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拊缶歌》是漢代弘農楊惲創作的詩歌。此詩寫因不擅耕種而沒有收穫,以此喻從政無政績,並發出人生須及時行樂之慨嘆。詩中運用了一種較隱晦的象徵手法,表現了積極用世者壯志未酬的憤慨,充滿批判精神。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拊缶歌
- 創作年代:西漢
- 作品出處:漢書
- 文學體裁:雜言詩
- 作者:楊惲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白話譯文,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田⑴彼南山,蕪穢不治。
種一頃豆,落而為萁⑵。
人生行樂耳,須富貴何時。
注釋譯文
⑴田:作動詞,意為耕種。
⑵萁:豆秸。
白話譯文
南山有一塊地,雜草叢生,種了百畝豆,只剩下沒用的豆秸,人生就是行樂罷了,要到什麼時候才算富貴呢?
作品鑑賞
楊惲是維護中央統一,反對分裂陰謀的。當然他是忠君的,他廉潔無私,尊奉儒家“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教導,生性剛直,對被誣免官“內懷不服”,這都是他後來被誅殺的根本原因。
《拊缶歌》共分為兩層:前四句敘述在在南山耕種,因為不擅長耕種,弄得田地荒蕪,沒有收成。種一頃豆子,沒有收穫,只長出一堆豆秸。結尾兩句說:人生當及時行樂,等富貴到什麼時候?前後意思連貫不甚緊密。前四句是以耕種沒有收穫比喻從政無政績。楊惲既不肯同流合污,又無力改變現狀,實在痛苦,他寧可不等這等富貴,歸田長為農夫才有真正快樂。這同陶淵明“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近似。但充滿積極用世者壯志未酬的憤慨,充滿批判精神。
此詩用了一種較隱晦的象徵手法,全詩節奏鮮明,前四句是整齊的四言,後兩句是散文化的五言,似是脫口而出。前後兩層跳躍間隙較大,有“欲言又止,不便深說”的一種壓抑感,為政廉潔無私,要受誣告,脫離政界長為農夫種地有稱譽也不行,“不意當復用此為譏議也”,楊惲預感到大禍臨頭。對楊惲詩中因情緒壓抑而產生的晦澀不必多所指責,相反對他的批判精神、抗爭精神應多加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