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諾文化

拉諾文化

克洛維斯文化的一個別稱,“克洛維斯文化”因“克洛維斯石矛”而得名。“克洛維斯石矛”是史前美洲地區人類使用的一種石器,最先出土於美國小鎮克洛維斯,被認為是迄今發現的北美大陸存在人類活動的最早證據之一。

近年研究人員重新估計了所有的克洛維斯考古點發現的材料,排除了其中不能算人工製造的或不能準確定年代的物品。修正後的年代是11,050年前到10,800年前。克洛維斯文明持續了幾百年,可能不是美洲最早的文明。

拉諾文化,發現始末,文化特徵,滅亡新說,最早居民,推翻假說,

拉諾文化

美洲舊石器時代考古文化。早期的拉諾文化只分布在美國西南部和墨西哥北部,到更新世末期擴展到其他地區,如北美東部,包括一些曾經被冰川覆蓋的地方。
出名的遺址有新墨西哥州克洛維斯附近的布萊克沃特德羅遺址和亞利桑那州東南端的納科 -萊納遺址。前者是位於古沼澤地的一處營地遺址,產猛獁象化石和“克洛維斯尖狀器”以及“克洛維斯石葉”──一種從預製石核上打下來的用作刀具或刮削器的長石片。後者是一處捕獵和屠宰的遺址,從這裡發現了9隻被殺死和肢解的猛獁象,還有馬、野牛、貘等動物。它們與石器和用火的遺蹟共存。據放射性碳素斷代,其年代為距今1.15萬年,可以代表拉諾文化中期的平均年代。

發現始末

考古學家於1936年至1938年間在新墨西哥州的克洛維斯考古遺蹟發現了小量人工製品,於1936年至1937年發掘出石制的克洛維斯槍頭、兩個帶有撞擊損傷的骨制尖頭器、石刀、部份刀芯及幾件石制切割器。自此在美國墨西哥中美洲,甚至南至南美洲北部都有發現克洛維斯遺蹟。
自1930年代在北美洲西部發現多個克洛維斯文化位點後,一般認為克洛維斯人就是最早到達新世界的人類,克洛維斯人可能就是所有北美洲及南美洲原住文化的祖先。但是新的考古發現又提出了新的質疑。例如維吉尼亞州的仙人掌山、俄勒岡州夏湖的佩斯利洞窟、南卡羅萊納州阿倫達郡的塔波、賓夕法尼亞州的麥道克勞夫特岩石遮蔽處及智利的蒙特沃德等。

文化特徵

克洛維斯文化中最特別的器具就是克洛維斯槍頭,是以石制及有凹槽的槍頭。克洛維斯槍頭是雙面的,一般兩面都有凹槽。考古學家並不認同這些製品的多寡與克洛維斯人的盛衰,或是不同群落的技術提升有關。由於在猛獁象遺骸的位點也有發現克洛維斯槍頭,一般都接受克洛維斯人獵殺猛獁象。猛獁象本身只是克洛維斯人其中一種食物,他們也會獵食古風野牛乳齒象地懶、古代及其他細小的動物。總數有超過125種植物及動物曾被克洛維斯人所使用或吃用。

滅亡新說

研究人員稱,發生在1.29萬年前的一次彗星撞擊可能使北美洲的“克洛維斯”人滅絕。
從格陵蘭一個冰核中提取的一層鉑可追溯到一個突發的氣候過渡期——“大寒冷”期。科學家以前把這個時期和克洛維斯人的滅絕聯繫在一起。這些史前的狩獵收集者最早占據北美洲。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說,這為一顆彗星把地球帶入更冷階段致使幾十個物種滅絕的理論提供依據
研究人員米柴爾-佩塔弗和哈佛大學同事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雜誌上撰文說,他們發現約12890年前凍的鉑濃度增加100倍。這和氧同位素測量顯示的氣候迅速變冷的時期——大寒冷期相同。1.15萬到1.29萬年間,地球進入大寒冷期時,北半球高緯度地區快速回到冰河時代。研究人員稱,在一次撞擊中碎片進入大氣,這使地球全面變冷,徹底摧毀克洛維斯人等本土文明。
作為克洛維斯人迅速滅絕的證據,彗星理論家以前指出,極少數克洛維斯考古遺址顯示出克洛維斯人滅絕後人類生活過的證據。在少數克洛維斯考古遺址,克洛維斯和後克洛維斯文物被沒有文物的沉積物層隔開,這表示這些文明存在時間間隔。他們認為,這個沉積物層是北美洲人類考古記錄的“死區”。這個時期開始於這次彗星撞擊,持續約500年。
但其他科學家認為,後來在克洛維斯遺址沒有人類生活的事實並不能成為假設一個種群崩潰的理由。美國考古學家萬斯-霍利迪指出,短期占據克洛維斯或後克洛維斯等古印第安期遺址是正常的。他說:“那是因為許多古印第安期遺址都是狩獵殺戮遺址,完全相同的一個地點反覆出現殺戮是非常不可能的。所以克洛維斯人沒有占據其他古印第安地區也就不足為奇,也就沒有推斷一場災難的理由了。”

