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折桂令·贈胡存善
- 創作年代:元代
- 作品體裁:散曲
- 作者:王舉之
- 作品出處:《全元散曲》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雙調】折桂令·贈胡存善1
問蛤蜊風致何如2?秀出乾坤3,功在詩書。雲葉輕盈4,靈華纖膩5,人物清癯6。采燕趙天然麗語7,拾姚盧肘後明珠8,絕妙功夫。家住西湖9,名播東都10。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 蛤蜊(gé lí)風致:指散曲的風格。《南史·王弘傳附王融》:“不知許事,且食蛤蜊。”這是沈昭略看不起王融的話。後來,人們因以不合正統的、不合時宜的作為稱為“蛤蜊風致”。當時從事雜、散曲等創作的文人,便將自己的這種愛好比喻為蛤蜊風致,以區別於從事正統的詩文創作的人。
- 乾坤:指天地、陰陽等。
- 雲葉輕盈:像綠葉一樣輕盈。
- 靈華纖膩:像鮮花一樣纖美。
- 清癯(qú):清瘦。
- 采燕趙:指博採眾家之長。燕、趙皆為春秋戰國時代的國家名稱,即今河南、河北、山西等地。其地多出英雄、美女。天然麗語:未經加工改造過的本色俗語。
- 家住西湖:據《錄鬼簿》載,胡存善是杭州人。
- 東都:一般指洛陽。一說指元代東都大梁(開封)。
白話譯文
試問胡存善的散曲作品風格如何?他天資靈秀,得天地之氣,飽覽詩書,從中採擷精華而進行創作;他創作的散曲如秋葉般輕盈,如春花般細膩,其文如人,清瘦精神,超凡脫俗。他博採眾家之長,師法前賢聖哲,鍛鍊吐納又出乎自然,顯示出絕妙的創作功夫。正因為如此,他雖家居西湖,聲名卻遠播東都。
創作背景
此曲具體創作時間已不可考。文人之間互贈詩詞歷來是一種傳統。胡存善是一位元曲家,作者欣賞胡存善的才華和人品,寫此曲贈之。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這首王舉之寫給胡存善的曲子,充滿對胡存善才華和人品的讚美。
“問蛤蜊風致何如”作者在此以“蛤蜊風致”喻指胡存善散曲的風格。首句以問語提起,既顯得生動活潑,輕鬆親切,也暗含作者對胡存善的散曲風格表示讚賞。
“秀出乾坤,功在詩書”兩句是作者對胡存善的學識和曲風進行讚美。“秀出乾坤”是指胡存善天資聰慧,出類拔萃,吸收天地乾坤之靈氣,涵養頗高。而他擁有如此好素質的原因是“功在詩書”。“功在詩書”不僅體現出胡存善的滿腹經綸,而且也暗示了他十分勤奮。
“雲葉輕盈,靈華纖膩,人物清癯”這幾句作者重在誇讚胡存善的散曲風格。作者把胡的元曲比作樹上的葉子、美妙的花朵、清癯的人物。這三句作者分別從不同的角度來比喻胡存善的散曲風格,形象而又生動。當然,這幾句也並不僅僅是指胡存善的散曲風格,也是其人格的表現。在作者看來,胡存善脫俗,有靈氣,精神幹練。
“采燕趙天然麗語,拾姚盧肘後明珠,絕妙功夫”這幾句寫胡存善善於吸收大家們的精華,學習各地散曲的特點,集各家之所長。這裡提到“燕趙”“姚盧”,把散曲興盛之地和散曲之名家與胡存善相提並論,也是讚揚胡存善學習他人的精華長處,所以才有了現在能寫大俗大雅這樣不同散曲風格的“絕妙功夫”。
緊接上句而來,胡存善“家住西湖,名播東都”。他住處在西湖,卻盛名遠揚。這裡暗用了“洛陽紙貴”的典故,作者在此化用典故,是為了突出讚美胡存善的才華。
名家點評
湖北第二師範學院教授戴峰:本曲為贈友之作,故筆墨緊扣友人的神采和成就,言之有物,情感真摯。同時,曲中所反映出的作者對散曲的見解和珍愛之情,也頗引人興味。(《元曲鑑賞》)
作者簡介
王舉之,生卒年不詳,約生活於元代後期。曾於浙江一帶活動過,與散曲蒐集、編輯者胡存善有交往。《全元散曲》錄存其小令23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