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目
抱瓮(抱甕)
拼音
bào wèng
引證解釋
喻安於拙陋的淳樸生活。
《初學記》卷七引 晉 孫楚 《井賦》:“抱瓮而汲,不設機引,絕彼淫飾,安此璞慎。”
駱賓王《上司列太常伯啟》:“投竿垂餌,晦名跡於渭濱;
抱瓮灌園,絕機心於漢渚。”
唐
李白《贈張公洲革處士》詩:“抱瓮灌秋蔬,心閒遊天雲。”
唐 元稹《開元觀閒居,酬吳士矩侍御三十韻(十八時作)》:灌園多
抱瓮,刈藿乍腰鐮。野鳥終難縶,鷦鷯本易厭。
唐
張夫人《古意》:涓涓吹溜若時雨,濯濯
佳蔬非用天。丈夫不解此中意,抱瓮當時徒自賢。
宋
王安石《絕句》:“
桔槔俯仰妨何事,抱瓮區區老此身。”
黃庭堅《題王仲弓兄弟巽亭》詩:“市門行清渠,潩水可抱瓮。”
元好問《愚軒為趙宜之賦》詩:“智愚何予阿堵中,或者桔槔賢抱瓮。”
明
梁辰魚《浣紗記·談義》:“投竿垂餌,晦幽跡於 渭 濱;抱瓮
灌園,絕機心於 漢 渚。”
清
陳夢雷《灌園即事》詩:“偶爾荷鋤忘讀史,恰當抱瓮喜逢賓。”
詳細釋義
典源
《莊子集釋》卷五下〈外篇·天地〉
子貢南遊於楚,反於晉,過漢陰,見一丈人方將為圃畦,鑿隧而入井,抱瓮而出灌,搰搰然用力甚多而見功寡。子貢曰:「有械於此,一日浸百畦,用力甚寡而見功多,夫子不欲乎?」為圃者卬而視之曰:「奈何?」曰:「鑿木為機,後重前輕,挈水若抽,數如泆湯,其名為槔。」為圃者忿然作色而笑曰:「吾聞之吾師:『有機械者必有機事,有機事者必有機心。』機心存於胸中,則純白不備;純白不備,則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載也。吾非不知,羞而不為也。」子貢瞞然慚,俯而不對。
譯文
子貢到南邊的楚國遊歷,返回晉國,經過漢水的南沿,見一老丈正在菜園裡整地開畦,打了一條地道直通到井邊,抱著水瓮澆水灌地,吃力地來來往往用力甚多而功效甚少。子貢見了說:“如今有一種機械,每天可以澆灌上百個菜畦,用力很少而功效頗多,老先生你不想試試嗎?”種菜的老人抬起頭來看著子貢說:“應該怎么做呢?”子貢說:“用木料加工成機械,後面重而前面輕,提水就像從井中抽水似的,快速猶如沸騰的水向外溢出一樣,它的名字就叫做桔槔。”種菜的老人變了臉色譏笑著說:“我從我的老師那裡聽到這樣的話,有了機械之類的東西必定會出現機巧之類的事,有了機巧之類的事必定會出現機變之類的心思。機變的心思存留在胸中,那么不曾受到世俗沾染的純潔空明的心境就不完整齊備;純潔空明的心境不完備,那么精神就不會專一安定;精神不能專一安定的人,大道也就不會充實他的心田。我不是不知道你所說的辦法,只不過感到羞辱而不願那樣做呀。”子貢滿面羞愧,低下頭去不能作答。
釋義
傳說孔子的學生 子貢 ,在游 楚 返 晉 過 漢陰 時,見一位老人一次又一次地抱著瓮去澆菜,“搰搰然用力甚多而見功寡”,就建議他用機械汲水。老人不願意,並且說:這樣做,為人就會有機心,“吾非不知,羞而不為也。”。後以“抱瓮灌園”喻安於拙陋的淳樸生活。 亦省作“ 抱瓮 ”。
後人評說
這個
抱瓮老人所說的一番道理,看起來有一些邏輯推理的正確性,然而他在機械效用上借題發揮,把刁鑽、險惡與機敏、智慧混為一談的做法則是錯誤的。這則寓言告訴我們,在新事物面前
抱殘守缺的人,做起事來不但
吃力不討好,而且還會被後人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