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廓

拓跋廓

西魏恭帝拓跋廓(537~557年),本名元廓,河南洛陽人,鮮卑族西魏最後一位皇帝(554~556年在位),孝文帝元宏曾孫,文昭帝元寶炬第四子。

初封齊王。大統二十年(554年),在太師宇文泰擁立下,正式即位,稱為元年,恢復拓跋本姓。二年(555年),增加太學助教。

西魏恭帝三年(557年),為權臣宇文護所廢,降封為宋國公,慘遭殺害,諡號為恭。

基本介紹

  • 本名:拓跋廓
  • 別稱:元廓
  • 所處時代:西魏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河南洛陽
  • 出生時間:537年
  • 去世時間:557年
  • 主要成就:西魏末代皇帝 宋國公
  • 在位時間:554-556年
  • 諡號:恭
人物生平,主要成就,政治,軍事,經濟,親屬成員,長輩,妻子,

人物生平

拓跋廓,漢名元廓,是魏文昭帝元寶炬第四子,魏廢帝元欽的異母弟,出生於大統三年(537年)。大統十四年(550年),受封齊王
西魏廢帝三年(554年)正月,安定公宇文泰廢黜魏廢帝元欽,擁立齊王元廓為帝。元廓繼承帝位,仍未設年號,稱元年。元廓繼位後,宇文泰仍和從前一樣專權干政,並自封太師大冢宰。他威逼元廓恢復原姓拓跋氏。宇文泰為了提高自己的聲望,壯大自己的實力,於同年冬天,派于謹宇文護楊忠等率兵五萬攻破江陵,俘殺梁元帝蕭繹,擄走梁朝王公以下和百姓數萬人作奴婢,分賞三軍。
宇文泰原想取代西魏政權自立為帝。西魏恭帝三年(556年)十月乙亥日,在北巡途中病死。宇文泰死前,因為自己的兒子幼小,便囑託侄子宇文護,幫助嫡長子宇文覺主持軍國大事。宇文泰死後,拓跋廓封宇文覺為太師、大冢宰、襲封安定郡公;不久,進封宇文覺為周國公。同年十二月庚子日,宇文護感到篡魏時機已到,就威逼拓跋廓禪位給宇文覺。
三年(557年)正月,宇文覺正式代魏稱帝,建立北周政權,是為孝閔帝,西魏至此滅亡。孝閔帝稱帝後,封拓跋廓為宋國公,不久遇害。

主要成就

政治

魏恭帝時期,繼續沿東漢末年的州郡縣制。當時因北方戰亂,大批北人舉族南徙長江中下游定居避亂,其聚居區仍沿用北方原西魏官員籍的州郡縣舊名,於是各地出現大量僑州、僑郡僑縣,造成地方政治制度混亂。
魏恭帝時期,權臣宇文泰對這些統治經驗非常重視,頒行為“六條詔書”,作為施政綱領。並專門組織中下級官吏學習,規定不通曉這六條及計帳的人,不能當官。十六年,又正式建立由八柱國分掌禁旅的府兵制府兵共有兵力約五萬,除宇文泰和宗室元欣外,分別由六個柱國大將軍統領。此制的建立,對軍隊進行統一指揮和訓練,有利於中央政權的加強。繼續推行均田制。根據敦煌文書《西魏大統十三年計帳》可知,均田制下的授受雖已實行,但授田不足額卻是普遍的現象。當時最普遍的一種力役為“六丁兵”,即每個丁男在六個月內為政府服役一個月,一年內要服役兩個月。魏恭帝時期,社會較為安定,國力日趨強盛,有效地抗擊了東魏的多次進攻,而且於廢帝二年(553年)取得南朝梁的蜀地,次年又奪得江陵。557年初,宇文覺廢魏恭帝自立為帝,即孝閔帝,建立北周。

