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所村

力所村

力所村委會隸屬於雲南西盟佤族自治縣力所拉祜族鄉,是力所鄉人民政府駐地,到鄉政府道路為彈石路,交通方便,距縣城43公里。東鄰王雅村,南鄰左擴村,西鄰圖地村,北鄰南亢村。轄力所、次米竹、阿佤來等10個自然村19個村民小組。該村以拉祜族佤族為主。

基本介紹

村情概況,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人口衛生,文化教育,村務公開,基層組織,人文地理,農村建設,發展重點,地圖信息,

村情概況

現有農戶801戶,有鄉村人口3245人,其中農業人口3245人,勞動力1434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 1393人。
全村國土面積45.75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430米,年平均氣溫15.3℃,年降水量2739毫米,適合種植稻穀、玉米、小麥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11800畝,人均耕地3.7畝,林地52455畝。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491.9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860元。該村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畜牧業為主。有錫礦等資源。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1800畝(其中:水田3154 畝,旱地8646 畝),人均耕地3.7 畝,主要種植稻穀、玉米、小麥等作物;擁有林地52455 畝,其中經濟林果地4263畝,人均經濟林果地1.31畝,主要種植茶葉、橡膠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510畝,其中養殖面積23畝;荒山荒地1228畝,其他面積2630 畝。有錫礦等資源。

基礎設施

截止2006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通路、通電、通電視、通電話,無路燈。全村有 801戶通自來水。有692戶通電,有4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253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86.39%、4.99 %和31.59 %);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18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66戶(分別占總數的 14.73 %和 8.24 %)。
該村到鄉道路為彈石路;進村道路為彈石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0 公里,距離集貿市場 16 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 14 輛,拖拉機 24 輛,機車 28 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377 畝,有效灌溉率為 11.67 %,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 602 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 0 .19畝。
到2006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137戶;裝有太陽能農戶 5 戶;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93 戶。全村有 10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7個自然村已通電;有10個自然村已通路;有10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10個自然村已通電話。該村農戶住房以 磚木 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 8 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 334 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 305 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 154 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 491.98 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 352.95 萬元,占總收入的 71.74 %;畜牧業收入 75.87 萬元,占總收入的 15.42 %(其中:年內出欄肉豬 1509 頭,肉牛 67 頭);漁業收入 1.89 萬元,占總收入的 0.38 %;林業收入 25.77 萬元,占總收入的 5.24 %;第二、三產業收入 35.5 萬元,占總收入的 7.22 %;工資性收入 12.51 萬元,占總收入的 2.54 %。農民人均純收入 860 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畜牧業 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 12.51 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 55 人(占勞動力的 3.82 %),在省內務工33人,到省外務工 22人。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 801 戶,共鄉村人口 3245 人,其中男性 1725 人,女性 1520 人。其中農業人口 3245 人,勞動力 1434 人。該村以拉祜族、佤族為主(是拉祜族、佤族混居地),其中拉祜族2128 人,佤族1020 人,傈僳族 59人,其他民族 38 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村衛生所面積為 82 平方米,有鄉村醫生 2 人,該村距離鄉衛生院 0.5 公里。該村建有公廁9 個,沒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沒有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 ,人畜混居的農戶 6 戶,占農戶總數的 0.7 %。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 1 所,校舍建築面積 220 平方米,擁有教師 12 人,在校學生131 人,距離鄉中學2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515人,其中小學生435人,中學生80人。
全村建有文化活動室1個。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6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 767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9235.07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777 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是 ,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8109 元(人均2.5元)。有固定資產 102.18 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不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 ,並成立民主理財小組 ,主要以貼上公告、口頭、會議等 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政務、財務。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 2個,下設8個黨小組,共有黨員90人,少數民族黨員 90 人,其中:男黨員 67人、女黨員23人。
村委會由支書、主任、副主任、武乾等組成,下設 19個村民小組。
該村建有團總支1個,團支部 4 個,共有團員 78 人。

人文地理

力所村是一個以拉祜族為主,與佤族混居的行政村。在漫長的生活中,各民族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脫貧致富,走進新生活。
拉祜族是獵虎的民族,“拉”即是“虎”的意思,“祜”是用火烤著吃的意思,拉祜族男孩從小就喜歡弓箭,佩帶長刀,女孩從小就學會織布縫衣,是賢妻良母的象徵。主要節日有新米節、春節,信仰小乘佛教。
每年大年初一,年幼的都要拿著一斤自烤酒、一對糍粑去長輩家拜年,長者則給你栓一根線在手脘上,男的栓在左手腕上,女的則栓在右手腕上,祝願你在新的一年裡能健康、平安、幸福,親朋好友互相竄門拜年、互相祝福。小年初一都回不約而同的前往三佛祖遺址祭拜拉祜族祖先“扎跌”厄散,祈求來年風條雨順,五穀豐登。
拉祜族不吃狗肉、也從不打罵狗,據傳說,很早以前的穀子是狗從尾巴里搖出來的。
喝的有力所自烤、啊佤水酒,吃的有雞肉稀飯。

農村建設

2006年以來,鄉黨委、政府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規劃,在力所村阿佤來自然村總投資270萬元。使該村的158戶635個農民住上了寬敞明亮的住房,如今村莊的全貌好比一場暴雨清洗了結滿灰塵的樹葉之後一般,人畜分居,乾淨衛生,家家戶戶通了自來水,民眾喝上了乾淨衛生的飲用水。同時,加大畜牧扶貧,扶植生豬養殖業。
為了讓民眾有房住、有飯吃、有衣穿、有水喝、有學可上、有病能醫的同時,還要讓民眾有穩定的經濟收入來源。鄉黨委、政府合理布局規劃,按照“公司+農戶+基地”的方法,重點培植我縣新興產業——蠶桑產業,黨委、政府一把手帶領技術員親臨現場,組織民眾開挖蠶桑種植溝。
目前,該組村民一邊忙著建設村內道路,一邊積極開挖蠶桑種植溝。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1.大部分自然村組交通道路狀況差:2.大部分自然村組民眾住房、醫療條件需要改善;3.部分自然村組人畜飲水需要解決;4.部分自然村組需要解決照明問題;5.大部分自然村組農田水利設施薄弱。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1.提高耕地複種指數,穩定糧食產量;2.積極調整產業結構,擴大茶葉、蠶桑種植面積;3.大力發展畜牧業;4.著力培植林產業。

地圖信息

地址: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縣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