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曉前的葬禮》為王兆軍 著的一部長篇小說。小說寫知青王曉雲離開大葦塘村8年後,以大學生的身份重訪5年前當年下鄉插隊的地方,追憶自己下鄉插隊到返城這一期間的生活和感情經歷,塑造了田家祥、呂鋒、田永順等一批農民形象,展現了王曉雲的思想感情變化、知青上山下鄉的基本面貌和農村社會生活的變遷。《拂曉前的葬禮》、獲中國作協第三屆中篇小說和報告文學獎。
基本介紹
作品信息
作者:王兆軍
主題:長篇小說(0) >中國(1)> 現代(15222)
內容梗概
王曉雲對田家祥的愛慕與日俱增,但田家祥對此似乎並不知道。單純的少女只把這種愛常常埋藏在心底,訴諸日記。當王曉雲了解到田家祥婚姻的不幸時,對他的愛就像聖母一般純真、無私、美妙和質樸。初秋的日子,大葦塘村到處是豐收在望的歡歌笑語。在全村黨員大會上,選舉產生了新的支部。當了二十多年支部書記的田福申落選。過了不久,新的黨支部被批准。田家祥成為書記,田福申繼續留在支部里。原來頭五名之內的呂鋒被刷下來,擔任革委會主任。王曉雲擔任文書,執掌大隊的行政公章,分去書記福珍的一半權利。王曉雲對田家祥給她的這份體面的工作十分感激,決心為他好好辦事。
新糧下來,大葦塘村除了各家的糧囤滿外,還向公社糧站第一次交了30萬斤愛國糧,大葦塘村成為典型。抓這項工作的各級人員都得到升遷,田家祥也成為明星。田家祥帶領全村認認真真地又搞了一冬一春的副業,收入款項相當可觀,大葦塘村在經濟生活方面又進了一步。這時,村里起了田家祥和王曉雲的流言。田家祥去地區開會期間,田福貴把王曉雲調到中學代課。
又是一個春天,知青點又來了幾個新員,其中有縣委副書記,原大葦塘村工作組成員老杜的女兒杜艷,杜艷和大隊幹部關係處理得很好。她經常三天兩頭回縣城,下鄉只不過是走個過場而已。老知青不安心,想回城。知青內部分成省城和當地兩派,經常鬧彆扭,乍來那一年多意氣風發團結戰鬥的樣子似乎一去不復返了。大隊還算團結,但矛盾已顯露,漸漸公開化。剛送走田永順這一屆畢業生,王曉雲不知什麼原因被通知重回知青組參加勞動。王曉雲因抬一架柴油機壓傷了腰,夥伴們叫她去各生產隊要糧。此時的知青已失去對農民來說神秘和稀罕的東西,加之後來有的人不正乾,內部鬧,和社員鬧,砸死村民的狗煮肉吃等,所以人家討厭知青,不給口糧。知青們打點行裝,準備去縣城鬧事。上面給了兩個招工名額,支部通過了曉虹和王曉雲。報到縣上,曉虹被批准,王曉雲被退回,縣委副書記老杜的女兒杜艷填了表。
藝術特色
田家祥的成長史實際上就是特定時期農民的成長史,其成功和失敗自有其合理性。田家祥自小貧窮、被人欺凌的家庭狀況刺激了他長大後“非他媽的混成大葦塘村頂厲害的人物不可!”的理想。他要吃饅頭,他要除了穿短褲外,裡邊還在穿小褲子。在那樣貧困弱小的家庭里產生這樣要求做人、要求被尊重的野心,是可以理解的。因家窮,他只上完高小。通過上學改變命運的路被堵死。離開學校時,他扶在中學的水泥門旁流淚,他多么想繼續上學啊!回村後,他當生產隊副隊長,覺得沒幹頭,約好呂鋒一起參軍,想通過提乾改變自己的境況。可當時軍隊腐敗的環境又使他的打算落空,儘管他和呂鋒做出了種種努力。復員回村後,他把自己當全村人的兒子。無論社員誰家有事,他和戰友呂鋒都賣命地幫忙。復員費一半給困難戶買返銷糧,另一半給團支部買書。在民眾中漸漸有威信後,他被任命為黨支部副書記。田家祥並不滿足,繼續堅忍不拔地朝自己的理想努力。他抓住稻改成功的時機,把田福申擠出大葦塘村的權力中心,不斷鞏固自己的地位,終於實現了自己小時候要做大葦塘村頂厲害人物,站著比人高,躺下比人長的理想。但是,在王曉雲招工這件事上,他又感到自己的渺小,在更大一點的世界上仍不過是一棵小草,自尊心再次受到傷害。他強姦杜艷來發泄自己被藐視的憤怒。當他在與福申權力的爭奪中再次大獲全勝,呂峰被他猜忌激流勇退,知青全部回城之後,他把大葦塘村當天地中央,逐步走向墮落。
