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祜族,是中國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民族語言為拉祜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崇拜多神,供奉“厄莎”。拉祜族分布在中國、緬甸、泰國、越南、寮國等國家,中國境內...
【拉祜】“拉祜族”族名的來源。拉祜語“拉”為虎,火烤食物為“祜”。“拉祜”即“火烤虎肉”之意。拉祜族,即譯為“獵虎的民族”。 解放前,曾依其膚色,...
拉祜族民歌拉祜族善於歌詠,嫻於舞蹈,其音樂舞蹈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和獨特的民族風格。拉祜族民歌有頌歌、敘事歌、兒歌、情歌、喪歌等五類,各具特色。歌曲、樂曲和...
瀾滄拉祜族自治縣 10.3萬 1'12" 瀾滄拉祜族自治縣 瀾滄縣是雲南省普洱市下轄縣之一,縣境位於雲南省西南部,因東臨瀾滄江而得名。[1]瀾滄縣總面積8807平方...
拉祜族多數聚居於雲南瀾滄拉祜族自治縣和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少部分與其他民族交錯雜居於瀾滄江以東各縣。拉祜族淵源於甘肅、青海一帶的古羌人。早期過著...
葫蘆笙舞是拉祜族有代表性的一個大舞種,主要流傳於臨滄市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的忙糯鄉、勐勐鎮、大文鄉、勐庫鎮等拉祜村寨和思茅市瀾滄拉祜族自治縣...
《拉祜族史》是2011年雲南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政協瀾滄拉祜族自治縣委員會 、李保、楊文安。...
南美拉祜族鄉,位於臨滄市臨翔區西南部,距區政府駐地48公里,東與博尚鎮相連, 北與章馱接壤,西與耿馬縣毗連,南與雙江縣相連。全鄉國土面積120.85平方公里,介於...
拉祜族民間舞蹈種類很多,與生產、生活內容有關,富有很濃的生活氣息。有表現動物動作的白鷳舞、小米雀舞、雞喝水舞、青蛙舞;有表現生產活動的栽秧舞、打穀舞、豐收...
楊春編著的《中國拉祜族》是“中華民族全書”之一,《中國拉祜族》力求充分展示拉祜族豐富多彩的文化內涵,全面探尋拉祜族波瀾起伏的歷史軌跡,深刻揭示拉祜族自強不息...
截至2014年,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轄4鄉2鎮(勐勐鎮、勐庫鎮、沙河鄉、大文鄉、忙糯鄉、邦丙鄉),72個村,3個社區及勐庫華僑管理區、雙江農場管理區...
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 在中國主要分布於雲南省的思茅、臨滄地區和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分拉祜納和拉祜熙兩個方言。...
拉祜族吧是百度民族文化目錄下的貼吧之一。以交流拉祜族歷史與文化、學習和發揚拉祜族傳統、了解拉祜族歷史,關注拉祜族發展為主。另外還兼容經濟、軍事、民生、政治...
拉祜族主要分布在雲南省南部的瀾滄縣,屬亞熱帶山區。”拉祜“一詞是這個民族語言中的一個辭彙,”拉“為虎,”祜“為將肉烤香的意思。因此,在歷史上拉祜族被稱...
拉祜族的年節,分為過大年、過小年兩次。每年農曆的正月 初一是過大年,正月十五是過小年。大年一般要過5天,從大年三十開始至正月初四結束。年三十以前,除夕...
拉祜族曾經經歷過血緣群婚、族內對偶婚、轉房婚和一父一妻制等,而且長期實行族內對偶婚,因此血緣集團內部由父系和母系相互混雜而導致雙系大家庭制度長期並存的...
拉祜年 除夕晚上舂粑粑,大粑粑象徵太陽和月亮,小粑粑象徵星星和五穀豐登,在農具上要放上一些粑粑,表示讓它們和主人一起分享節日的快樂。村寨里宰牲畜,戶主都要給...
拉祜族音樂可分為民間歌曲和器樂兩大類。樂器主要有葫蘆笙 列嘎杜(直 簫類吹管樂器)、響篾(即口簧) 小三弦、象腳鼓、 、 鑔等;樂曲有《傷心調》、《歡樂調》...
力所拉祜族鄉是西盟唯一的拉祜族鄉。東鄰勐梭鎮 ,南接翁嘎科鄉,北連西盟鎮、莫窩鄉西南以河為界和緬甸相望。位於西盟縣境西部,距縣城48公里。...
拉祜族博物館為中華民族園56個民族博物館之一,按雲南瀾滄江孟連地區拉祜族傳統民居1:1復原,由當地工匠按本民族習俗和建築工藝在北京落建。於2005年建設,當年竣工...
拉祜族血拌肉是一道菜品,主料為新鮮脊肉、護心血等。...... 拉祜族血拌肉是雲南拉祜族的美食,原料為公豬的新鮮脊肉、護心血、辣椒、香茅草、生薑、胡椒、橄欖...
者米拉祜族鄉位於紅河州南部、距蒙自258公里,金平城南部、距金平城99公里,地處東經102 31’至22 3’之間,東連勐拉鄉,西鄰綠春坪河鄉,北壤老集寨鄉,南接...
拉祜族是雲南特有民族,主要分布在雲南省南部的瀾滄、孟連、雙江、勐海、西盟等縣,人口約434000人。拉祜族先民屬於古代羌人系統。...
拉祜族傳統體育是伴隨著拉祜族民眾生產與生活實踐而發展起來的一種民族體育文化形態。它的延續與發展,與拉祜族的語言習俗、歲時節日、生活習慣、倫理道德、宗教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