軍事

南北朝時期,魏恭帝元年(梁承聖三年,554年),西魏軍攻克江陵(今湖北荊沙),俘殺梁元帝蕭繹的戰爭。梁太清三年(549年),侯景攻陷梁都建康,長江下游江北諸郡,多為東魏占領。駐守長江中上游地區的梁宗室諸王割據自立,並藉助西魏力量互相攻擊,爭奪帝位。
據襄陽的梁雍州刺史、岳陽王蕭詧進攻荊州刺史、湘東王蕭繹,兵敗投靠西魏,被立為梁王。大寶三年(552年),蕭繹於江陵稱帝(是為梁元帝)。請西魏出兵攻占梁、益二州,剪除已在成都稱帝的梁益州刺史、武陵王蕭紀。承聖三年,梁元帝遣使向西魏索還所占之地,言辭頗為傲慢。
大寶三年(552年)9月,西魏大丞相宇文泰派柱國于謹總領中山公宇文護、大將軍楊忠等將率兵5萬進攻梁都江陵。十月,西魏軍自長安(今西安西北)進至樊(今湖北襄樊)、鄧(今河南鄧州)一帶,蕭詧率軍助戰。梁元帝聞訊,下令戒嚴,調兵抵禦西魏軍。十一月,西魏軍渡漢水,宇文護、楊忠奉命率精騎先據江津(今荊沙東南),切斷江路,使梁守軍東退無路,下游援軍也無從得渡。
梁元帝遣將分扼江陵要點,樹木柵於外城。于謹軍至,下令築長圍,隔絕內外。梁信州刺史徐世譜、司馬任約等率軍於江陵南岸馬頭築壘,遙為聲援。時梁各處所徵兵馬未至,西魏軍多路攻城,初受挫,後猛攻,並在內應相助下入西門,克外城。梁元帝退保內城,當晚命屬官焚圖書14萬卷,次日出降,後被殺。十二月,于謹回師,將被俘的梁王公、百姓數萬人驅往長安。西魏立蕭詧為梁主。此後,長江中上游的荊、雍、梁、益諸州,全為西魏所有。
魏恭帝元年(554年)正月,戊子朔(2月18日)。十二月,梁元帝被魏人殺害,年四十七歲。魏立梁王蕭詧為梁主。當年,魏加尉遲迥督六州,加以前共為十八州,自劍閣以南,得承制、封拜及陟黜。尉遲迥在其區內明賞罰、布恩威,綏輯新民,經略未歸附之地。境內華、夷皆懷之。尋魏詔大都督宇文貴代尉遲迥鎮蜀。隆州人開府李光賜反於鹽亭。率其黨帛玉成、寇食堂、譙淹、薄皓、馬術等圍隆州(治今四川閬中),隆州人李灊亦聚眾造反,開府張遁舉兵應之。宇文貴乃命開府叱奴興救隆州,又令開府成亞擊灊及遁。勢不能敵,遂降。械送京師。加宇文貴都督益潼等八州諸軍事、益州刺史,再加小司徒。蜀地多盜賊,宇文貴於是用以任俠傑健之人,部署為游軍二十四部,令其督捕,因此才安定。
魏恭帝二年正月壬午日(555年2月7日),梁主蕭嵒改元大定。五月丙午日日(7月1日),梁陳霸先迎立貞陽侯蕭淵明入建康即皇帝位,改元天成。以晉安王為皇太子,陳霸先為侍中。十月,梁貞陽侯蕭淵明遜位,出就藩邸。十月己酉日(初二,11月1日),晉安王即皇帝位,大赦,改元紹泰。以蕭淵明為司徒,封建安公。遣使告齊云:“僧辯陰圖篡逆,故誅之,仍請稱臣於齊,永為藩國。”

經濟

魏恭帝時期在進行改革的同時,並沒有完全拋棄過去封建王朝有關恢復生產、安定人民生活的好的作法。如天子親五銖錢耕籍田、下勸農詔、災年開倉濟貧以及各種類型的蠲賑、罷苑弛禁等等。其中的一條重要措施,就是均田制及其相關制度的頒行。
農業
拓跋廓拓跋廓
均田制的施行,可能自西魏初即開始,但正式頒行,大約是在西魏恭帝時期。《隨書·食貨志》稱:“太祖作相,創製六官”。緊接著就記載均田、租調、榷鹽諸法。掌握這些政令實施的長官如“載師”、“司均”、“司倉”、“司賦”、“司役”、“掌鹽”等,為“六官”(天、地、春、夏、秋、冬)中“地官”下屬。而史載宇文泰直至廢帝三年才自任“太師”、“大冢宰”、“初行周禮,定六官。”因而其各部職掌及有關制度的正式頒行,大致當在此時。
魏恭帝時期的均田制,參照了北魏制度,也有一些創新。其主要內容有:有室(已婚丁男)者授田120畝,未婚丁男授田100畝;租調量為有室者每年納租5斛,絹10匹,綿8兩,未婚者納半數;凡民18—64歲皆納賦,每年具體所征又視年成而定:畝收4釜(fǔ,音斧,容器。一釜合6.4斗,一說合10斗)為上年,全賦;畝收3釜為中年,半賦;畝收2釜為下年,征1/10;官吏俸祿的發放比例,與征賦額相同。百姓服役年齡為18—59歲,豐年服役1月,中年20天,下年10天;凡徵發徭役,家出1人,不得超過。此外,對各種情況下的免賦、免役,也作了具體規定。
手工業
魏恭帝時期的手工業也得到了一定的發展,“冬官”之下,設有工部、匠師司金司水、司玉、司皮、司色、司織等大小50多個部門,較之北魏,分工更為詳盡。一些官手工場,規模巨大,如夏陽諸山的鐵冶,營造軍器,擁有工匠8000人;一些工藝品,也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魏文昭帝時造的“仙人”、“水芝”二欹器,精巧絕倫,令人嘆為觀止。此外,北周的鹽業十分興盛,有海鹽、池鹽、井鹽,還有製成虎形,以供祭祀和接待賓客之用的“形鹽”和作藥用的“飴鹽”。政府壟斷鹽業,凡百姓取用,都要徵稅。
拓跋廓拓跋廓
魏恭帝時期,由於戰爭較頻繁,對整個社會生產影響較大,修宮室、築長城等土木工程,給人民帶來的徭役還是相當深重;官吏聚斂、貪污之事也時有發生;周武帝滅齊後,有窮兵黷武的苗頭出現。然而,無論如何,從大的方面看,西魏北周緊緊抓住了長期以來影響中國北方地區經濟發展的關鍵,即豪強、僧侶地方隱佔土地、戶口,與國家爭奪勞動力;編戶的逃亡失散和奴婢雜戶的存在這三大問題。

親屬成員

長輩

曾祖:孝文帝元宏
祖父:京兆王元愉
父親:西魏文帝元寶炬
母親:不詳。

妻子

若干皇后,司空、長樂公若干惠之女。西魏滅亡後,出家為尼,在寺佛中去世。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