呂鋒和田家順是作品中塑造的另外兩名主要的農民形象。呂鋒從大葦塘村那有著深深污泥和纏綿的水草的密不透風的蘆葦塘里走出來,這個脫穎而出、在涅磐中摸到新生的農民的子孫,他和田家祥分手了,和歷史分手了,成了機靈的交了好運的時代寵兒。田永順則是村中崛起的新勢力的代表,他契合了時代發展的要求,代表著社會發展的潮流。他有信心,有志氣。他不求情,誰也不求,照樣發財,照樣和縣長一起對著火抽菸。一切鄉村能夠學到的技藝他幾乎全學會了,在全村同齡的青年人中,他是被公認最有才能的聰明過人的小伙子。他比誰都更注意風雲變幻,但他的手段卻只有靠勞動掙錢。他連續三年辦孵房,賺了三千多塊;他育山楂樹苗,培植花卉,養雞,到蘇北去販賣豆餅,每年也能收入千把塊。他成為大葦塘村首屈一指的富翁。他警覺自己不要走田家祥的路子。他反對個人專制,認為得立個制度,有了章程好辦事。他希望把自己會的手藝教給別人,他要讓許多夥伴從土地上解脫出來,去創造更多的財富,去表現更豐富的才智。他六次被選為公社、縣和地區的先進專業戶、重點戶,獎金得了一大把。和呂小妹結婚後,日子過得越發紅火。大葦塘村每舉能人,便說是永順,他已經成為大葦塘村舉足輕重的人物了。呂鋒和田家順是作為田家祥的反襯來寫的。從呂鋒和田家祥的對比關係來看,作品歌頌了那些能夠克服自己的狹隘,不斷成長的農民形象。從田家順和田家祥的對比關係來看,作品歌頌了隨著時代主題的轉變農民中出現的蓬勃向上的新生代。田家祥成為農村社會生活中落後腐朽勢力的代表,在和呂鋒、田家順為代表的農村新勢力的博弈中,必然是以田家祥的失敗為結局。
作品的思想傾向是通過王曉雲對田家祥感情的變化過程來表明的。知青王曉雲作為田家祥的愛慕者,從除夕之夜對田家祥那淡淡的剛剛誕生的愛到陷入一種無法逃避的情思之中,純情的姑娘為了能經常見到心愛的人,經常聽到他的聲音而謀取專職管水員的職務。當她了解田家祥的婚史後心中滋生出深切的同情,她更渴望用自己的愛去潤澤那乾涸得龜裂的田地,希望自己的愛能象甘霖一樣,給他以新的美,使他的生活完整些。當她看到田家祥為她而流淚時,更加灼熱地愛他。回省城探親後,她幾乎天天想他。田家祥在大葦塘村的權力鬥爭大獲全勝之後,對他的膜拜達到頂點,同時覺得可怕。她懷著對田家祥無望的愛情,悲冷地離開大葦塘村時,心中還堅持對田家祥永遠的愛。5年後,當她重訪故地時,田家祥竟然沒有認出她。當年那個氣吞萬里如虎的漢子已經今非昔比,步伐神態活像一個演滑稽戲的小丑。面對田家祥的嘲笑揶揄,她對田家祥的感覺由失望變得厭惡,甚至傷心。她先前看到的田家祥頭上總有的那一圈光環一點也沒有了。她品評著這個精神過程的完成,低聲自言自語:“美總是浪漫的。”“美是可以轉移的。” 王曉雲對田家祥始愛終棄的態度,則表現了作品一種鮮明的價值取向,社會生活的主題是不斷轉換的,腐朽落後的總要讓位於進步與光明的。任何人,不管你以前曾經如何輝煌與否,只有不斷地進取,克服自身的狹隘,才能成為時代的弄潮兒。作品批判了以田家祥為代表的農村社會勢力,他們在過去取得了成績,但是後來在洋洋自得中失去其立身之本,被歷史無情地嘲笑和拋棄。同時,作品也歌頌了農村社會一個改革開放的新時代的到來,歌頌在這個新的時代中以田永順為代表的欣欣向榮的力量。
另一方面,知青王曉雲作為知青運動整個過程的親歷者,她對田家祥的感情變化也間接反映了知青下鄉插隊的生活處境﹑知青自身存在的一些問題、返城時的不正之風和農村社會生活的變遷。通過間接的反映表達了作品對知青運動相關問題的評價和對農村社會生活變遷的態度。在知青的去留問題上,可以從王曉雲的矛盾心理看出作品的思考。留,愁吃,愁穿,沒有更新的希望,和民眾之間總還有那么一條溝不能逾越,得不到愛的撫慰,生活一直在走下坡路。回城,也許會生活得很幸福,但又一時難捨這片灑過血汗的土地和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們。王曉雲對田家祥感情的變化過程其實在表明作品對知青上山下鄉運動的態度。當置身其中時,知青付出了真誠而熱烈的愛;當它成為歷史後,能正確看待這段歷史,而不是對這段歷史簡單地作陟罰臧否。結束該結束的,開始該開始的,且以一種進取美好的信念迎接一個新時代的到來。當王曉雲面朝著拂曉前的東方,嚴肅地為她的記憶,她的愛舉行了一個只有她自己參加的葬禮,勇敢地走向新生的時刻,意味著整個知青群體和農民群體都應該以這樣的姿態告別一段特定的歷史,一個特別的歲月,以新的姿態迎接正在升起的黎明,走向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