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簡介
力所拉祜族鄉為省級扶貧攻堅鄉,也是西盟唯一的拉祜族鄉。介於北緯22°35′至22°43′,東經99°21′至99°33′之間。東鄰勐梭鎮 ,南接翁嘎科鄉,北連西盟鎮、莫窩鄉西南以河為界和緬甸相望。全鄉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境內山高谷深,為百分之百山區.鄉人民政府駐力所寨,轄5個行政村,37個自然村,55個村民小組。農村人口10234人。土地總面積177.79平方公里,國境線長10公里。居住
著拉祜族、
佤族、
漢族、
傈僳族等民族。2007年總戶數2972戶,人口11528人,其中:少數民族人口11166人,占總人口數的96.86%;農業人口數11144人,占總人口數的96.67%;拉祜族5579人,占總人口數的48.40%。佤族5587人,占總人口數的48.46%;其它民族132人,占總人口數的1.42%;漢族230人,占總人口數的2%;非農業人口384人,占總人口數的3.33%。
拉祜族民族史
拉祜族有“拉祜納”、“拉祜西”兩大支系,源於古代氐羌系統,與彝族關係密切。清代文獻中被稱為“倮黑”。自稱拉祜,意為用火烤吃老虎肉,反映出拉祜族歷史上曾是一個狩獵民族。苦聰人是拉祜族的一個支系。新中國成立後,根據本民族人民的意願,正式定名為拉祜族。
拉祜族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大多數人通漢語和傣語。部分拉祜族普遍使用過西方傳教士創製的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後來,在原有的字母基礎上,創製了拼音文字,推廣使用。
其祖先淵於甘、青地區的古氐羌人,後部分支系向南遷徙,進入今雲南境內。其先民唐代史籍稱“鍋銼彎”,自金沙江南岸地帶分東西兩路繼續南遷。先後受唐宋時南詔、大理國以及元明清歷代封建中央王朝及傣族封建領主統治。傳統舞蹈有蘆笙舞,樣式多達三、四十種。樂器有蘆笙、三弦等。詩歌中“陀普科”(謎語)為民眾喜聞樂見。傳統節日主要有火把節等。
人口衛生
力所鄉轄
力所村、南亢村、
王雅村、
左擴村、
圖地村5個村委會,37個自然村,52個村民小組。2006年末,全鄉總人口11034人,總戶數3073戶,其中,拉祜族5458人,占總人口的50%,佤族5251人,占總人口的47%,漢族225人,占總人口的2%,其他民族100人,占總人口的1%。農業戶2856戶,人口10601人,農村勞動力3902人,從事第一產業的有3842人,占總勞動力的98%。人口密度為60.3人/平方公里。
力所鄉有中心衛生院一所,病床4張,醫生4人;有村級衛生室6個,鄉村醫生9人,擁有病床9張。抓好村級衛生所建設,推進農村初級衛生保健的實施,農村衛生保健水平逐年提高。
有計生服務站1個。全面推行計畫生育村民自治,深入推進“獎優免補”,強化計畫生育優質服務,全鄉計畫生育率達95%,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4.2‰,完成農業人口家庭新領取《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28戶。
全鄉共有46戶73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每月發放最低生活保障金6975元,人均月領取96元。
資源概況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34709畝(其中:水田8096 畝,旱地 26613 畝),人均耕地4.1 畝,主要種植稻穀、玉米、小麥等作物;擁有林地151447 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5783畝,人均經濟林果地1.86畝,主要種植茶葉、橡膠 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 6133畝,其中養殖面積38.5畝;荒山荒地13076畝,其他面積69271畝。有錫礦等資源。
人文地理
拉祜族是獵虎的民族,“拉”即是“虎”的意思,“祜”是用火烤著吃的意思,拉祜族男孩從小就喜歡弓箭,佩帶長刀,女孩從國小會織布縫衣,是賢妻良母的象徵。主要節日有新米節、春節,信仰
小乘佛教。
每年大年初一,年幼的都要拿著一斤自烤酒、一對糍粑去長輩家拜年,長者則給你栓一根線在手脘上,男的栓在左手腕上,女的則栓在右手脘上,祝願你在新的一年裡能健康、平安、幸福,親朋好友互相竄門拜年、互相祝福。小年初一都會不約而同的前往三佛祖遺址祭拜拉祜族祖先“扎跌”厄散,祈求來年風條雨順,五穀豐登。
拉祜族不吃狗肉、也從不打罵狗,據傳說,很早以前的穀子是從狗尾巴里搖出來的。
這裡喝的有力所自烤、啊佤水酒,吃的有雞肉稀飯。
每年農曆十月十五日,全鄉的拉祜族民眾都會相聚到商煙街祭拜傳說中的玉石馬。
發展狀況
經濟狀況
2000年末財政收入為21萬元,財政支出179.76萬元。糧食總產量501.5萬元,人均口糧369千克人均純收入439元。力所鄉現有
橡膠面積12000畝,
甘蔗面積1500畝,
杉木面積13000畝,茶葉面積2300畝,已經建成一個橡膠加工廠,兩個茶葉初制所。種植業和養殖業是力所鄉的兩大經濟支柱。
文化教育
2006年末全鄉有9所學校,學校占地總面積196畝,其中校舍建築面積11009㎡。有村完小4所,共9個辦學點,在校生1754人。2006年國小畢業生174人,中學畢業生329人,畢業率100%。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99%,鞏固率98.4%,。有教職工90人(中學教師21人,國小教師69人),其中:本科學歷4人,占總數的4.4%,專科以上學歷64人,占教師總數的71.2%;中專學歷22人,占教師總數的24.4%;教師學歷合格率達到100%。
鄉文化站1個,有閱覽書籍4690冊,圖書流通300冊。村級黨員活動室2個,村文化活動室7個,
衛星電視覆蓋率達93%,安裝有線電視109戶占4.8%,廣播覆蓋率100%。
新農村建設
力所鄉南亢村付倮一、二組是一個以拉祜族為主的自然村,自2006年10月被定我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試點以來,鄉黨委、政府及時成立了領導機構,並制定規範合理的實施方案,以改善
人居環境為主,從村民行路難、上廁難、活動無場地、垃圾無處堆放等最迫切的問題入手,統籌安排,因地制宜,力爭通過項目的實施,使該村達到道路硬化暢通,廁所衛生化,文體活動定點化,垃圾堆放規範化,村容村貌整潔化。目前,77戶民房建設已全部完工,展現在眼前的是一幢幢富有拉祜特色的民居,而村民們正在熱火朝天的修建小區路,據了解,全長700多米的小區路全部由村民備料,投工投勞自墊基石,村民們正信心十足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道。
黨政建設
在全黨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是黨中央為實現十七大提出的宏偉藍圖和行動綱領、推進黨和國家事業繁榮興旺作出的戰略決策,是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全黨的重大舉措。根據《中共中央關於在全黨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意見》(中發〔2008〕14號)、《中共雲南省委關於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實施意見》(雲發〔2008〕19號)、《中共普洱市委關於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實施意見》(普發〔2009〕9號)和《西盟縣開展第三批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指導意見》(西發〔2009〕26號)的統一部署和要求,鄉黨委決定,從2009年9月至2010年2月,用半年的時間,在我鄉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現就我鄉開展深入學習實踐活動實施方案如下。
