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第四戰區,是指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後,為了因應戰爭形勢,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於中國境內軍事部署劃分,為與日軍作戰的戰區之一。
最初第四戰區所轄範圍為廣東及福建,後來視戰爭實際情況,第四戰區分別於1938年、1939年和1945年做過幾次相當大規模的調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抗日戰爭第四戰區
- 時間:1937年至1945年
- 司令長官:何應欽
- 作戰地區:廣東,福建
抗日戰爭第四戰區,是指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後,為了因應戰爭形勢,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於中國境內軍事部署劃分,為與日軍作戰的戰區之一。
最初第四戰區所轄範圍為廣東及福建,後來視戰爭實際情況,第四戰區分別於1938年、1939年和1945年做過幾次相當大規模的調整。
抗日戰爭第四戰區,是指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後,為了因應戰爭形勢,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於中國境內軍事部署劃分,為與日軍作戰的戰區之一。最初第四戰區所轄範圍為廣東及...
抗日戰爭戰區是指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後,為了因應戰爭形勢,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於中國境內所規劃的軍事部署戰區劃分。以國民革命軍為主體所劃分的各戰區,最初所轄範圍...
抗日戰爭第三戰區,是指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後,為了因應戰爭形勢,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於中國境內軍事部署劃分,為與日軍作戰的戰區之一。最初第三戰區所轄範圍為江蘇及...
抗日戰爭第五戰區,是指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後,為了因應戰爭形勢,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於中國境內軍事部署劃分,為與日軍作戰的戰區之一。最初第五戰區所轄範圍為山東...
抗日戰爭第七戰區在中國抗日戰爭中為了因應戰爭形勢,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於中國境內劃分與日軍作戰的戰區之一。第七戰區先後成立過兩次。...
抗日戰爭第六戰區,是指中國抗日戰爭時期,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因應戰爭形勢,與日軍作戰戰區之一。1937年9月第六戰區首次設立,實際未能正式組建。1939年設立不久,便歸入...
抗日戰爭第八戰區是指1938年左右,為了因應戰爭形勢,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於中國境內軍事部署劃分,為與日軍作戰的戰區之一。第八戰區所轄範圍為甘肅、寧夏、青海、內蒙一...
取而代之的,是東南西北中五大戰區。 [4] 戰區抗日時期 編輯 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在長期的革命戰爭中,曾經創建了許多革命根據地,劃分戰略區。如土地革命戰爭...
第四戰區(1937年) 組成 唐生智部和桂系軍隊 目錄 1 北伐時期 2 抗日時期 國民革命軍第四集團軍北伐時期 編輯 1927年4月5日,武漢國民政府為適應北伐戰爭需要,...
中國第四集團軍,中國抗日戰爭時期中國陸軍兵團級戰鬥單位之一。1937年8月中旬奉令組建,首任集團軍總司令為蔣鼎文,下轄陸軍第二軍的第三師、第八十師、獨六旅等...
不少粵軍第一師軍官日後成為民國的風雲人物,日後的抗日戰場上,全國十幾個戰區,...抗日戰爭中的第四軍先後參加淞滬、武漢、長沙會戰。抗戰勝利後於1946年整編為第...
抗日戰爭(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簡稱抗戰,指20世紀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場民族性的全面戰爭。國際上稱作第二次中日戰爭(Second ...
第四次長沙會戰為中日戰爭末期的大型戰役之一,是指1944年(民國33年)5月至8月,在中國抗日戰爭的豫湘桂戰役中,中國第9戰區部隊在湖南長沙、衡陽地區對日軍進行的...
1928年去香港加工廠。抗日戰爭返廣西從事金融業.並任第四戰區長官部廣西糧食管理處少將處長,同時任廣西省參議員、省農業顧問等職。1954年病逝於柳州。...
國民革命軍抗日戰區,是指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後,為了因應戰爭形勢,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於中國境內的區域劃分,是與日軍作戰的軍事部署。最初國民革命軍抗日戰區劃分為五...
抗日戰爭第二戰區,是指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後,為了因應戰爭形勢,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於中國境內的軍事部署劃分,是與日軍作戰的戰區之一。最初第二戰區所轄範圍為山西...
第四條 在兩個戰區作戰地境附近之戰鬥,則對戰區司令長官,亦適用本連坐法。 第五條 本連坐法自公布日施行[1] 。國軍抗戰連坐法補充條例 抗戰後期,為提高抗戰連...
國軍抗日十大名將,有國軍第33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國軍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第5軍軍長杜聿明,新38師師長孫立人,第九戰區司令長官薛岳,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衛立煌,...
《中國戰區的“最高統帥”――抗戰時期的蔣介石》是由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楊樹標 / 等 作者 楊樹標 / 等 ISBN 9787563322473 頁數 455 ...
1937年(民國二十六年)10月至11月,在抗日戰爭中,中國第2戰區部隊同日軍華北方面軍在山西省北部、東部和中部地區進行的大規模的戰略性防禦戰役。...