擊武器一樣,如果沒有命中頭部的話不會增加眩暈值。 |
劍靈
技能
拔刀術是劍靈劍士的三大姿態之一,與御劍姿態和普通姿態一起構成了劍靈中劍士的攻守循環。
在拔刀姿態下劍士可以使用只能在拔刀姿態下才可以使用的技能,並且提高普通攻擊速度,另外在拔刀狀態下每普通一次將消耗一點內力值。
切換條件
使用“天隙流光”技能可以直接進入拔刀術姿態
使用“雷厲斬”技能可以直接進入拔刀術姿態。
使用“側身閃”技能可以直接進入拔刀術姿態。
使用“滿月斬”技能可以進入到拔刀術姿態。
使用“御劍歸鞘”技能可以進入到拔刀術姿態。
加了天賦的“逆風行”技能可以進入到拔刀術姿態。
特定技能
五連斬:對多個目標突進,並且造成目標2秒虛弱,如果目標本身處於眩暈或者虛弱狀態,則浮空目標。
奪命劍:對目標造成傷害,並且使目標8秒內無法釋放防禦技能。
疾風劍:向目標突進,造成傷害並且使目標8秒內移動速度降低50%。
拔劍:對目標造成傷害,並且造成2秒眩暈,該眩暈效果的冷卻時間為45秒。在眩暈效果冷卻時可釋放沒有眩暈效果的拔劍技能。
《300英雄》
緋村劍心被動技,劍心在收刀狀態下,下一次命中目標會實戰拔刀術,享受額外物理攻擊力與暴擊率的加成,脫離戰鬥後6秒則會自動收刀入鞘。打出成噸傷害,擁有很強大的物理輸出能力,同時生存能力也是十分的出色。
Q土龍閃:前期對線的主要技能 CD短的同時配合不錯的攻擊範圍判定 還可以可以降低對方的命中率 能夠很好的進行壓制
W雙龍閃/龍鳴閃:這是劍心的精髓技能 也是他能稱之為劍神的根本所在 想要了解這個技能首先要明白劍心的兩種狀態
收刀狀態:只有在這種狀態下劍心才能使用雙龍閃 並且 在該狀態下 劍心的一下次普通攻擊享受25%的物理攻擊與暴擊率加成 使用龍鳴閃的時候 劍心可以在0.75秒內提升自己275%的移動速度1秒並免疫控制效果這是劍心集追殺與逃生於一體的神技 同時短時間內可以瞬間攻擊兩次
拔刀狀態:只有在這種狀態下 劍心才可以使用龍鳴閃 龍鳴閃本身並沒有任何傷害加成 但是卻擁有極其強大的控制技能 使用龍鳴閃的時候 劍心周身範圍2碼內可以降低對方60%的移動速度1秒 同時可以使劍心進入收刀狀態
E龍槌閃/龍翔閃:這是劍心的主要輸出技能 共分為兩段來釋放 一段龍槌閃可以迅速跳向前方並標記目標單位1秒 這就是通常所說的跳地板 可以進行強制性位移 有的時候完全可以當作閃現進行穿牆來使用 具體用法與saber和鳴人的Q類似 這是絕對的神技 有的時候完全可以用這個技巧進行極限反殺與逃生 在此技能的基礎之上可以使用二段技能龍翔閃 如果被標記的目標中了龍翔閃則會被劍心強制性擊飛 這是一個非常完美的控制技能 希望大家好好體會
R九頭龍閃/天翔龍閃:可以說 這是劍心的招牌技能 飛天御劍流的奧義 用來搶人頭時是異常的好用 這個技能的傷害與自身當前的氣力值掛鈎 也就是說你自身的氣力值越高額外附加的傷害也會越高 當你血量低於35%的時候則可以使用飛天御劍流的最終奧義-天翔龍閃 這時候的輸出會更高 當然 如果只是傷害高 那么我對這個技能絕對不會擁有這么高的評價 大招最大的特色就在於強大的控制效果與位移效果 當你對目標單位使用R技能的時候 劍心會額外的向前衝刺一段距離 實際的攻擊距離會比技能本身顯示的還要遠 這就為劍心的切入能力提升了一個質的飛躍 同時也可以利用這個額外的衝刺距離進行極限逃生
被動:拔刀齋 這個技能賦予了劍心真正意義上的劍客之名 無愧於他拔刀術大師的風範
動漫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