一、深刻認識開展學習實踐活動的重大意義和緊迫性
科學發展觀,是馬克思主義關於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是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是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總結我國發展實踐,借鑑國外發展經驗,適應新的發展要求提出的重大戰略思想,是對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關於發展的重要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要指導方針。在全黨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是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全黨的重大舉措,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教育活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以及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的繼續,是深入推進改革開放、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的迫切需要,是提高黨的執政能力、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的必然要求。
近年來,在省委、市委和縣委的正確領導下,鄉黨委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堅定信心謀發展,立足鄉情定思路,因地制宜出實招,正確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關係,以強化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以增加財政和農民收入為核心,以改善民生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在解放思想中破解難題,在應對挑戰中搶抓發展機遇,在科學發展中實現新跨越,全鄉上下呈現出了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民族團結、邊防鞏固、社會和諧的良好局面。但對照科學發展的新要求,對照人民民眾的新期待,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受國際金融危機繼續蔓延擴散的影響,國際、國內經濟形勢日趨複雜,我鄉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困難、風險和挑戰明顯加劇,仍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從整體上看,存在著經濟結構不夠合理,發展速度不夠快;在建項目投入不足,基礎設施建設仍然滯後;低收入群體人數較多,扶貧攻堅的任務艱巨,解決民生問題的任務還十分繁重;一些民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仍然存在,不和諧、不穩定因素仍然較多,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責任重大;各級黨組織在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中有一定差距,少數黨員幹部還存在科學發展理念不強,創新精神不足,工作作風不實等問題。在推進改革開放、促進力所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進程中,我們依然面臨著比以往更複雜的問題、更嚴峻的挑戰。因此,必須更加自覺地增強憂患意識和責任意識,更加深刻地認識到開展學習實踐活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積極投入到學習實踐活動中來,把黨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轉化成建設佤山的強大動力。全鄉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要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的重大決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及縣委的具體要求上來,把開展學習實踐活動作為推動我鄉科學發展的一次大好契機,努力探索科學發展的思路、措施和辦法,狠抓各項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落實,全力推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二、開展學習實踐活動的指導思想
開展此次學習實踐活動的指導思想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十七屆三中全會和省第八次黨代會、省委八屆六次全會、市委二屆七次全會以及縣十屆黨代會二次會議精神,組織廣大黨員特別是各級領導班子和黨員領導幹部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黨員幹部受教育、科學發展上水平、人民民眾得實惠”的總體目標,緊密聯繫力所實際,進一步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改革創新,切實增強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和堅定性,著力轉變不適應、不符合科學發展要求的思想觀念,著力解決影響和制約我鄉科學發展的突出問題以及黨員幹部黨性黨風黨紀方面民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著力構建有利於我鄉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提高領導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能力,使黨的工作和黨的建設更加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把全鄉廣大黨員、幹部和各族民眾的發展積極性進一步引導到科學發展上來,圍繞打基礎、調結構、促增收、保民生、維穩定,大力實施“基礎立縣、產業強縣、開放活縣、文化興縣、固邊穩縣”戰略,把科學發展觀貫徹落實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努力建設“綠色西盟、生態家園、活力佤山、和諧邊陲”,全力促進全鄉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