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拓姓
- 拓 :拼音:tà 或tuò
- 簡體部首:扌
- 筆順編號:12113251
讀音,起源,拓跋,
讀音
拓 拼音:tà 或tuò
簡體部首:扌,部外筆畫:5,總筆畫:8
繁體部首:手,部外筆畫:5,總筆畫:8
五筆86&98:RDG 筆順編號:12113251 四角號碼:51062
姓氏中讀tuò
姓氏中應該讀ta,所有群主姓此姓者都讀自己的姓為ta,而外出去外地者為了方便讀tuo
起源
據《魏書·官氏志》記載:“黃帝子昌意少子悃,受封北土,黃帝以土得王,北俗謂土為拓,謂後為跋,故以拓跋氏。
東漢、魏晉時期,中原內亂,鮮卑族內遷中原地區。公元386年,拓跋珪建立北魏,建都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公元494年,孝文帝遷都洛陽,實施改革。孝文帝將王族改為元姓,王族之外的拓跋氏遂成為庶姓,仍為拓跋氏,不與皇室同族。
拓跋
拓跋失國後,拓跋氏流散四方。拓跋姓望居潁川郡(戰國時秦國置郡,相當於現在河南省禹州一帶地區)、雁門郡(戰國時趙國置郡,相當於現在山西省代縣一帶地區)。為了更好的融入當地社會,為了方便,就把複姓的“拓跋”改成了單字“拓”。
現在,安塞,清澗、橫山和子洲等榆林多縣都有拓姓戶族。“拓”姓人還嚴格遵守一條祖訓:“不論走到中國的哪個地方,只要也是姓拓,男女之間絕不能結婚,因為是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