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折桂令·秋思
- 創作年代:元代
- 作品體裁:散曲
- 作者:喬吉
- 作品別名:雙調折桂令·秋思
- 作品出處:《全元散曲》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雙調】折桂令·秋思
紅梨葉染胭脂,吹起霞綃,絆住霜枝。正萬里西風,一天暮雨,兩地相思。恨薄命佳人在此,問雕鞍遊子何之?雁未來時,流水無情,莫寫新詩。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⑵胭脂:這裡借指紅色。
⑶霞綃:形容彩霞薄如經紗。綃,生絲織成的薄紗。
⑷絆住霜枝:被霜枝絆住。
⑸兩地相思:化用李清照《一剪梅》“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句。
⑹雕鞍:裝飾精美的馬鞍,這裡指代所騎的馬。何之:何往。之,往,到。
⑺雁未來時:用《漢書·蘇武傳》“雁足傳書”的典故。
⑻流水無情:用“紅葉題詩”的典故。
白話譯文
紅梨花的葉子染成胭脂色,秋風吹起輕紗般的彩霞,竟然掛在那帶霜的枝幹上。正是西風萬里的時節,暮雨瀟瀟,身居異地的人兒和家人互相思念。恨薄命佳人還在這裡苦守,踏戰那騎著高頭大馬的心上人究竟去了哪裡?書信遲遲不來,既然流水無情,就不要在紅葉上題寫相思的詩句。
創作背景
這首小令是為多情女子思念飄泊無定的遊子而代言,是傳統懷人怨別題材的翻新之作。其背景為秋天,而其具體創作時間則難以確證。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這是一支秋日抒情的曲子,作者以“薄命佳人”的嚷章訂只口吻寫其在“西風”“暮雨”中思念命運中遠不可及的“雕鞍遊子”。全曲由寫景而抒情,狀出思婦之苦。
深秋時節,紅霜梨葉如同染透了火紅的胭脂之色,金風乍起,樹上的葉片頓時化作滿天蝶舞,片片落葉如艷麗輕柔的紅綃在空中悠悠翻飛,輕輕飄落,或又掛在經霜打過的樹枝上,隨風輕颺葉落知秋探寒采。這三句描繪了一幅草木搖落的圖畫,明艷絢麗的秋色之中透出蕭瑟秋意。“紅葉黃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晏幾道《思遠人》),起首三句葉落之景興起念遠之情。
前三句細細摹寫葉落之景,接下三句緊承“吹”字點出了另兩個意象:西風,暮雨,這正是葉落的背景。這兩者都是古詩詞中經常用來表達遊子居人相思的意象,如“西風梧井葉先愁”(吳文英《浣溪沙》)、“對瀟瀟暮雨灑江天”(柳永《八聲甘州》)。此處“西風”“暮雨”並舉,“西風”著眼於空間,“暮雨”著眼於時間,兩者都落在第六句“兩地相思”上。“萬里”寫空間的闊大廣袤,點出遊子居人相距之遙;“一天”則暗示出相思之綿長悠長。“兩地相思”句也由景語而至情語,點出“秋思”主題,兩處閒愁,一種相思,足見二人雖有天涯之隔,卻能心心相印。
開首六句兩組景物描寫,前符擊頁為工筆描摹後為粗筆勾勒。前三句以明艷之色寫蕭瑟秋意,後三句寫“西風”“暮雨”則有秋風秋雨愁煞人之意,一暖一冷,感情漸趨沉重。在這樣的氣氛中,抒情女主人公緩緩走到讀者面前:“恨薄命佳人在此,問雕鞍遊子何之?”柳永詞中有:“悔屑剃驗當初,不把雕鞍鎖。”此處雖雲“雕鞍遊子”,卻並無“悔當初”的怨意。這一“問”字更見款款深情。遊子久無音訊,佳人唯有終日喃喃自問:“遊子何之?”這痴痴一問,飽含著居人不絕如縷的綿綿牽掛。思念已極,佳人渴望能與遠方的遊子一通音訊槳淋晚。雁足傳書是古詩詞中濫熟的典故,如“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李清照《一剪梅》)。