最早居民

20世紀後半葉流行的“克洛維斯第一”理論認為,克洛維斯人是第一批到達美洲的居民,其主要依據是沒有發現克洛維斯文化之前其他人群在美洲廣泛活動的有力證據。

推翻假說

進入21世紀,考古學界的一些發現開始向這一理論發出挑戰。德州農工大學的研究發現克洛維斯遺蹟應該屬於1.105-1.09萬年前,未如以往估計的早,而在智利的蒙特沃德遺蹟卻可追溯至1.35萬年前,而加利福尼亞州海峽群島的古印第安人則於1.25萬年前就已經到達。這顯示了古印第安人沿太平洋海岸的遷徙比想像更快。
對克洛維斯文化物質新的放射性碳年代測定、以及對過去材料的年代的重新評價表明,這個群落在美洲居住的時間比過去認為的要晚、也要短。人類學家Michael Waters和Thomas Stafford Jr.提出,以其特有的打獵用的尖器為特徵的克洛維斯人可能不是美洲最古老的居民。研究人員重新估計了所有的克洛維斯考古點發現的材料,排除了其中不能算人工製造的或不能準確定年代的物品。然後他們從五個沒有準確年代的地點收集了精確的放射性碳材料,他們還確定了另一個地點的人類遺骸的年代。所有這些年代的測定縮小了過去認為的克洛維斯人的時間區域,1950年前的放射性碳年代測定給出的區間是11500年前到10900年前,修正後的年代是11050年前到10800年前。研究人員認為,克洛維斯文明持續了幾百年,可能不是美洲最早的文明。
2004年,在南卡羅萊納州阿倫達郡的塔波發現了一些石制器具,可以追溯至5萬年前,但其準確性受到質疑。在俄勒岡州夏湖的佩斯利洞窟內的人類就比克洛維斯文化早1000年已在洞穴內生活。若這些都被證實,相信人類比克洛維斯文化更早進入北美洲,可能約於1.6萬年前。為了解開佩斯利洞穴的謎題,詹金斯組建了一支由多國學者組成的國際研究小組,從考古、地層、DNA和放射性碳等多角度對佩斯利洞穴進行研究。研究小組中來自丹麥哥本哈根大學地理基因研究中心的艾斯克·威勒斯勒夫教授和寶拉·岡波斯博士對洞穴內的糞便化石樣本進行了無標籤的DNA“盲檢測”。檢測結果顯示,化石樣本主人確係人類。現任職於該中心的小托馬斯·斯塔福德博士利用放射性碳測年法對這些化石樣本進行了年代測定,測定結果顯示其年代比克洛維斯文化的年代要早。俄勒岡州立大學博士羅蘭·戴維斯對洞穴的地層進行了測繪,並且分析了遺址的形成過程。結果發現,在佩斯利洞穴遺址中沒有發現克洛維斯文化存在的證據。
2007年,得州A&M大學地質考古學教授麥可·沃特斯在《科學》雜誌上發表《重新確定克洛維斯文化的年代:人類移居美洲的含義》,該文稱,最新的放射性碳測年法將克洛維斯文化出現的年代推後了400—100個碳14年(14C yr B. P.)。這樣一來,克洛維斯文化的傳播時間正好與在美洲發現的許多非克洛維斯文化遺址的年代重合。因此,沃特斯認為,克洛維斯人未必是最早的美洲居民。2012年7月13日出版的美國《科學》雜誌發表的一篇題為《克洛維斯時期的西部無柄投射矛尖和佩斯利洞穴的人類糞化石》的文章指出,由美國俄勒岡大學考古學家丹尼斯·L.詹金斯領銜的國際研究小組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與克洛維斯人同時或者比其更早到達美洲的是與之迥異的另一人群。再次挑戰了在美洲史前考古領域占據主流地位的“克洛維斯第一”理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