拋蓋彈射

拋蓋彈射

戰鬥機飛行員在跳傘時,是依靠座椅彈射機構將自己連同座椅一起彈出去,實現救生的,在拉動彈射手柄的時候,同時啟動一個聯動機構,該聯動機構促使座艙蓋先解鎖,接著拋掉座艙蓋,之后座椅彈射機構才開始工作,由此,戰鬥機飛行員在跳傘時才不會受傷。

中文名稱拋蓋彈射
英文名稱canopy jettison ejection
定  義先拋放座艙蓋清理彈射通道,再進行彈射離機的救生方式。
套用學科航空科技(一級學科),航空安全、生命保障系統與航空醫學(二級學科)
拋蓋彈射是飛行員跳傘逃生時,先啟動彈射手柄,飛機聯動裝置將活動艙蓋拋離彈射區,然后座椅才開始運動。這一過程需要一定的時間。經試驗表明,彈射時飛行速度 越低,所需的時間越長,在零-零(即飛機高度和速度均為零時)彈射狀態,一般需要0.3~0.4秒。飛機設計師為避免彈射座椅與艙蓋在空中相碰,往往採用 延時機構使座椅延時0.3~0.4秒才開始運動。
此外,彈射還受到其他因素影響。例如“飛豹”戰機採用拋蓋彈射方式,即先將座艙蓋拋去,再彈射座椅,要比F-16部分型號採用的穿蓋彈射慢大約0.3-0.4秒。如果“飛豹”這類雙座戰機的兩名飛行員都需彈射,從後艙座艙蓋拋射裝置啟動,到前艙飛行員座椅動作,滯後時間約1秒,對於不利姿態下的逃生極為不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