雁,把居人和行子聯在一起,佳人把目光投向天空,可此時大雁尚未南歸。於是佳人又想到了“流水”。“流水”來源於“紅葉題詩”的典故。傳說唐朝一韓姓宮女在深宮中題詩一首於紅葉之上,拋之御溝,順水流出宮外,恰被一來京應舉的詩人盧渥拾得,並珍藏於箱內。後盧渥娶一被遣出宮的宮女為妻,恰為當年紅葉題詩之韓氏。紅葉流水成就一段奇緣。作者雖取此二典,卻反其意而用之,欲寫新詩寄行人,卻因“雁未來,流水無情”而無法投遞。此意正如晏幾道所云“鴻雁在雲魚在水,惆悵此情難寄”(《清平樂》)。其實,佳人愁苦的真正原因不是沒有信使,而是“欲寄彩箋兼尺素”卻只能慨嘆“山長水闊知何處”(晏殊《蝶戀花》)。欲寫詩寄遠,既無可托之人,更不知遊子何在,音書難通,此情難寄,若寫新詩,徒增思念之苦。全曲至“莫寫新詩”句戛然而止姜乎漏戒,而相思之情卻不止不休。自我勸解“莫寫新詩”,而如何排遣此情,卻隻字不提,讓讀者去想像佳人如何相思入骨,備受煎熬,給讀者留下了廣闊的想像空間和久久的回味,言盡而情不盡,表達含蓄,哀而不傷。
這首小令寫景由絢麗秋色入筆,繼而寫清冷秋意,“西風”與“吹”字勾連,興起懷人意緒,創設了一個秋意闌珊又色彩絢麗的思人情境。然後點出“佳人”“遊子”兩方自然地回應了上句“兩地相思”,借“佳人”探問遊子去向而未得,又得出莫寫“新詩”之語。全篇層層勾連,脈絡醒豁。這首小令語句清麗典雅,頗近宋人詞境,是喬吉風格代表作。
名家點評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劉文忠:“這支曲子的前六句,在意象上似乎受到王實甫《西廂記·長亭送別》‘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 總是離人淚’等一段曲調的影響,創造出一種情景交融的意境。在語言上,它很講究辭藻的華美和對仗的工整,如‘吹起霞綃,絆住霜枝’,‘萬里西風,一天暮雨’等等,都是對偶極工之句,在音韻上也比較婉諧,代表了喬吉散曲的藝術特色。”(《元曲鑑賞辭典》)
江蘇師範大學教授趙興勤:“作品連用‘雁足傳書’‘紅葉題詩’兩個典故,暗示‘遊子’離開後即無音信,不會像前人那般 多情。‘莫寫新詩’,是心灰意冷的反詰,又是‘薄命佳人’浸透離情別緒苦澀後的無奈,更是滿懷著猜疑與怨懟的嬌嗔。”(《中華傳統文化經典全注新譯精講叢書·元曲三百首》)
作者簡介
這首小令寫景由絢麗秋色入筆,繼而寫清冷秋意,“西風”與“吹”字勾連,興起懷人意緒,創設了一個秋意闌珊又色彩絢麗的思人情境。然後點出“佳人”“遊子”兩方自然地回應了上句“兩地相思”,借“佳人”探問遊子去向而未得,又得出莫寫“新詩”之語。全篇層層勾連,脈絡醒豁。這首小令語句清麗典雅,頗近宋人詞境,是喬吉風格代表作。
名家點評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劉文忠:“這支曲子的前六句,在意象上似乎受到王實甫《西廂記·長亭送別》‘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 總是離人淚’等一段曲調的影響,創造出一種情景交融的意境。在語言上,它很講究辭藻的華美和對仗的工整,如‘吹起霞綃,絆住霜枝’,‘萬里西風,一天暮雨’等等,都是對偶極工之句,在音韻上也比較婉諧,代表了喬吉散曲的藝術特色。”(《元曲鑑賞辭典》)
江蘇師範大學教授趙興勤:“作品連用‘雁足傳書’‘紅葉題詩’兩個典故,暗示‘遊子’離開後即無音信,不會像前人那般 多情。‘莫寫新詩’,是心灰意冷的反詰,又是‘薄命佳人’浸透離情別緒苦澀後的無奈,更是滿懷著猜疑與怨懟的嬌嗔。”(《中華傳統文化經典全注新譯精講叢書·元曲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